APP下载

多排螺旋CT与MR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7-26王玮丁锋

婚育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诊断准确率多层螺旋CT胰腺癌

王玮 丁锋

【关键词】多层螺旋CT;MR;胰腺癌;诊断准确率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及死亡率极高,发病初期多无特异性表现,早期检出率极低,因此在患者确诊时多以发展至中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预后效果较差[1,2]。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在早期确诊胰腺癌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多排螺旋CT与MR均为临床诊断胰腺癌的有效手段,但何种方式更有利提高诊断价值目前临床尚无统一定论。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5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的诊断价值,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5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学检查或预后转归确诊,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影像学检查,且排除合并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造影剂过敏、精神认知障礙及不愿配合检查者。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46岁~78岁,平均年龄(63.56±4.37)岁,病程1个月~4个月,平均病程(2.51±0.24)个月;临床分期:Ⅰ期18例,Ⅱ期16例;Ⅲ期21例,Ⅳ期10例;肿瘤直径3cm以内32例,3cm以上33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多排螺旋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的64层螺旋CT机,参数设置:电压120KV,电流300mA,层厚3mm,层间距5mm,螺距1.0,患者取仰卧位,先在肝门至胰腺钩突下段进行平扫,重点扫查胰腺部位,之后于患者肘静脉高压注射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在胰腺静脉期、动脉期及延迟期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传输至配套工作站进行MIP、MPR处理,获取影像学图像给出诊断结果。之后行MR检查,选择飞利浦1.5T核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序列为脂肪抑制T1W1与T2W1,参数设置:T1W1层厚3.6mm,重建层厚为3.0mm,TR/TE为4.4/1.1,翻转角12°;T2W1层厚6.0mm,层间距为2.0mm,TR:为2个~3个呼吸期间,TE为102ms。检查前8h嘱患者禁食禁饮,先在肝上缘至胰腺下缘进行平扫,之后于患者肘静脉高压注射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在胰腺静脉期、动脉期及延迟期进行脂肪抑制T1W1序列增强扫描,注射速度3.0ml/s。扫描结束后由2名资深的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给出诊断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准确率

多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89.23%(58/65),MR诊断准确率为93.85%(61/65),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不同时期的显示值

MR检查在胰腺静脉期、动脉期及延迟期的显示值均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胰腺癌发病机制及致病因素复杂,早期检出率低,据数据统计,胰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3%[3]。病理检查是临床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但因胰腺癌早期缺乏典型性及特异性症状,未能及时进行病理检查而延误疾病治疗。目前临床常通过超声、CT、MR、病理穿刺活检等方式诊断胰腺癌,从而指导临床实施根治性手术以提高预后质量。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连续扫描胰腺静脉期、动脉期及门脉期可有效减少呼吸伪影,诊断准确率较高。MR检查是利用组织间氢原子和含量及存在方式的差异得到的影像学结果,对水分子含量变化的敏感性高,可辨别小胰腺癌,且无射线损伤,安全性更高,诊断效果更理想[4]。

本研究结果表明,多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89.23%(58/65),MR诊断准确率为93.85%(61/65),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R检查在胰腺静脉期、动脉期及延迟期的显示值均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与MR均可有效诊断胰腺癌,但MR增强扫描更有利于提高不同时期显示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诊断准确率多层螺旋CT胰腺癌
胰腺癌的“非典型”症状
消化道早癌行消化内镜技术诊断的临床分析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长期反复胃痛警惕胰腺癌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