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特色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的改善作用

2021-07-26张倩程雪丹王悦

婚育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满意度

张倩 程雪丹 王悦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满意度;人性化特色护理;预后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慢性风湿免疫性疾病,该病的病机、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临床主要表现为腕、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侵袭性、对称性关节炎症,导致关节肿胀、疼痛与活动障碍[1]。该病易反复发作,造成机体关节功能障碍。采取行之有效护理措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2]。有相关资料指出,将人性化特色护理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中,有利于减轻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护理满意度,进而改善预后[3]。在此次实验中,对12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的炎症改善情况开展探析和对比,旨在探讨两种护理方案对于改善预后效果的差异性,现将结果阐述总结如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128例作为此次样本资料,将其使用随机抽样法处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n=64)、对照组(n=64),观察组,女性30例,男性34例,年龄30岁~72岁,平均年龄(51.37±5.54)岁;额外实施人性化特色护理;对照组,女性29例,男性35例,年龄31岁~73岁,平均年龄(51.53±5.60)岁,接受一般化护理方案。研究项目均在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了解护理方案后,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研究,使用统计学比对两组各项基础资料,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64例,实施一般化护理方式),充分掌握其病情,给予日常生活辅导,询问其症状表现与用药史,遵照医嘱给药,加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等。观察组(64例,额外实施人性化特色护理),重要护理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由于病程较长,加之患者过度担心病情,缺乏疾病知识,心理较为脆弱,心理特点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惧等,降低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负面情绪产生的因素,给予人性化的心理疏导。指导病人正确调整自身心态,使其心理保持在平和状态,沟通过程中保持对病人的尊重。并鼓励其多与亲朋好友、家人加强沟通,解除其心理障碍,使病人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

1.2.2饮食护理:向病人讲解饮食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恢复的重要性,提高其对饮食护理的认知水平,掌握病人的饮食习惯与饮食嗜好,并给予饮食护理干预,指导病人合理安排日常饮食,日常减少摄入高胆固醇、奶制品等富含酮体、氨基酸与酸类等食物,避免上述食物代谢后影响病情,注意增加植物蛋白、猪血等含有精氨酸、组氨酸等食物的摄入,减少机體出现变态反应,降低血尿酸,进而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1.2.3健康宣教:充分与病人沟通,评估其经济收入、文化素质、与具体病情等,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对相关健康知识的需求,在征求病人同意的前提下,对不同患者实施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不健康行为进行针对性的强化教育,逐步改变病人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日常戒烟、戒酒,保证睡眠充足的,早晚用热水浸泡病损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定期举行类风湿病知识讲座,讲座内容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与相关并发症。并为患者发放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资料,让患者接受全面健康知识宣传。

1.2.4功能锻炼:为病人讲解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减少运动,注意维持关节功能位,指导病人取正确的坐位或卧位。亚急性期患者可进行被动功能训练,枕头高度适中。睡觉时,下肢保持伸展位,前臂后旋位,以免被褥压迫病损关节。后期可指导病人进行步行、织毛衣等小关节活动度的锻炼。依据关节受损程度、病程等为病人选择锻炼时间、方法与强度,并依据病程随时调整,功能锻炼需循序渐进。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护理前后的关节肿胀与关节压痛指数,并根据肿胀关节数量、触痛关节数量与血沉计算其DAS28评分。(2)通过生活质量评分(QOL)标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值越高,代表其生活质量越好。(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度,评分0~10分,分值越大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重。(4)采用我院自主研制的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十分满意(≥80分),满意(50~79分),不满意(≤49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症状和活动度对比两组护理前关节肿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与DAS28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与DAS28评分更低(P<0.05),见表1。

2.2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QOL评分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QOL评分更高(P<0.05),见表2。

2.3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VAS 评分对比两组护理前VA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后的VAS 评分更低(P<0.05),见表3。

2.4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满意度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4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特征为滑膜过度增生、滑膜内高度血管化,该疾病易破坏关节内软骨,并常累及手、足等小关节[4]。该病为慢性疾病,易反复发作,对患者软骨、骨骼与组织造成永久性损害,最终致使关节畸形,甚至残疾,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6]。

医学界倡导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进而改善病情。给予人性化特色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人性化特色护理主张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为近年来提出的新型护理观念,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以病人需求出发,为其提供符合需求的护理服务[7,8]。其主要通过给予人性化的心理疏导,指导病人正确调整自身心态,解除其心理障碍,掌握病人的饮食习惯与饮食嗜好,并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减少机体出现变态反应,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充分与病人沟通,对不同患者实施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改变病人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给予功能锻炼指导,帮助病人掌握肢体功能灵活性、协调性的锻炼方式,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在此次研究中,相较于一般化护理方案而言,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通过人性化特色护理后的关节肿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与DAS28 评分更低,QOL 评分更高,VAS 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提示人性化特色护理对的应用效果更佳,该护理方式注重护理干预的科学化、个性化与延续性,有利于减轻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关节畸形,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护理满意度,进而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研究结果表示,人性化特色护理对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预后改善等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满意度
双藤痹痛凝胶对CIA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面部烧伤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在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评价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