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结合针灸治疗在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07-26曹丽莉
曹丽莉
【关键词】康复护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康复
中风后遗症又叫作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一旦发作就会出现半身不遂、口歪眼斜、言语不利、麻木不仁等症状[1]。目前该病正在老年群体中蔓延,治疗难度也越来越大。康复护理是临床上治疗中风后遗症最有效的方式,通过训练的方式以改善病人病情[2]。但是该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相关医学者提出康复护理结合针灸治疗的治疗方式。该方式对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大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次研究选自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中風后遗症老年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与康复护理结合针灸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其应用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5岁~74岁,平均年龄(61.35±12.39)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年龄(62.65±13.3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患者的进行康复护理,对饮食进行严控。向患者传授该病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的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与服药的严格控制措施。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选择百会、尺泽、内关、三阴交、合谷、阳陵泉、丰隆、足三里、涌泉为主穴位。采用醒脑提神、疏通经络的针灸方法对口斜眼歪者进行攒竹、承浆、颊车、迎香等穴位进行针灸;对上肢偏瘫者进行肩井、手三里等穴位的针灸;对口语障碍者进行哑门、廉泉、金津等穴位的针灸;对下肢偏瘫者进行环跳、跌边、太冲等穴位进行针灸。将患者呈仰卧知识,对表皮皮肤进行消毒,采用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咳法的针灸方式。保持患者的眼球湿润,用提插法使四肢麻胀有抽动感。在患者两侧取穴位进行针灸,刺针后留针20min~26min,5min/次,1次/天,30天/疗程。两组患者共同治疗2个疗程及60天后观察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使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总分制100,分数越高即表示功能恢复越好。(2)对比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康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度评分达90%以上;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在50%~90%;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少于4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的生活质量分数是(48.36±2.25)、(49.12±2.75);进行康复护理结合针灸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为(82.12±0.78),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2.33±1.52),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康复护理结合针灸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12例已达到康复状态,占40.00%;有16例患者达到有效状态,占53.33%;有2例患者在护理后没有任何效果,占4.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只进行康复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有4例达到康复状态,占8.00%;有8例达到有效状态,占16.00%;剩余18例患者均无效果,占36.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0.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风后遗症目前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多由脑神经细胞受损而出现半身不遂、口歪眼斜、口语障碍、神经无感等病症。中风后遗症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致残率及致死率都较高[3]。康复训练是目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该治疗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针灸治疗是结合中医的特点进一步治疗中风后遗症。针灸科调整患者的阴阳血气,通过内调的方式,达到驱邪补气的效果[4]。针对不同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进行不同穴位的针灸治疗,增加患者的心血输出量及冠状动脉的流血量以保证患者的脑部组织恢复正常的血液流通,促进脑部神经纤维的生长,从而缓解中风的病症,在康复护理的结合下,使患者的达到治愈的效果。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康复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