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2021-07-26周吕霞韩月霞
周吕霞 韩月霞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后遗症。由于脑卒中疾病对患者脑部血管及脑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而引起相应部位功能受损,进而出现偏瘫,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且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狀况。国际公认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分析如下。
1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的意义
患者发生疾病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但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功能重组的能力及恢复能力,这主要由于病变区域的颅内压下降及血肿吸收等原因所致。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使得脑侧支循环尽快建立,促使病灶周围组织细胞重组。神经细胞不具备再生能力,因而部分神经通路中断后,不能再次接通,这时功能恢复主要依靠于神经系统代偿功能,而代偿功能需依赖于训练。反复的康复训练可促使损伤的神经功能被代偿,进而实现脑功能的重组。谢华[1] 等的研究表明,早期康复训练通过主、被动训练,从而刺激患者大脑的再生作用,促进大脑皮质血流量,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组。刘春英[2] 的研究指出,护理后观察组ESS 评分(神经功能评分)为(83.5±11.5)分,对照组为(69.6±7.2)分,可得出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2 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
2.1 体位护理
2.1.1 患侧卧位 指导患者将身体微微向后旋转,将枕头放于患者后背处,起到稳固作用。指导患者将患肢上肢向前伸,与躯干呈直角角度,前臂向后旋转,保持身体前倾,健侧上肢置于枕头上。患者下肢保持迈步的体位,将健腿屈曲,由枕头支撑,患肢保持相同体位。患侧卧位是最佳体位,能够对患肢产生刺激,使得患者感受到患肢的实体感,从而促进功能恢复。
2.1.2 健侧卧位指导患者将身体与床面呈90 °,患肢上肢屈曲90°,并将关节甚至,置于枕头上。患肢下肢向前屈膝,以枕头作为支撑。健侧卧位能够避免患者上下肢出现痉挛状况。
2.1.3 仰卧位使用枕头置于患者头部,作为支撑点,避免肩椎屈曲。同时将枕头置于患者患侧肩胛下,将肩关节往前伸,并抬高上肢,伸肘向外旋转,伸展手指[3]。将软枕置于患者患肢髋关节,微微向内旋转,膝关节屈曲。但这种体位容易增加患者骶尾部出现压疮的风险,尽量避免使用。
2.2 患肢康复训练
2.2.1 按摩 王嘉囡[4] 等的研究表明,对患者患肢进行按摩,主要包括揉、捏、按、摩四步法,由远心端到顺心端进行按摩,按摩力度由轻到重,每日按摩2 次,每次20min。给予患者红花酒精对其前壁和肩关节进行按摩。
2.2.2 翻身训练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体位,健手握住患肘,在患腿下方插入健腿,将躯干旋转,使得健腿抬动患腿。定时为患者翻身,每隔3h/次,仰卧位或健侧卧位交替,以加快血液循环,避免压疮的发生,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2.2.3 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协助患者侧移到床边,在患腿下插入健腿,在健腿的作用下,使得患者移至床边,患膝屈曲,并将头部向上抬,将身体向患肢方向旋转,利用健手推床,而后推至坐位。
2.2.4 站立及步行训练患者上肢向前伸,将身体重心移至足部,而后抬臀,将髋关节和膝关节伸展进行站立。开展步行训练,患者可先在平衡杠内进行步行训练,摆动上肢,并旋转骨盆,在平地上步行,而后逐渐开展实地步行训练和上下楼梯训练。根据孙慧[5] 的研究表明,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为(77.54±2.81)分,对照组为(69.35±2.06)分;说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
2.3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在漫长的康复期,不可避免会产生多种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关系,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安抚,减轻患者因经济压力产生的不良心理,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罗健香[6] 的研究指出,为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对患者负面情绪的调查,得出护理后观察组SAS 评分为(45.49±1.30)分,对照组为(56.84±1.46)分;护理后观察组SDS 评分为(42.49±1.39)分,对照组为(54.39±1.53)分,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抑制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
2.4 并发症护理
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肩关节脱位,指肩关节的肱骨头脱离关节盂。为避免患者出现肩关节脱位,应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肢体位置,用软枕垫于患侧肩关节下,使得肩胛骨前突;坐位时将患肢上肢置于木板上,行走时给予相应的扶持。另外,关节挛缩畸形也是患者常见并发症,由于患肢长期固定,肌肉的疏松结缔组织逐渐变成致密的结缔组织,失去弹性,进而导致症状的出现。因此,预防措施应坚持关节全范围运动,增加活动度。
3 结语
经研究可得出,为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应早期介入,提高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