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初中生社会情绪能力问题的解决策略
2021-07-26李璠范慧玲
李璠 范慧玲
摘要:在心理发展层面,初中生身心尚不成熟,自制力较差,情绪反应强烈。在疫情特殊时期,长期居家线上学习,正常人际交往的缺少,使得初中生的情绪、认知、行为受到限制,容易产生情绪起伏强烈、亲子沟通不畅、沉迷电子产品、学习压力增加等社会情绪能力问题。学校可通过社会情绪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个性化需求服务的指导、家校协同育人等方式,提升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优化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提高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效。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社会情绪能力;策略
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生面临居家隔离学习的特殊局面。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是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成长挑战。初中生身心尚不成熟,自制力较差,长时间的线上学习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反应;长期在家封闭隔离,断绝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学生情绪、认知、行为受到限制,易产生焦躁、紧张、恐慌、懒惰、懈怠等负面情绪,影响心理健康。我校在疫情期间和复学后一段时期内,通过社会情绪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个性化需求服务的指导、家校协同育人等方式,帮助初中生解决在后疫情时代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提升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的能力。
一、疫情期间初中生社会情绪能力问题的表现
社会情绪能力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驾驭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负责任地决策以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社会情绪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它至少包括社会情绪学习组织的研究者们列出的五种核心能力,即自我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负责任地决策的能力。疫情期间,初中生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情绪起伏强烈
因为疫情的暴发,初中生可能出现恐慌、不安、孤独、无助、压抑、郁闷、悲观、愤怒、紧张等心理应激反应。学生每天都能接受着来自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各种有关疫情的信息,如确诊和疑似病例数量的增长、疫情的不断扩散、周围防疫措施的升级等,一些学生很焦虑,担心自己和家人感染病毒,一旦身体出现不舒服情况就与新冠肺炎联系起来,为此感到恐慌;长时间居家学习,没有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感到压抑;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活的不确定性让他们感到不安无助;部分學生白天过于紧张、无心学习,晚上又会因虚度时光而感到内疚。
(二)亲子沟通不畅
长时间居家,一方面让父母与孩子有了充裕的沟通和交流时间;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双方沟通不畅引发矛盾,引起家庭关系紧张。家长时刻陪伴和监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他们可能会因为孩子的作息混乱、线上听课不够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效率低、做事拖延等问题反复与孩子沟通,很多时候方式不佳的亲子沟通最后变成情绪化沟通,引发了家庭矛盾。
(三)沉迷电子产品
疫情之下,在线授课的方式普遍应用、在线学习的资源大量使用,使初中生更频繁、更“名正言顺”地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很多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而且有的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无法自控,经常在家长监督不到的时候用电子产品聊天、刷视频、玩网络游戏,常常上网到深夜,反而不愿与家人交流,对人冷漠、脾气暴躁,有时还会说谎隐瞒上网的情况。一旦家长出面干预不让其接触电子产品时,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冷漠、愤怒、烦躁、闷闷不乐、萎靡不振等负面情绪也随之而来,更有一些初中生会以此要挟家长,“不给我手机我就不好好学习”“不让我玩游戏我就不写作业”等。
(四)学习压力增加
当疫情逐渐稳定,居家隔离生活马上结束的时候,初中生也可能会出现焦躁、抑郁、烦闷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是学习与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因为他们适应了家中松散慵懒的生活状态,不愿面对新学期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是学业上的压力,虽然线上教学很好地解决了疫情期间的学习问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线上教学的模式,学业成绩出现下滑现象,对线上学习效果的怀疑、对开学考试、期末考试焦虑、对复课后高强度的学习感到迷茫等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
二、疫情期间初中生社会情绪能力问题的成因
(一)生活空间的压缩
在生活空间被严重压缩的情况下,初中生的认知、情绪、行为与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都会产生一些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压缩的生活空间会导致行动受限,而行动的受限又导致了情绪上的压抑与焦虑,如父母与孩子的人际距离缩短,各自生活空间交集增多,这都是可能引发亲子沟通不畅、人际关系紧张的客观原因。
(二)正常社交的缺失
由于疫情的长周期和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等特点,体育与课外实践类课程无法正常开展,初中生只能居家线上学习,缺少与同学、朋友和老师的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个人空间被压缩,不能通过外出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从而使很多初中生日常的压力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反倒让压力在每天的生活中不断积累。情绪上的焦躁点没有办法及时得到缓解与释放,导致初中生产生一些显著而持久的负面情绪。
(三)线上课程形式单一
线上学习课堂氛围不足,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巡视,无法直观面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无法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缺少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监督;而初中生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有些学生无法习惯线上课程的模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上课过程中极易出现态度松散;同时长期线上学习使初中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个人学习压力无处宣泄,从而造成初中生疫情之下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下降等问题。
(四)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尚处于心智发育阶段,心理认知尚未成熟,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上具有反应强烈、波动与固执等特点。在经历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后,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情绪会有强烈的起伏波动。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渴望获得成就感、价值感的动机比其他任何时期都强烈。现实世界里无法获得的成就感、价值感在虚拟世界里将会得以实现,因此有些初中生会沉迷于电子产品或网络游戏。
三、后疫情时代初中生社会情绪能力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社会情绪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
为了解决后疫情时代初中生的社会情绪能力问题,我们设计了体验式的社会情绪能力主题学习课程。这些主题学习活动的内容全部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环境,每个主题都以一个真实问题的解决为导向。
为了找到真实问题的解决之道,初中生需要主动体验真实情境,站在不同角度,产生不同感受,关注之前未曾关注过的细节,进行之前未曾进行过的思考,并在角色扮演或实际操作中通过不断比较、讨论寻求更加合理的解决问题策略,在这样过程中逐步提升的社会情绪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在后疫情时代举一反三地去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例如,在“妈妈不让我用手机”主题中,学生分角色演绎自己曾经遇到的父母不让使用手机的具体情景,最终发现一个平时没有关注过的细节——妈妈没收手机后的心理感受,除了生气之外,更多的是失望。最终通过理性思考,找到解决亲子冲突的关键点,即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延伸到在社会生活中大家也应学会承担责任。
在“失去友谊后”主题中,学生自发地以同理心去体验主题事件中不同人的立场和感受。在此过程中,学生坦然承认与朋友发生矛盾时会有愤怒的情绪,真实体验到了自己过激的行为给对方带来了很大伤害。进行了这些剖析后,学生开始反思自己以往对友谊的误区。学生自觉探讨并体悟了失去友谊后尊重曾经交往的美好,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解决初中生社会情绪能力问题,旨在通过提升学生的社会情绪能力,并将价值观教育、心理辅导、社会认知融合其中,切實提升初中生在后疫情时代应对当下和未来社会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
(二)个性化需求服务的跟进
社会情绪能力课程针对的是疫情背景下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后疫情时代,学生面临许多个性化的问题,如复学后依旧对疫情很恐慌,谈“疫”色变,不敢回到学校复学、长时间居家隔离复学后不知如何与同学相处、复学后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落后,产生失落、沮丧、嫉妒等不愉快的情绪问题。对此,我们又开展了个性化需求服务的指导,在自我控制、有效交流、合作、责任、决策、问题解决等方面给学生以直接的指导。
在同类问题的学生中,采取心理剧真实情景的演绎和分享体验感悟等方式,根据设定的不同结局,让学生填充特定情境下的关键对话、行为,再通过表演来体验相对应的结果所带来的感受。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根源的全新思维模式,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逐渐提升社会经验的同时,也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负责任地决策的能力。
针对个别同学的单一社会情绪能力问题,心理教师开展了个体咨询工作。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的能力,建立社会支持,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通过多次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这些帮助主要指向学生的体验成功、归属感、尊重、坚持性、积极性等。
(三)家校协同育人实效的提升
大量的家庭教育案例表明,初中生的社会情绪能力问题受家庭教育影响比较大。家庭的情绪气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矛盾冲突处理的方式直接影响初中生的情绪表达、移情和自我控制等能力的发展,家长的社会情绪能力同样需要提升。后疫情时代,在家庭、学校同时实施社会情绪能力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可以将主题活动延伸到课后或有针对性布置一些作业,让初中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起提升社会情绪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促使亲子之间正视彼此问题的任务,帮助家长和初中生解决社会情绪能力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共享家校共育的社会情绪学习课程,陆续推出了实验园家长在线课堂(青春期版)的心理微课。其中,“与青春期孩子好好说话”“引导孩子在网络世界健康成长”“考试成绩,你怎么看”“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规划新学期”等心理微课,切实有效地帮助家长解决了初中生的社会情绪能力问题。
后疫情时代,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小到个人幸福,大到社会和谐,都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情绪能力。有了良好的社会情绪能力,初中生就会更容易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成为社会和谐、自我和谐的建设者。初中生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课程层面的整体设计,需要优化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提高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舒华.社会情绪能力学习:一种被我们忽视的教育[J].青春期健康,2019(15).
[2]曹坚红.“社会情绪能力养成”教育的实践特征与创新[J].人民教育.2019(Z1).
[3]曹坚红.社会情绪能力帮助孩子应对成长中的问题[J].上海教育,2020(25).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