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活动课程的策略与实施
2021-07-26付英连
付英连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政治学科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实施“议题式”活动型思政课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思政课更好地发挥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一、“议题式”活动课程的概念
依据活动型课程基本模式,我们积极尝试建构“议题式”活动型思政课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建构中,议题既是思维的目标,又是思维的抓手。议题是以活动形式呈现的、承载学科内容的问题,它将主题置于话题讨论之中。“议题式”教学要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围绕议题展开联系,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要注意做到收放自如,还要明确这种讨论背后的学科支撑和所期待实现的育人价值。
一个好的议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二是议题式教学要贯彻和落实序列化的要求;三是议题的内容要关注社会热点,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和时代需要;四是议题的选择要具有思辨性、开放性。
二、“议题式”活动课程的设计
要实现“议题式”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一方面注重课程内容活动化,另一方面也要使活动课程化,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现以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一教材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為例。
(一)优化教材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模块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呈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显著的价值导向,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材内容涉及面极广,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实现对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创生,强化政治引领与价值导向,稳立德树人之“舵”。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笔者以“综合探究二·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为内容,设计了一节活动课。综合探究共有四个活动,若面面俱俱是无法在课堂内完成的。经过对教材优化重构后,选取其中一个角度,确定活动课的题目为“坚定自信,实现中国梦”。
(二)设置适当议题
议题应与学科知识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状态,让学生的活动课程变成学习课程,同时要符合学生的原有经验水平和认识基础,以及他们的关注点和兴趣点。
笔者设定了两个子议题:“中国自信从何而来”“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围绕两个议题开展教学,层层递进,把情景线、知识线、活动线和价值线有序编织、有机融合起来,使课堂串成有机整体。
(三)课程内容活动化
围绕议题,进行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同学们的精彩分享也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将学生提前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广泛收集信息和资源,并在课堂上充分展示。“活动一”探讨的话题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你的生活、你周围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活动二”探讨的话题为“中国为世界贡献了哪些智慧和方案?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中国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活动三”探讨的话题为“举例说明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的优势,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四)回归学科内容
在“议题式”活动型课程实施的总结提升阶段,要以实现对学科内容的回归与提升,来推动学生实现从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到理解相关思维的转化,并在此基础上落实情感升华的任务,这是思想政治课堂完成育人任务的关键。
在活动展示后,引导学生结合展示的内容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使学生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坚定“四个自信”。
课程的最后,以激昂的演讲作为结束,引起共鸣,升华情感,激励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三、“议题式”活动课程的反思
立德树人是高中思政教师的首要任务,“议题式”活动型思政课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深刻,做到广泛联系实际,充分进行思辨,真正使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整合教学内容,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在“议题式”活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教材之中,发掘文本资源,捕捉思想教育的介入时机,大胆取舍,为教学设计做好铺垫,顺利启动立德树人教学机制。
鲜活的本土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与学生更为接近,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融入课堂。雷锋精神、抚顺生态的变化、扶贫的成效,抚顺棚户区改造等,都可以成为本地区最佳教学资源,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整合。
(二)优化教学活动,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思想
在“议题式”活动课程设计过程,要针对立德树人教育的需要,精选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思想历练的机会,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时政专题“脱贫攻坚共享发展”这一课中,我们以“从脱贫攻坚战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总议题贯穿全课始终,学生通过生活调查、社会观察、走访、时事讨论等方式,总结出中国的扶贫方式,并从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等不同角度展示扶贫取得的成就;采用课堂讨论方式探索扶贫攻坚成就取得的原因;采用课堂辩论方式思考中国扶贫实践能否对世界提供中国经验;用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对脱贫攻坚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用事实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三)重视创设教学情境,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议题式”活动课程设计过程中,重视接轨学生生活,注重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满足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在高三复习课“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中,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设置了三个情境:一是“中国速度:十日成‘神背后的企业”;二是“中国梦想:抗击疫情与决胜小康两不误”;三是“中国力量:多种经济形式共铸抗疫合力”。通过三个情境的设置,学生就理解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优势,深刻体会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落实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
(四)立师德、强师能,更好发挥活动课育人效果
在探索构建“议题式”活动课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议题式”活动课的育人效果,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一代新人。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