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为有你,我更懂得家的意义

2021-07-26小曾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7期
关键词:土豆丝婆婆杂志

小曾

我是南方一所职业院校的老师。和《婚姻与家庭》杂志的缘分到今天差不多11年了。那年有一次上课时,我发现一个女学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一本名叫《婚姻与家庭》的杂志。

“你年纪轻轻的,干吗看《婚姻与家庭》?”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那位女生跟我争辩:“谁说没结婚就不能看了?”这小妮子竟然给我上起课来,我让她课后再跟我理论。

下课后,女学生拿着杂志来找我,说:“我現在是未婚没错,但终究还是要结婚,拥有自己的家庭啊。再说这本杂志也有恋爱秘籍呢!”女孩的妈妈在妇联工作,家里常年订阅《婚姻与家庭》杂志,她说受妈妈熏陶,看《婚姻与家庭》已成了习惯。

我好奇地翻开杂志,竟然看到了台湾歌手郑智化的名字,他可是我和男朋友的偶像啊。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了和郑智化刚见面的情形,他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和我们平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根本不一样。我把杂志带回家让男朋友看,他看完后连连称赞,说这篇文章把郑智化写得特别生动形象。

女学生家在本地,每周末都会回家。听我说《婚姻与家庭》里的文章还不错,她一口气给我带了10本杂志。我对里面的人物专访、亲情故事都特别感兴趣。我是教写作课的,只要是文字优美、故事感人的文章,我都会认真地拜读。写得特别好的文章,我会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

半年后,我去邮局订阅了《婚姻与家庭》杂志。因为我和恋爱7年的男友走进了婚姻殿堂,可以“名正言顺”地看这本杂志了。

原以为结婚只是多了一纸证书,实际上根本不是。恋爱时有情饮水饱,根本看不到对方的缺点,婚后我们动不动就为鸡毛蒜皮吵架。有一次,我俩为在家做晚饭还是出去吃争论不休,最后我干脆不吃了。肚子咕咕叫的时候,老公端来了一盘酸辣土豆丝。这是我的最爱,老公说之所以给我做这道菜,是《婚姻与家庭》有篇文章说过,给心爱的人做他最喜欢的菜肴,无论好吃与否,对方都会特别感动,两个人的感情也会突飞猛进。酸辣土豆丝太酸了,但我觉得那是世上最好吃的一顿饭。

9年前怀孕时,我让老公跟婆婆说,希望她到时能帮我们照顾孩子,但婆婆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说:“我不会带孩子,你们自己想办法。”当时我挺不舒服的。但没想到儿子刚落地,她老人家竟连夜赶过来了。原来我怀孕后,婆婆帮我算过,断定我肚里的是女儿。她重男轻女,所以不想帮忙。没想到我生了个男孩,婆婆立马改变主意了。

如果没看过《婚姻与家庭》杂志,没从很多机智儿媳身上取经,我肯定不会接纳重男轻女的婆婆。但所幸这本杂志教了我很多。婆婆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但我从不抱怨,相反总对她说“谢谢”,我也力所能及地做家务,隔段时间就跟她沟通谈心。

3年前我生下女儿,回到老家的婆婆又来帮忙照看。未来等女儿上幼儿园了,婆婆就准备回老家和公公安享晚年。但女儿两岁时,公公突发重病去世。于是我们卖掉原来的房子,换了一套三室一厅,这样婆婆就有自己的房间了,婆婆很激动,但嘴上还是说要回老家。我说:“‘有妈的地方,才是家。您要是走了,我们这儿就不叫‘家了。”婆婆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有妈的地方,才是家”这句话是我从《婚姻与家庭》里看到的。我妈妈去世得很早,原来我觉得亲妈才是“妈”,但通过和婆婆的相处,我越来越觉得:人心换人心,婆婆也是妈。身边很多人夸我是好儿媳,却不知道我之所以做得还不错,是因为多年来一直有《婚姻与家庭》相伴。

猜你喜欢

土豆丝婆婆杂志
土豆丝的无奈
杂志收纳碗
如此婆婆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第一次炒土豆丝
如何快切土豆丝
杂志收纳碗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