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和老师关系良好,孩子成绩更优异

2021-07-26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7期
关键词:女儿家长老师

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老师对父母参与度的评价,可以准确预测孩子的学业和社会成就。

如果老师与家长有良好的关系,或者认为这些家长积极参与了孩子的教育,老师就可能对这些孩子倾注更多关注、为他们付出更多努力。反之,就会影响到老师与学生和家长的互动。

这项研究表明,老师与家长的良好互动,对孩子的成长和前途大有裨益。该研究也证明了家长更多参与到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智能采耳棒

小朋友遇到耳屎堵塞问题怎么办?自己不会掏,大人也不敢轻易帮忙。一款名为Note3的采耳棒可以解决这个大难题,它是一款可视采、镊取的两用采耳棒,机械臂设计,搭配高清微型摄像头。采用可视化采耳镊,连线手机能清楚地洞察耳内情况,在不触碰稚嫩耳壁的前提下轻松镊走耳内异物。配备1000万像素高清内窥镜,内置6轴智能定向陀螺仪,其底座为多功能磁吸,既能充电还能收纳整体耳勺。

胶囊吸尘器

孩子们喜欢吃的饼干、薯片都易碎,掉落在桌面、地上甚至衣服上不好清理怎么办?Baseus C1胶囊吸尘器可以轻松解决。它整体长度为16厘米,4.5万转/分钟,3800Pa吸力,采用无线操作模式。装上吸气软管,它能将死角里的碎屑和灰尘吸走。电脑键盘、机箱内部、汽车出风口等边边角角的地方,也都可以用它解决。其电池容量为13.32Wh,配合低耗能电芯,充满电可连续清洁18分钟。

这次考试题目怎么这么简单

地理考试快结束时,有位学生对着监考老师一个劲儿地傻笑。老师问他:“考得怎么样?看起来还不错吧?”这位同学大言不惭地说:“考得怎么样我不知道,您得问我的同桌。”

给他提供答案的同桌忍不住嘀咕:“老师出的题目怎么这么简单?”他不是没来由地自信。因为回答中国的煤都、铁都是哪里的填空题时,他的回答是:“中国的煤都是(黑的),中国的铁都是(硬的)。”

母亲长寿的女性更健康

如果母亲活到90岁,那么她的女儿活到90岁且不会罹患严重或慢性疾病的可能性会比普通人高出25%,这是英国《年龄与寿命》杂志最近刊登的一则消息。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只是父亲活到90岁,与女儿能否长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如果父母亲同时活到90岁,女儿长寿的概率就会比普通人高出38%。该研究还发现:那些母亲活到90岁的女性,大多具备大学学历且收入较高,日常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

阿达丽

儿童心理专家

儿子被欺负了不敢和老师说

Q:今年初,我们家从郊区搬到城里,9岁儿子也转了学。他成绩不错,但性格内向,加上对新环境不熟悉,这学期他总被同学欺负,刚买的新文具被抢走,书或本子被撕坏,每每遇到这种事他都不敢向班长或老师反映,就知道哭。我们跟老师反映了,老师说这事儿应该他自己反映。该拿他怎么办呢?

A:长远而言,孩子性格内向,受到欺负不敢向班长或老师反映,折射出的是他个性上的一些短板:不自信,内心没有力量,尤其是没有解决冲突的力量。这和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要么是家庭教育太柔顺、温和,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要么是家庭教育太严厉、太控制,孩子失去了施展内心力量的机会。无论是哪一种,父母都要反思,学会在生活中让他面对一些困难或麻烦,让他受挫并自己解决。当然前提是这些挫折不会带来致命伤害,也不是需要即刻解决的那种。只要孩子有了一次解决麻烦的自信,体验到自我力量的“甜头”,就会越来越自信、勇敢。

近期而言,孩子目前遇到的挫折属于要及时解决的那种,父母必须引起重视。既然孩子自己不愿说,老师又不让家长说,那么父母可以陪着孩子去找老师,并鼓励孩子自己说。事先要跟孩子好好沟通,打消他内心预想出来的恐惧。

喜欢欺负人的可能是班里的某个调皮孩子,也可能是几个孩子,但肯定会有一个“小头目”。家长可以尝试找机会和对方聊聊。不必以质问、批评或恐吓的态度,而是放下家长姿态和孩子沟通。也可以提前了解这个孩子的喜好,带份小礼物。一般这个年龄段爱欺负人的孩子,都是内心缺爱的孩子。家长友好的态度,一可以对这类孩子起到积极影响,二也可以让对方知道,他欺负的孩子是有父母关心、有人出面的。

每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都会遇到“坏同学”,家长出面,一定是为了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或恐吓。不然,给孩子带来的将是无法控制的二次伤害。

女儿责怪我没一碗水端平

Q:我和老公结婚5年了,他的儿子12岁,我的女儿11岁。老公对我女儿视如己出,但我对他儿子就是喜欢不起来,觉得他太淘,我给女儿买更多衣服和玩具,吃好吃的也只带她。没想到前不久女儿批评我这样做很不对,应该跟她哥哥道歉。我太难了,不知如何是好……

A: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系统,但也是最重要和最难维护的系统。这是因为家庭是以个体集合的方式出现的,会以成员间的“三角关系”而存在。 尤其是有继子女的二婚家庭,会更为复杂。10年前的一项社会学调查就发现,近60%的第二次婚姻最后会以离婚告终。而首次婚姻所诞生孩子的存在,是导致又一次离婚的主要原因。妈妈对自己孩子的疼爱和保护,对对方孩子的排斥和忽略,已经给处在这一“场”里的亲生孩子带来了困惑和伤害,可这位“双标”的妈妈却选择性“失明”,对已经造成的伤害视而不见。

这位妈妈要意识到:一切问题,其实都不是能看见的“表面现象”所导致的。比如不喜欢老公的孩子,觉得他淘气。“淘气”只是意识层面不愿面对内心深处症结时,为自己找出来的一个“简单粗暴”的理由罢了。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抛开“淘气”,继子身上还有哪些是自己不能接受的?如果要喜欢这个孩子,内心最大的担心(恐惧)是什么?要反思自己过去的经历,到底什么才是难以接纳孩子的真正缘由。

除此之外,可以尝试更好地经营夫妻关系,从了解自己的伴侣入手,通过夫妻间良好的互动、积极的情感沟通,试着更好地理解这个孩子然后接纳他。人总是要不断成长的,家庭更是如此。而个体的成长可以在家庭成长中实现,尤其对不愿成长或太难成长的人来说,通过良好关系的变化,会让个人成长变得不那么艰难。

猜你喜欢

女儿家长老师
家长错了
和女儿的日常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