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观察
2021-07-26李广宇
李广宇
(湛江南粤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0 引言
脑中风属于一类脑血管疾病,可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本病后遗症以言语障碍、肢体偏瘫、口眼歪斜等为主,后遗症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临床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多以服用西药为主,但西药不良反应大,预后效果不理想,长期服用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不能确保整体疗效。应用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后遗症,缓解不良反应,但单纯的康复训练依然无法提升治疗的整体疗效[2]。随着中医技术的发展,中医技术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针刺疗法等,但其与康复训练配合是否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学者鲜有研究。基于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30例患者实施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九针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旨在探究此方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湛江南粤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n=60例)为探究对象。将入选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9岁,平均(60.54±5.83)岁;病程5~21个月,平均(13.84±1.54)个月。对照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9岁,平均(60.41±5.72)岁;病程5~22个月,平均病程(13.94±1.41)个月。两组患者数据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且经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内科学》脑中风后遗症相关诊断标准[3];②符合中医《中医内科学》脑中风后遗症相关诊断标准[4];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意识清晰。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其他头部疾病;③血液系统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⑤针灸禁忌证;⑥心肝肾等器官病变;⑦沟通障碍。
1.2 方法。两组均进行西药、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康复训练方法:早期对患侧给予被动训练,健侧行主动训练,维持肌张力水平与平衡性,对功能活动能力给予完善。训练中期采取拮肌运动,能提升分离动作的次数,恢复期加强运动技能的控制;①被动训练+主动训练肌力与关节,对无法正常活动的患者采用意识锻炼法;②坐位、站位训练:患者掌握后,可开展步行训练,需循序渐进;③日常生活训练:包括洗漱、更衣等动作,逐步引导其恢复生活能力。观察组:①针刺回阳九针穴:取穴位:中脘、劳宫、三阴交、太溪等部位取穴,中脘直刺1~1.3寸,合谷处直刺0.5~0.8寸,劳宫直刺0.2~0.6寸,太溪直刺0.5~0.9寸,得气后,刺针留置30 min,采取提插捻转的方法,每5~6 min行针,1次/d;②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剂为当归、川牛膝、丹参各15 g,黄芪、葛根分别为60 g、30 g,川芎、桃仁、地龙、赤芍各10 g;合并上肢运动障碍加桑枝+桂枝+姜黄,剂量分别为15 g、10 g、10 g。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加川续断+木瓜+桑寄生,分别为15 g、10 g、15 g;便秘者加郁李仁+苦杏仁+火麻仁,分别为12 g、10 g、12 g。300 mL水煎服,取汁100 mL,每天1剂,早晚分服,6 d/周;③康复训练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①肢体运动功能: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地越理想。②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 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标准如下: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恢复,CT扫描病灶缩小>60%,为显效;语言、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改善,CT扫描病灶缩小30%~60%;为有效;语言、肢体运动功能无改善,CT扫描病灶缩小<60%,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30例×100%。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其中,FMA、ADL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相较采用t检验,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相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FMA、ADL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FMA、ADL评分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DL、FMA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ADL、FMA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较,P<0.05。
组别 例数 FMA评分 ADL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53.05±5.61 82.37±6.96* 51.43±6.90 85.70±7.45*对照组 30 53.14±5.58 71.91±6.03* 51.48±6.73 72.50±6.48*t - 0.062 6.221 0.028 7.322 P - 0.951 <0.001 0.977 <0.001
3 讨论
中风具有以下特点:①疾病起病急;②病情发展快速;③预后效果差。中风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见,且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本病病死率较高,即使患者存活下来也易诱发多种后遗症。中风后遗症的发病因素多与脑血管内部血黏度、血脂、血压等水平异常升高有关,从而发生血管病变[5],相互作用可致血栓,将脑动脉堵塞,脑部血流无法正常流通,产生脑组织缺氧性坏死,如果脑神经系统控制的运动神经坏死,则易偏瘫,语言中枢神经损伤,则诱发语言障碍。西药治疗本病毒副作用大,长期使用将提高患者的耐药性,无法收获理想的疗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康复训练借助长期有规律的训练内容能够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6],促进体内肌群生理功能维持正常水平,能够有效唤醒处于持久休眠情况的脑细胞,从而改善脑功能、通过运动思维和机体平衡性的正确引导,进而使得运动能力及语言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但单一的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极为有限,无法深层次刺激神经系统,故临床多配合中医技术治疗,以提升整体疗效。
在传统医学中,“偏枯”“偏风”等是中风后遗症的所属范畴[7]。其认为中风多因气血瘀滞、阴阳不调、脑络瘀阻等所致,待病情控制后正气还虚,脑脉存在瘀滞,严重损伤脑络,气虚和血瘀的互相作用引发后遗症,故中医治疗本病当以活血化瘀、益气补血为主。针刺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之一,针刺首选取督脉,主要在于其为阳经之海[8],能对阴阳起到协调之作用,对人体各经略具有掌控之作用。针刺风池穴,具有宣通阳气之效,可清心通关开窍。百会穴、风府穴有清醒神志、改善惊厥之效,足三里+丰隆可降浊升清,有助于调节脾胃功能,能有效控制痰液量,达到经络疏通、气血畅通之效。补阳还五汤加减是常见的中药方剂,方中的黄芪有益气健脾、补气生血之效,当归活血化瘀,与川芎、桃仁、赤芍等配伍,能有效加强当归、黄芪之功效。加减治疗只要根据患者症状适当加减即可,如对上肢运动障碍者,可加桑枝、姜黄与桂枝,有疏通经络、温养经络之效,对下肢运动障碍者,可加川续断+桑寄生+木瓜,可滋养肝肾、增加骨骼,有助于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FMA、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补阳还五汤加减+针刺回阳九针穴+康复训练三者可相互作用、相互协同,中医针刺与中药汤剂能疏通经络、气血畅通、活血化瘀之效,配合康复训练,能提高中风后遗症的整体治疗疗效。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加减+针刺回阳九针穴+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恢复,临床疗效肯定,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