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术疗效比较分析

2021-07-26张为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0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胆汁

张为群

(沭阳中山医院 普外科,江苏 宿迁 223600)

0 引言

胆总管结石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危害。目前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多采取腹腔镜手术方式,术中需放置T行管避免发生胆道狭窄问题,减轻胆道压力,预防胆漏,并且未彻底取出的结石能够借助T型管外排[1]。但放置T管引流后患者容易出现感染问题。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升,无需T管引流,一期缝合术被逐渐改进与完善,用于临床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更高,倍受认可[2]。本文针对41例胆总管结石病患为例,对比分析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应用差异,内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选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沭阳中山医院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41例观察分析,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作两组,对照组共计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为25~73岁,平均(49.1±1.8)岁。观察组共计患者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为24~74岁,平均(49.3±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为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取石完成后需在胆总管内放置T管进行引流。T管放置后选择规格为3~0的可吸收线给予缝合,随后对胆管给予冲洗,使用适温生理盐水溶液,确认是否存在渗漏、活动性出血情况。待确认无异常情况后,将胆囊切除,在右侧作创口牵引T管一侧管口,并以可吸收线固定。

1.2.2 观察组方法:为观察组患者采取同样的取石手术方法,但后续选择一期缝合术。在不放置T管的情况直接对胆管实施全层锁边缝合手术,选择可吸收的3~0规格缝合线,完全缝合完毕后使用纱布对缝合边缘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存在胆汁渗漏、活动性出血情况。如存在渗漏情况需对缝合点进行检查,并给予渗漏处二次缝合。待确认无任何渗漏情况后切除胆囊,对末端给予缝合,再次检查是否存在渗漏和活动性出血情况。两组患者在取石和胆囊切除后均需在小网膜位置预留腹腔引流管,逐层闭合创口皮下组织,覆盖无菌敷料后常规包扎即可,并叮嘱患者在出院后2 w返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性,观察且统计各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总概率。

1.4 统计学分析。经SPSS 26.0完成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分别通过卡方与t值验证,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记录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患者恢复过程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记录对比(±s)

表1 临床指标记录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长(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禁食时长(h) 胃肠功能恢复时长(h) 总住院时长(d)观察组 75.24±3.02 59.11±2.02 22.03±2.28 27.15±4.95 7.21±1.05对照组 96.14±3.03 60.02±2.03 45.42±2.29 38.13±4.98 10.33±1.04 t 22.114 1.438 32.764 7.079 9.555 P 0.000 0.158 0.000 0.000 0.000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属于胆道外科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疾病,患者在发病后短期内即可出现急性胆总管炎性病变,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合并梗阻性黄疸、胰腺炎等。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健康的成年人每天能够分泌的胆汁量为800~1000 mL,胆汁当做的主要成分为水、盐类物质、电解质和各类胆色素,其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体将胃内容物乳糜化,且胆汁还能够增加消化系统对脂肪的分解和吸收效率[3-4]。如胆汁发生逆流或阻塞的情况,则盐类物质、胆色素等便会逐渐凝结形成结石,结石严重阻塞胆道,使内径逐渐减小或完全阻塞,使胆汁无法正常外排,继而引起胆管、胆囊等炎症,也会导致梗阻性黄疸。如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还可能影响肝脏组织,导致纤维化增生性的肝硬化病变[5]。

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式分为体外碎石和体内取石两种类型,需根据结石实际直径进行选择,通常胆总管内结石相对较大,如采取体外碎石很难一次性清除,可能会造成二次阻塞,或逆流进入胆囊内。胆总管切开取石可借助外科手术方式直接将结石取出体外,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但在实际开展手术前,对于结石探查的准确率要求相对较高,实施结石探查的指征主要包括梗阻性黄疸、胰腺炎、复发性胆管炎等,手术前即可通过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如发现胆总管异常扩张超过1 cm者即可行体内结石探查。但如患者胆囊内结石相对较小,也有一定概率会进入到胆总管内,也需行胆总管探查确认[6]。行结石探查的主要目的在于准确掌握结石的具体位置,从而更好地接触胆管内梗阻情况,确保胆汁的通畅性。

以往在行胆总管探查手术后可采取T管留置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不仅可以将管内存留的胆汁完全引出,降低术后复发性感染概率,还可放置感染病灶随胆汁流动而进一步扩大,还可有效降低胆总管内压力,加快胆管的愈合速度。另外T管本身能够为胆总管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其在术后可以保持最佳生理解剖结构,降低术后粘连的发生概率,预防术后胆管二次狭窄的发生。但根据现代临床研究指出,胆管切开取石后放置T管引流液存在较大的弊端。其一,是容易引起胆汁外流,使消化系统功能降低[7];其二,是由于T管属于异物,长期与胆管内壁接触容易产生不良刺激,影响胆管括约肌功能,易在远期引发感染症状;其三,是后续恢复时容易受牵拉影响而导致过早脱落,继而造成胆管内阻塞;其四在术后如护理操作不当也容易引发逆行性感染。因此,现代临床尝试使用一期缝合手术进行治疗,一次性取石后直接对胆管进行缝合,杜绝留置T管所引发的多种并发症,也可降低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但目前临床对一期缝合术的应用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其虽然可降低并发症概率,但无法完全保证术后胆管内粘连的预防。而在早期采取正压冲洗可有效降低胆管粘连的发生概率,起到疏通胆管的作用,在冲洗完成后给予缝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也可清除部分残留的结石碎块。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