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文旅融合协调态势及其驱动力分析

2021-07-26闵冬梅许正松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旅安徽省耦合

闵冬梅,许正松

2018 年3 月,国家组建文化与旅游部,表明政府层面对文旅融合的重视,“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经过多年的磨合和探索已进入实质阶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活动,文旅融合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开消费市场,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生产内容。近年来安徽省逐步落实文旅融合的理念,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文旅融合,这一举措不仅能促进文化传播以增强文化自信,而且丰富旅游产品类型,为旅游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因此,研究文旅融合的动态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文旅融合是推进文化传播和旅游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文旅融合本质上是文旅产业之间要素的融合[1],包括资本、创新、人才、市场、政策[2]等各要素从相互竞争到协调发展,目的是为了推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带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3]。纵观近年来关于文旅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文旅融合动力和机制方面的研究。文化与旅游的产业融合机制应从市场、产业自身、政府、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4],根据动力系统理论,文旅融合分为资源、市场、技术和功能融合四种类型,文旅产业融合的首要机制是市场需求,而旅游的开放性、文化的渗透性推动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开发设计进而大规模地生产[5],这些都是促进文旅融合的驱动力[6]。二是关于文旅耦合协调度的研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指标分为投入要素和产出绩效,构建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测算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进而建立文旅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文旅融合耦合协调度[7-8],定量衡量文旅融合发展水平[9]。三是关于文旅融合模式和路径研究。文旅融合在实践层面主要探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际融合模式和路径,剖析文旅融合面临的困难以及产生的问题,提出政策支持、体制创新、特色文化产品设计等六大建议[10],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市场效益和地域特色[11],深挖供给侧、重视IP、引领消费,践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行”的融合路径。

综上所述,有关文旅融合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拓展了文旅融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重点的不同,以往研究忽视了文旅融合的动态演化和驱动力的定量分析。针对理论完善和促进安徽省文旅融合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安徽省文旅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剖析安徽省文旅融合水平的动态演变、文旅融合的驱动力等因素,对于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指标权重确定

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极差标准法对数据进行无量刚化处理[12]。

式中:xij表示第j个指标的第t年的原始数据,xmax是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xmin是第j个指标的最小值,公式后加上0.01是避免出现负值或零值。

wj是j项指标的权重,sij是第i年第j项指标的比重,hj是第j项指标的熵值,aj是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2.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测评函数

本研究建立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测评函数[12]测度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公式中:U1和U2分别代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数,wj为指标权重;Mij为文化产业第j个指标第i年的标准化值,Nij为旅游产业第j个指标第i年的标准化值,得出的结果越大说明产业的状况越好。

3.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耦合度是衡量系统内部各指标的协同程度,本研究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度模型[12-13],公式如下:

公式(8)中,C∈(0,1)为文旅产业耦合度,C值越大说明耦合度越好;公式(10)中D∈(0,1)为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D值越大说明耦合协调度越好;公式(9)中T为综合协调指数,反映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协调度的贡献,α、β为系统权重系数,鉴于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同等地位,因此设α=β=0.5。

(二)数据来源

为了系统分析和比较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选择安徽省2012—2019 年时间序列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数据,数据来自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13—2020)》。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根据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系统间的互促发展机理,结合安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现状,借鉴已有文献成果[7,9,12-13],从产业绩效和产业要素维度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文化产业系统、旅游产业系统分别选取2个一级指标,共14个二级指标。同时,借助公式(1)公式(5)对各个指标权重进行赋值,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二、安徽省文旅产业融合实证分析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

根据公式(6)和公式(7)计算得出2012—2019 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水平指数(图1),从发展趋势上看,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高[8],但是增长速度较快,增幅分别为390%和191%,具体表现为两个阶段。2016 年前,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之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急剧上升并超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之后两大产业发展水平相当。分析发现:2016 年以来安徽省加大对文化企业和文化服务业的固定投资和政策倾斜,致使艺术表演场馆观众人次迅速增加,文化企业和文化服务业的收入明显增加。另外,虽然星级酒店数量在缓慢减少,但国家倡导的民宿、个性化酒店等的数量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表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

图1 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发展动态演化(2012-2019)

(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

为直观考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参考已有研究成果[12-13],构建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表2)。根据公式(8)和公式(10)计算得出2012—2019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12](表3),从发展趋势上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在逐年增加,耦合度数值较高且一直保持在0.95以上,说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联系紧密且同步发展。而耦合协调度数值较低但处于上升趋势,2012—2019年耦合协调度增长了94.37%,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为2015—2016 年,增长率为18.85%。主要分为两个阶段,2016 年是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分水岭,2012—2016 年安徽省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中度失调状态,2016 年是轻度失调状态,之后开始进入濒临失调状态。虽然两大产业的协调等级现状不理想,但是两者的协调度不断提高,协调等级结构趋于优化。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表3 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及等级(2012-2019)

(三)文旅产业融合协调度类型分析

根据产业融合分析模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分别为U1和U2,比较两者之间的大小可以判断耦合协调度的类型[12]。当U1>U2,表明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由图1 可知,2012—2015 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要滞后于旅游产业,说明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无法满足甚至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2016年后,由于文旅融合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开始滞后于文化产业,到2019 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逐渐同步发展。

三、文旅产业融合驱动力分析

(一)文旅产业融合驱动力指标体系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除了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外,还依赖于多种因素,参考已有研究,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的动力包括经济刺激、源生动力、内生动力、催生力和潜在力等,分别用经济发展水平、消费需求、市场供给、基础设施、人力资源5 个要素表示,选取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文旅行业固定投资占GDP 比、公路里程数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7,13-14]5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作为被解释变量,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值见表4。

表 4 显示,2012—2019 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驱动力变化不大,通过比较,安徽省公路里程数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的变化最小,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安徽省居民消费水平和文旅行业固定投资占GDP 比增长相对明显。

表4 文旅耦合协调驱动力指标体系与描述性统计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驱动力指标体系解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两大产业协调发展动力机制,参考已有研究成果[7,13],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文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力,结果见表5。

表5 文旅耦合协调驱动力线性回归分析估计结果

结果显示,居民消费水平和公路里程数对文旅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在快旅漫游时代,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交通业快速发展能刺激游客文化旅游消费并推动旅游业高速发展。人均GDP、文旅行业固定投资占GDP 比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对因变量影响不显著,表明随着生活成本增加,人均GDP 提高并不代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文化与旅游部于2018 年刚成立,文旅行业固定投资占GDP 比在文旅融合初期效果不明显,随着文旅融合不断深化,后期其影响会不断显著;安徽省紧邻江浙沪经济发达地带,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虽然逐年增加,但毕业学生多流向江浙沪地区。因此人均GDP、文旅行业固定投资占GDP比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对文旅耦合协调度影响不明显。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基于熵值法、产业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线性回归分析了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基本特征、动态演变以及影响因素,结论如下:一是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但增长速度迅速,2016 年以前,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旅游产业,之后由于政府践行文旅融合并加大文化产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旅游产业发展开始滞后于文化产业;二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度较高且很平稳,耦合协调度虽处于失调状态,但是数值在逐年增长,8 年内增长了94.37%,且协调等级在不断优化;三是居民消费水平和交通发展对文旅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对策

1.落实文旅融合理念,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一是政府要在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指导下,合理地部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节奏、顺序、计划,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则融”的理念,清除旅游部门、文化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协调的障碍,在保存旅游资源、输出文化资源、提高旅游吸引力的前提下,营造安徽省文旅融合发展环境;二是政府和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和政策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旅游目的地要大力宣传旅游景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吸引更多游客,推进吃住行游购娱项目协调发展以刺激游客消费。

2.提高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成效

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安徽省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旅游精品、旅游品牌等战略,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同时,安徽省政府要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导下,加强文化推广力度,加大文化企业投资力度,延长文化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二是推进文旅融合,增加旅游资源的文化附加值,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目的地,提高两大产业的融合力度,推进两大产业的协同发展。

3.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加强区域文旅合作

一是进一步挖掘皖南地区的徽文化、大别山区的红色旅游文化、皖中地区的淮河文化、皖北地区的楚汉文化、老庄文化、曹魏文化、中药文化、酒文化等,推进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二是加强省内各旅游区域的合作,合理布局全省文化旅游产品,实现皖北、皖中、皖南地区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同时,推进安徽省文旅融合向“长三角一体化”靠拢,积极学习该区域文旅融合的经验并与之加强合作,利用自身优势打造文旅精品。

猜你喜欢

文旅安徽省耦合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成长相册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