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福河近年水质变化及应对措施探讨
2021-07-26广州市增城区环境监测站黎翠萍
广州市增城区环境监测站 黎翠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升,其中,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环境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十三五”期间,增城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仍有差距。本文主要对西福河水质相关问题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地理概况
西福河原名绥福河,是增城区西部最大的河流,始源于大鹧鸪山,流经中新、朱村、永宁、仙村、石滩等地,在石滩与仙村两镇交界附近的大洲尾流入东江北干流。干流河长56.1km,平均坡降1.2%,流域面积598km。西福河有4条支流,分别为金坑河、坑背河、朱村运河、深坑河。其中金坑河为西福河主要支流,流域面积为121km2,河长2400m;坑背河为次要支流,河长25.25km,流域面积为93.65km2。
二、西福河水质现状
西福河近年水质状况不稳定,氨氮成为影响西福河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乌石陂断面水质连续多年不达标,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和总磷,而沙河坊和石吓陂断面水质有时未达到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水质状态不稳定,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各断面水质情况见表1。
表1 各断面水质情况
三、断面不达标原因分析
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此外,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西福河断面不达标原因分析主要如下:
一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据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的测算结果显示,增城区生活源行政村氨氮排放量为每年299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西福河周边村社管网设施未全面覆盖,污水接驳处理未全面到位,大部分地区虽然建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但因资金短缺或各种原因,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营,导致排放不达标。而水体的低溶解氧与生活源的排放息息相关,要提高考核断面溶解氧浓度,须加大生活源的收集处理量。
二是禽畜水产养殖业不规范。近年来,禽畜水产养殖户大量增加,造成水体氨氮污染日益加剧。根据广州市增城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增城区畜禽养殖业氨氮年产生量58.87吨,年排放量7.9886吨;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氨氮年产生量83.0874吨、年排放量20.1614吨。159家规模化养殖场中,中新36家,朱村29家,石滩31家,仙村7家,占比65%,规模以下的禽畜养殖户则更多。规模以下禽畜养殖户大多为农村个人或家庭,点多面广,该类养殖户均未建立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直接排入当地河流中。
三是入河河涌截污不彻底。由于历史排放的不断积累、河涌截污不彻底以及上游生态补水调水不足等原因造成河涌水环境质量存在反复,以及底泥污染物释放使得流域内河涌水环境难以全面稳定达标。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等耗氧性有机物,且因入河污染负荷偏大等因素造成水体溶解氧偏低。通过考核断面溶解氧不能稳定达标等现象发现,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旧城区排水体制和管网损漏及未全面实施雨污分流等,二是环保基础设施结构性、布局性矛盾较为突出,成为制约局部水环境质量提升的“短板”。
四、应对措施
(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
将“三线一单”作为污染产业淘汰、提升改造的重要依据。结合“三线一单”有关要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辖区重大项目提前介入。充分运用“三线一单”成果,优化完善增城区地表水全覆盖监测考核体系。推进“三线一单”水环境管控分区成果落地,强化实施各分区管控要求。
(二)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1)加强对于白洞水库、联安水库等优良水库、重点水库的水质保护,加强入库支流整治,确保支流水质稳定达标,对汇入湖库的河流和未能稳定达标的湖库开展氮磷减排控制研究。
(2)深入推进污染河流系统治污,实施“一河一策”,加强东江北干流、增江流域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推进不稳定达标水体进行源解析研究,研究建立流域污染源-水质对应关系,以支撑水环境管理综合决策。巩固提升治理成效,因地制宜采用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疏浚清淤、活水保质等措施,深入推进河涌水环境整治修复。
(三)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1)持续加强农业污染防控工作。结合新一轮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要求,全面推行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要求各养殖场(户)明确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统一台账。修订池塘养殖水治理技术指导意见,以降低总磷浓度作为主攻方向,开展直接入河农田排水沟摸排工作,指导有条件的镇街探索布设农田排水缓冲带以减轻农田氮磷流失。
(2)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采取还田利用、生产沼气、有机肥、污水达标回用等方法开展和巩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成效。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强力推进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加强耕地分类管理工作。围绕重点考核断面和一级支流逐步推进连片50亩以下的池塘养殖水治理工作。加强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打造经济高效、循环利用的绿色养殖基地。
(四)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1)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继续推进污水厂、管网建设,结合海绵城区理念,通过新建管网、现有管网错混接整改、结构性隐患治理、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内涝点整治、排水单元达标创建(雨污分流)、黑臭水体治理等工程举措,修复管网存在问题,解决雨季污水溢流,提高我区污水厂进水浓度,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
(2)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切实降低入河污染负荷,推动水生态质量持续改善。做好已建设运行管网的常态化管理,确保已建成设施的正常运行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提高污水收处效益。
(3)推进污水厂尾水处理达标后用作生态和景观用水,补充河涌生态需水,提高污水厂再生水利用率,以便节约宝贵的淡水资源,降低污水厂的运行成本。对于出水水质较好的,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厂内自来水和河涌补水。结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加强构建城市调蓄系统,促进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
完成农污查漏补缺项目验收工作,实现自然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污水治理双100%,污水收集管道或暗渠化的目标,加强建后管理,充分发挥“农污巡查App”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建立村一级农污治理群,实行区排水公司专业化运维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农污设施运行管理模式,确保设施正常有效运行,农村人居环境明显得到整治。
(六)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机制
(1)进一步完善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环保联合执法机制。优化执法方式,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积极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工作。坚决严厉打击环境违法与犯罪行为,全面落实河湖警长制,完善两法衔接机制、畅通信息互通渠道。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加大对涉水违法犯罪和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集中优势警力开展专案攻坚,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2)对执法人员加强日常监管,增强执法人员的廉政责任意识。同时,督促执法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加强对执法人员关于环保法律法规和执法内容的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水平。
(七)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1)在现有的环境监测体系基础上,完善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完善人员配置,加强对区域环境的监控能力,建立全面、反应快速的环境监测队伍,实现高效的环境监测,及时提供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
(2)进一步梳理优化辖区应急监测体系,加强应急监测值守,增设应急监测仪器,开展应急监测演练,提升应急监测能力。
五、结语
针对目前流域污染源排放特征,应全面治理流域重点污染源,大力推进河涌综合整治,确保主要河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排,统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农业污染防治,切实改善西福河水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