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综合视角下的区域分析——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2021-07-26辽宁师范大学马一宁
辽宁师范大学 马一宁
一、引言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1]环渤海地区大多数城市毗邻渤海,海洋资源丰富,海运发达,城市群集中,但相比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因此,探究分析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加强城市群间的区际合作尤为重要。
二、环渤海地区发展现状
(一)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除了黑龙江省以外,都近邻渤海,交通相对便利,但相比较于京津冀地区,交通可达性仍然较低。尤其是以辽宁为例,自西向东,交通可达性日益下降,交通联系密切程度逐渐降低,抑制了辽宁产业的崛起。对于东北三省来说,重工业基础雄厚,钢铁、石油等资源型产业发展优势大,但可持续性不强。
(二)京津冀地区
京津冀地区属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呈现出中心—外围结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交通可达性较高。北京地区第三产业十分发达,跨国公司占全国比重高达40%以上。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而且还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呈辐射状影响环渤海地区产业链发展。天津市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港口,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再加上自身的高新制造产业发展迅猛,地理位置优越,带动着京津冀地区产业高速发展。河北省港口众多,呈环状包围北京市和天津市,成为北京市和天津市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2]
(三)山东半岛
山东半岛地区作为人口密集区,农业发展也极具特色。因此,在山东省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高,第三产业发展相比较环渤海其他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山东省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铁路、海运、航空兼具,但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受京津冀地区阻隔,铁路可通达性低,与东北地区联系少,容易出现产业链断裂的情况。
三、环渤海地区区位发展优势分析
从区位上看,环渤海地区交通便利,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较近,方便产业联系和物流运输。同时,环渤海地区与韩国和日本距离较近,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使这里成为国外产业和跨国公司选择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吉林省少数民族众多,结合当地需求,发展少数民族产业,加强民族联系,了带动经济发展。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跨海通道建立后,其中部分城市之间经济交流更加密切,大大减少了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运输距离。大连市、烟台市和青岛市这些城市由原来的陆路端点变为陆路中间的一个节点,增强了大连市、青岛市和烟台市的通达性与区位优势。[3](见图1、图2)
图1 2000年-2018年北京市第一产业贡献率
图2 2000年-2018年北京市第三产业贡献率
环渤海地区历史悠久,北京作为我国首都,不仅是巨大的客源地,同时也是著名的游览地。因此第三产业在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蓬勃发展。京津冀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创新产业层出不穷,高精尖人才的集聚导致这一地区服务业形式多样化。2018年北京市第三产业贡献率高达87.8%,而第一产业出现-0.2%的情况发生。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第三产业贡献率高达99%,创历史新高。
四、环渤海地区区位发展对策
对于京津冀地区来说,北京应当注重第一产业的创新发展,自2015年以来,北京市第一产业贡献率一直为负数。因此,在城市外围发展绿色特色农业,是北京市区位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天津市和河北省应做好对外出口的把控工作,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仍有影响的今日,应在注重发展的同时把控纪律。
对于环渤海其他地区而言,应结合自身优势,保证产业链长远发展是其重要任务。针对出现的产业链断裂问题,可以从交通通达性方面入手,例如充分运用跨海交通运输等方式。
再次,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地区高精尖人才和大量的劳动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自主创新的脚步。同时,由于环渤海地区物流区位集中,物流业发达,交通便利,邻近国家众多,发展创新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见图3、图4)
图3 2000年-2018年北京市污水处理能力
图4 2000年-2018年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率
最后,由于环渤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各个产业的高速发展将可能带来环境问题。我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就是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市为例,其污水处理能力和城市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建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城市居民区,有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水平。
相关链接
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与研究方法变革,新时期的地理学正在向地理科学进行转身,研究主题更加强调陆地表层系统的综合研究,研究范式经历着从地理学知识描述、格局与过程耦合,向复杂人地系统的模拟和预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