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分辨率CT在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O)中的应用价值

2021-07-26孙彩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闭塞性高分辨率毛细

孙彩明

(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人民医院CT室 山东 青岛 266214)

随着我国临床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疾病在临床中被检出且治愈的病例逐渐增多;在既往的临床诊断中,部分医学研究专家表示[1],肺部活检是针对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该种诊断方式对患儿的创伤性较大,很难被患儿家长接受和认可,且在取活检过程中较为困难,所以并不能进行大面积的开展和应用。高分辨率CT是一种具有诊断方便、便捷、无创等相关特点的诊断方式[2],可以得到较多家长的认可;同时对于检测人员而言,该诊断方式在临床诊断中可以更为直观、可靠地显示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的诸多影像学征象,使诊断效果更加乐观。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我院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效果,本次研究将随机抽取我院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疑似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均给予高分辨率CT诊断,并探析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的入选年份:2018年5月—2020年5月;选取例数:疑似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患者5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本次研究内容,且临床症状伴有一定的咳嗽、喘息、气急、运动受限等,家长依从性较高;在本次研究中,患儿家长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经全部签署协议书。回顾分析研究对象资料:男性患儿占比32:50,女性患儿占比18:50;患儿的最大年龄为8岁;患儿的最短病程时间为2个月,最长病程时间为9个月;患儿的平均年龄及病程时间分别为(3.5±0.2)岁和(5.1±2.0)个月。其中,具有上支气管肺炎或重症肺炎住院治疗史患儿22例,体内检测出病原患儿15例,患有支原体和人类疱疹病毒4型(EB病毒)患儿分别为10例和3例;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包括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及病程时间、既往病史类型等,比较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1)不符合“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相关临床特征的患儿[3];(2)患有先天性疾病,且病史资料不全的患儿;(3)家长依从性较差,无法与之进行正常沟通交流的患儿;(4)患有精神类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儿;(5)对于此次研究家长拒绝签字确认,或自愿退出研究的患儿。

1.2 方法

给予本组纳入研究的50例疑似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均采用高分辨率CT进行诊断,患儿入院后由家长对主治医生进行儿童疾病特征的口述,并由主治医生仔细询问其相关病史以及用药和检查等相关禁忌证,在初诊结束后由主治医生判定其是否符合疑似“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的相关特征;之后由医护人员为患儿家长进行高分辨率CT诊断的知识宣教和讲解,操作人员将螺旋CT机(西门子Somatom Emotion16)的扫描剂量、层厚、螺距、准直分别调整为120 kV、80~120 ms,1.0 mm,1.25,32.4×32.4(FOR)后,自患儿的肺尖至肺底部位进行连续扫描;其中如果在扫描过程中患儿的配合性较差,可与家长进行沟通后给予10%水合氯醛(生产厂家:青岛宇龙海藻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673;规格:500 g)口服5~10 mg/kg用于镇静,以保持患儿在检查过程中呼吸平静,获取最佳的诊断效果[3]。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其中参照“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的诊断标准[4],即:(1)高分辨率CT影像图显示为伴单侧透明肺、支气管扩张、马赛克灌注征、管壁增厚等,且患儿出现反复、持续气促,喘息或咳嗽、喘呜等临床症状6周以上;(2)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分类正常;存在一定的不可逆性或部分可逆性小气道或混合性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性患儿;(3)病原学检查为阴性或阳性,且核素扫描灌注:片状缺省区的患儿;(4)肺功能显示存在阻塞性或限制性障碍等现象的患儿;以上前3条诊断标准均满足的患儿则表示为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最后一条为辅助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参照临床病理结果,诊断准确患者/总患者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诊断结果

50例疑似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经临床医生反馈后确诊患者为50例,确诊率为100.00%;其中主要包括伴单侧透明肺、支气管扩张、马赛克灌注征、管壁增厚患者分别为20例、10例、15例、5例,分别占比40.00%、20.00%、30.00%、10.00%。

2.2 高分辨率CT诊断结果

50例疑似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经高分辨率CT诊断后的检出患者为48例,检出率为96.00%,见表1。

表1 疑似儿童的高分辨率CT诊断结果[n(%)]

2.3 对比分析高分辨率CT诊断应用价值

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相比,高分辨率CT诊断检出率及临床征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高分辨率CT诊断应用价值[n(%)]

3 讨论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5],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后的并发症状,其无论是临床治疗还是预后效果均不是较好,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整体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身体健康,且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因此,临床诊断中给予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对于其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价值。

目前,随着我国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分辨率CT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中,且深受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可[6];该种诊断技术具有较好的空间分辨力,临床诊断中可以将患儿体内病理较为一致的细微解剖结构进行充分显示,详细且清晰地了解其病变肺组织内部以及小气道狭窄位置的分布特点;针对于胸片和常规CT正常或可疑病变,对有呼吸困难、气促,喘息或咳嗽等相关临床症状者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可以针对肺弥漫性疾病、孤立性肺结节、气道病变、胸膜病变等进行临床诊断和鉴别,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无创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高分辨率CT诊断还有效地了解了患儿多种征象,即:伴单侧透明肺、支气管扩张、马赛克灌注、管壁增厚等,其中马赛克灌注征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狭窄和增殖性病理所致,再加上患儿伴有一定的局部缺氧、血管痉挛导致了血流减少,形成气体潴留征象,该征象明确地表示了患儿肺血管管径变细及血管相对数量的减少。另外,相关文献中部分医学研究专家也曾表示[7],高分辨率CT诊断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后的诊断准确性为96.00%,此结论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高分辨率CT后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了解患儿的病灶具体情况,同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进行临床一定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闭塞性高分辨率毛细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系统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出现憋喘 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
芪黄疽愈方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基于Curvelet-Wavelet变换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降噪
高分辨率遥感相机CCD器件精密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