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影响*
2021-07-26马青华黄馨月薛朝杨李显丽
卢 婷 马青华 黄馨月 薛朝杨 张 利 李显丽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复发率可高达17%,有效的二级预防(优化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是减少复发和病死的重要举措[1]。该病多数患者伴随基础疾病,需要终身服药,但受到二级预防认知水平低、长期治疗产生不良心理反应而逐渐失去治疗信心等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导致二级预防效果不甚理想[2]。个体化健康教育旨在根据个体情况,通过行为干预、信息传播等帮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促使其遵循健康行为、改善生活方式,达到疾病防治目的。目前研究表明,该干预可提高临床患者治疗依从性[3]。本研究探讨基于高危因素筛查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四川地区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纳入标准:(1)缺血性脑卒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中诊断标准,经CT或MRI证实;(2)年龄>18岁;(3)发病至入院时间<14d;(4)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孕妇;(2)由于病休、事休、出差等无法保证配合并完成调查者;(3)由于言语障碍、严重痴呆或昏迷等原因无法交流者;(4)合并恶性肿瘤、全身多器官衰竭等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方便抽样法选取四川地区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入选2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18例。
1.2.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出院时mRS评分、基础疾病、是否吸烟饮酒)。(2)二级预防相关知识调查表(合理用药知识、自我保健知识、控制基础疾病、症状自我辨识、复发危险因素、定期复查重要性)。(3)遵医行为调查表(遵医嘱用药、适当运动锻炼、合理饮食、戒烟忌酒、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定期复查)。
1.2.3 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1个月通过电话随访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遵医嘱用药、生活方式管理(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康复指导等。实验组实施基于高危因素筛查的个体化健康教育:由我科卒中健康管理师筛查实验组出院患者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大量饮酒、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纤颤等心脏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偏头痛等,随访护士结合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分别在出院后1个月、6个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等健康教育。干预内容:(1)个体化认知干预。结合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采用患者易于接受的沟通方式及语言形式讲解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治疗效果及二级预防知识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自我保健知识(规律作息等)、症状辨识、定期复查重要性等。(2)个体化饮食教育。纠正患者以往饮食误区,在遵循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量<6g、膳食脂肪<30g)原则基础上,根据患者体质量、年龄、饮食喜好等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禁食腌制食品(皮蛋、咸菜等)、高糖分、油炸及烧烤食物,戒烟忌酒。(3)个体化用药指导。严格掌握每位患者二级预防所服用药物的用法、剂量、疗程情况,指导患者正确识别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联系,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4)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家庭状况等,使用恰当语言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如针对年龄大者,教育内容应精简、突出重点,语言以通俗易懂为宜;针对高文化程度者,可适当应用专业名词;针对担心预后者,可介绍成功病例,增强其信心。指导患者通过音乐、阅读、聊天、家务劳动等方式放松身心,进行及时的自我心理调节。(5)个体化运动教育。根据患者运动爱好,身体状况、耐受程度等推荐运动锻炼方案。如减少久坐,进行慢跑、散步、瑜伽、打太极拳等运动,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220-年龄)的70%~85%为宜,3~5次/周,30~40min/次。
1.2.4 评价方法:出院前、出院12个月,采用二级预防相关知识调查表评价患者二级预防认知水平(≥80%回答正确为知晓);采用遵医行为调查表评价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共36条目,行5级计分,1~5分代表“完全做不到”、“很少能做到”、“有时能做到”、“经常能做到”、“完全做到”,各部分评分以平均分>3分为依从。并统计出院12个月内两组患者卒中复发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构建数据库;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基础疾病、吸烟、饮酒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n(%)]
2.2 两组二级预防知识知晓率比较 出院前,两组二级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实验组患者对合理用药知识、自我保健知识、控制基础疾病、症状自我辨识、复发危险因素、定期复查重要性等二级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自身出院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二级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n(%)]
2.3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出院前,两组遵医行为率比较无差异(P>0.05)。出院后12个月,实验组各项遵医行为率高于自身出院前及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n(%)]
2.4 两组卒中复发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卒中复发率为5.08%(6/118),低于对照组的13.56%(1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3,P=0.025<0.05)。
3 讨论
患者不依从是目前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复发,是护理干预的关键。目前研究证实,患者坚持二级预防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5]。但二级预防依从性往往受到患者文化程度、二级预防认知水平、不良心理状态等影响,对疾病治疗与康复不利。药物依从性评价—纵向登记观察性队列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出院1年时依从率为65.6%[6]。另有资料显示,随出院时间延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总体依从性逐渐降低[7-8]。因此,长期随访干预至关重要。
健康教育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显著,不受文化程度影响,但不同方式对依从性的影响存在差异[9]。本研究显示,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出院后12个月对合理用药知识、自我保健知识、控制基础疾病、症状自我辨识、复发危险因素、定期复查重要性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二级预防的认知水平。究其原因为:随访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时知晓患者的高危因素,采取有针对性地个体化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沟通方式等进行知识宣教,使得患者易于理解、接受;且该干预有较长随访周期,有利于持续性弥补知识空白或漏洞,深化知识记忆,扩展知识范畴,提升二级预防用药、健康生活方式等整体认知水平[10-11]。
本研究显示,出院后12个月,实验组患者遵医嘱用药、适当运动锻炼、合理饮食、戒烟忌酒、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定期复查等遵医行为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患者出院后随时间延长,在院或出院后短期内接受到的健康教育影响效能降低,可能降低二级预防依从性[12]。而个体化健康教育以患者为中心,充分满足个体化需求,以健康教育为目的,增进对疾病的认知,纠正其不良行为方式,并结合个体化用药指导、心理疏导,达到规范、准确、持续用药目的,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方式,提升二级预防依从性。实验组患者卒中复发率(5.08%)低于对照组(13.56%)。说明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率,分析也与该干预提高了患者二级预防认知水平及依从性[13]有关。
综上所述,基于高危因素筛查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二级预防的认知水平及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