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智慧学习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1-07-26张俊李莉

关键词:范式导师研究生

张俊 李莉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生作为我国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研究生教育要坚持“四为”方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从研究生教育规模上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201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91.65万人,在读研究生达到286.37万人。遗憾的是,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并未带来研究生质量的同步增长。相关研究表明,研究生创新能力较差,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缺乏现象较为普遍,论文质量不高,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显示度较低,甚至出现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问题[1][2],影响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革研究生学习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要加快推进研究生智慧教育创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要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加强智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顶层设计。尤其是疫情下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加快了研究生智慧学习的进程,推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于变局中开新局。因此,推进研究生智慧学习,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理论和现实命题。

智慧学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学习革命,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智慧学习理念、智慧学习空间以及智慧学习方式的研究。例如,张明认为智慧学习是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能够使学习者主导知识建构和智慧发展[3]。黄荣怀认为从数字学习到智慧学习,需要从环境、模式、体制三方面构建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4]。Raghunath等进一步提出了智慧学习的“6C理论”,主张智慧学习是利用智慧技术实现学习者之间连接、交流、协作、展示、创造和协调相融合的学习[5]。从学习方式上,智慧学习由创新学习、联通式学习、跨界跨学科学习、新型主动式学习、新型国际化学习、泛在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构成,是比原有学习有着更高期待、走向更大智慧的学习[6];智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我导向的、基于学习情境的个性化学习[7]。从教学结构到学习结构是智慧学习的设计取向,必须发展智慧学习生态理论,培养智慧人才[8]。然而,现有研究更多是针对智慧学习的概念建构和理论探讨,对如何推进研究生智慧学习的研究相对较少,与重大疫情下研究生智慧学习的实践进展不匹配。鉴于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考察推进研究生智慧学习的现实困境及其治理路径,以期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政策借鉴。本文研究设计如下:首先,基于智慧学习的内涵和特质,阐述智慧学习带来了学习理念、学习模式和学习活动的变革,表明智慧学习是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教育范式革命,是新教育理念、新教育格局和新教育群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从理论维度分析推进研究生智慧学习的重要性,阐释了智慧学习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机制逻辑,主要取决于学习关系与创新思维、学习体验与创新实践、学习共同体与创新素养、学习评价与创新动力等四重机制。再次,从实践维度考察当前推进研究生智慧学习面临的现实挑战,具体表现为智慧学习理念认知偏差,研究生学习主体性弱化,研究生智慧学习服务存在供给短板,智慧学习评价机制缺失。最后,针对研究生智慧学习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推进研究生智慧学习的有效治理路径。

二、范式革命:从传授范式向智慧学习范式转变

(一)智慧学习的内涵与特质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从数字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到智慧学习,学习方式的变革逐渐带来一场教育范式的革命。从技术利用的角度,智慧学习通过信息分析技术降低学习进程的搜寻成本,提高知识的传播转化进度,提升了学习效率。从学习者的角度,智慧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转变为自我导向式学习,从而发展学习者的高阶能力,提升学习者的创新智慧。学习者借助智慧学习空间建构一套支持自我调整的学习平衡系统,建立体现个人特征的心智结构[9]。例如,利用智能设备的无缝接入,为学习者自由订制个性化服务,建构个性化学习认知系统[10]。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若以技术考量为中心,那么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努力程度以及创新力将被忽视。技术只是手段,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习的本质和学习者智慧的启发,信息时代的聪慧者应该善于将技术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因此,智慧学习是以培养更聪慧的学习者为核心和终极目标,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的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学习,是教学双方创新智慧与创新能力激励相容的深度学习。

智慧学习带来了学习理念、学习模式和学习活动的变革,主张教学双方的学习主体性,体现了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新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如表1所示,与传授范式相比,智慧学习在学习目标、学习地位、学习自由度、教学互动、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社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表1 传授范式与智慧学习范式的比较

(二)范式转变:“三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共享的信念、价值观、理论框架以及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教学范式的转换是教育教学层面变革的映射。伴随高等教育发展向普及化方向转变,学生的学习需求日趋多元化,社会期待和问责力度不断加强,以学习为中心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向学习范式转变势在必行[11]。1995年,美国学者巴尔和塔戈首次提出学习范式(Learning Paradigm)理念,认为传授范式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新世纪以来,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推动教育迈入4.0时代,教育目标从知识传授向智慧发展转变,拓展了学习范式的边界,尤其是重大疫情带来人们接受知识和传播知识方式的变革,向智慧学习范式转变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第一,新教育理念的发展要求。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学习范式,智慧学习是对传授范式的扬弃和超越,关注学习者本身,强调培养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自我发展需求的学习者,是新教育发展理念的体现,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四为”的实践遵循。显然,传授范式下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研究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不清晰,个性化学习和主动性学习重视不够,学习效率不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学习资源主要取决于教师供给,而且供给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不利于研究生创新。因此,从知识传授转向智慧生成必然要求推进智慧学习范式。第二,新教育格局发展要求。当前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和社会期望不匹配,创新型、学习型和智慧型研究生的培养规模相对较小,不能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推进研究生教育供给侧改革首要在于入智慧学习范式,培养研究生的智慧能力和智慧行为,破解研究生教育的产能过剩与结构性短缺问题。从教育技术层面看,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逐渐融入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课堂环境以及学习环境的技术升级推动了教学方式个性化、开放化与多元化,使研究生学会学习和主动学习成为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从而突出了以研究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有机融合。第三,新教育群体发展的要求。当前研究生群体大多成长于90年代以后,学习、生活和交流方式日益数字化,智慧学习不仅满足了研究生的个性化学习偏好,而且增加了研究生与各类学习者互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接受问题导向的学习指导,有助于形成学习共同体。因此,传授范式向智慧学习范式转变是适应新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学习革命,也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机制逻辑:智慧学习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智慧学习是教学双方智慧生成与技术融合的包容性学习,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从理论维度来看,智慧学习主要通过四重机制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学习关系,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思维基础,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学双方构建平等和谐的学习关系。智慧学习范式下导师转变为研究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庸俗的雇佣关系,而是思想交流和智慧共生的学习共同体。在共同的学习目标指引下,导师着眼于授之以渔,教会研究生如何学习和科学探究,不唱教学“独角戏”,不搞学习“一言堂”,对研究生学习充分信任和放权,让研究生对科学问题进行自由探索,培养他们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智慧学习主张以学习为中心,突出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导师可以随时随地向研究生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资源,促进研究生把握最新的学术前沿,启发研究生提问题提看法,打破接受性思维的路径依赖,让研究生就当前研究领域独立想问题,强化问题导向的学术训练。围绕问题开展学术探讨,思考问题解决路径,在问题导向的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此外,利用智慧技术精准识别研究生的学习轨迹,尊重和欣赏研究生思维风格的差异,引导研究生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鼓励研究生质疑权威,发出不同的学术声音,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支持研究生提出新颖独特的创意,及时对研究生的新奇想法给予反馈,激发他们的学术好奇心和想象力。

智慧学习范式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习关系。导师教学目标在于引导研究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及研究方案设计,对研究生学会学习和思维培育具有同理心和耐心,不再要求研究生承担学习之外的繁琐事务,摒弃过度功利化和庸俗化的师徒关系,给研究生学习留有更多的自由思考和探索时间。与此同时,在平等和谐的学习关系下,导师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引导研究生平等参与教学、项目研究以及课题实验,包容他们的学术观点、实验项目设计以及创造性破坏,激发师生间思想“碰撞”的主动性,使他们在助教、助研以及实验室工作实践中承担应有的学习研究压力,引导他们如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追本溯源;如何全方位、立体化和多角度地分析问题,集成创新;如何正反结合,换位思考分析问题等等,提升他们对相关问题的发现、理解、批判、迁移、验证以及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增进个性化学习体验,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智慧学习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研究生精准推送快捷、适宜的知识信息,使研究生把有限的注意力和心理资源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之中,直接参与到从问题思考到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研究生应变复杂情境和问题的创新实践活动[12],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智慧能力。此外,与研究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认同相结合,激发研究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和认知体验,扩大研究生个性化学习与自由研讨的空间,增强研究生学习主动性,学会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科研和学术创新的实践中去。对于导师来说,降低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本,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对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更有针对性。

(三)打造智慧学习共同体,提升研究生创新素养

依托智能终端,识别并提取研究生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学习需求以及研究状态,为研究生打造智慧学习共同体提供交互信息。一方面使研究生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机构的科研合作,汲取不同学科的方法和智慧,拓展他们的学术思维和学术视野。例如,跨学科学术共同体内部能够分享不同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知识信息以及问题解决方法,互相交流观点,解答疑惑,实现线上线下紧密互动。针对问题类型寻找与匹配不同的校内外导师,随时随地与导师交流分享新视角、新观点,提供了创新的便利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导师也能及时向研究生分享自身研究进展与学习经验,在知识分享和思想碰撞中提升研究生创新素养,实现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

(四)开展包容性学习评价,激发研究生创新动力

智慧学习范式下教学评价主要基于研究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主动权在于学生自身。研究生首先要基于自身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对学习活动作客观的分析,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学习问题,激发科研好奇心,从而主动思考,主动找导师探讨。导师的作用在于协助研究生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研究生学习行为进行针对性指导,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反馈和早解决。评价内容是多元的,可以是研究生任何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学习报告,给他们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支持他们发出不同的学术声音。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是开放的,既可以由导师、教育管理者和研究生之间共同协商而定,也可以采用导师评定、研究生自评和学习共同体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是包容的,主要围绕研究生的智慧发展和创新能力,破除唯成绩、唯论文、唯项目、唯奖项的学习评价,以包容性评价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和创新动力,回归人才培育初心。

四、现实困境:研究生智慧学习面临的挑战

尽管疫情下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推进研究生智慧学习范式提供了契机,但当前研究生智慧学习仍然停留在实践探索层面,全面推进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为考察研究生智慧学习的实践维度特征,我们选择中部地区某综合性高校作为调研对象,该高校一直致力于研究生教育范式改革,加大了研究生智慧学习项目的投入,把推进研究生智慧学习作为“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抓手,智慧校园以及智慧平台建设较为完善,在研究生智慧学习的实践探索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我们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智慧学习理念认知、智慧生成、智慧技术支持以及智慧学习考评等问题对硕士生导师和研究生进行了一对一的半结构化访谈,此外,对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就学科分类而言,人文社科类访谈样本占67%,自然科学类访谈样本占33%。就硕士生导师任职年限而言,指导年限在5年以内的占21%,5—10年的占37%,10年以上的占42%。就研究生性别分布而言,男性占39.4%,女性占60.6%;研究生年级分布而言,研一占34.6%,研二占44.3%,研三占21.1%。因此,访谈和问卷调查符合该校学科设置、硕士生导师以及研究生的实际情况,保证了研究的有效性和全面性。结果发现,当前研究生智慧学习面临着智慧学习理念认知偏差、研究生学习主体性弱化、研究生智慧学习服务存在供给短板以及智慧学习评价机制缺失的现实困境。

(一)智慧学习理念认知偏差

传统文化语境下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师道尊严才能“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拥有权威,学生不能公开批驳教师的观点,否则会使教师斯文扫地,脸面尽失。这一文化情结与传授教学范式相结合,形成了“以教为中心”的认知结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不存在平等的学习关系。因此,智慧学习需要教育相关者重构教育认知结构,然而,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管理者对智慧学习理念认知不足,尤其是把智慧学习理念内化为自身行为并非易事。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课堂教学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方式,教学互动较少,即便采用了一些线上平台进行智慧教学,但往往流于形式的精致,主要用来应付教学检查评比或项目申报,并未真正向“以学习为主”转变。如受访的硕士生导师指出:“我已经习惯于传授范式,要是课堂上研究生向我的观点公开叫板,我会非常生气。”“开展智慧学习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获得相应的回报。”“我的日常事务比较多,教学科研考核任务比较大,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再来学习数据分析技术。”通过访谈可以看出,研究生导师的教学创新动力不足,围绕研究生智慧发展以及教会研究生学习的教学投入相对较少,不能及时回应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在指导方式上重视导师的中心地位,不愿意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以及接受学生对自身观点的公开质疑。不仅如此,研究生导师也面临自身学习动力边际递减的挑战,如何识别研究生学习动机,如何回应研究生学习进程的问题,如何提升研究生学习能力,这对研究生导师的数据素养和学习分析技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研究生来说,对智慧学习范式的了解程度不高。调查发现,42%的研究生选择“不了解”,44%的研究生选择“一般”,14%的研究生选择“非常了解”。在学习方式上,开展自我探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活动的研究生仅占19%,大部分研究生存在接受式、等靠要、依赖式以及浅层学习的路径依赖。此外,研究生信息化素养与智慧学习要求存在差距,对海量知识信息产生选择迷思,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薄弱[13]。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缺乏去行政化的内在动力,习惯于对研究生导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行政监控,三者之间并未从控制对立关系转向智慧共生的学习关系。在日常工作中按部就班,关注研究生学习活动的形式化和痕迹化,对研究生智慧学习的精准服务不到位,信息反馈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研究生智慧学习新常态的需求。

(二)研究生学习主体性弱化

研究生作为智慧生成和智慧发展主体,面临主体性弱化的困境。第一,研究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强。部分研究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不足,如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受访的一位硕士生吐露心声:“读研目的在于找个好工作,不想做研究。”通过访谈可以看出,一些研究生学习需求意愿薄弱,不重视自身的智慧发展,学习投入不足,选择性完成导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仅仅是被动学习。同时调查发现,一些研究生为获取课程成绩、奖学金或者学历证书急功近利,存在学术造假和学术不端行为,缺乏主动探究以及甘坐“冷板凳”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具有实践、批判和质疑的科学精神,与自身智慧建构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研究生对海量知识信息产生选择迷思,自我管理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相对薄弱,难以根据学习数据及时调整学习行为。在“您是否具备学习行为数据的处理能力”的问题中,21%的研究生选择“是”,37%的研究生选择“不确定”,42%的研究生选择“否”,表明大部分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和大数据处理能力较低,其中人文社科类研究生选择“否”的比例为51%,可能在于人文社科联研究生的数据分析训练相对较少。不仅如此,研究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更多来自于教师传授或课堂汇报任务,平时利用网络资源主动从事专业学习的频次不高。如受访的一位硕士生指出:“我上网主要用于聊天和娱乐,需要完成作业或导师任务时才查找网上学习资源。”第三,合作学习与团队学习相对较少,跨专业或者跨机构的研究生之间难以分享各自学习经验、学习内容以及学习问题,主动发起或组建智慧学习共同体的意愿和能力不足。

(三)研究生智慧学习服务存在供给短板

研究生智慧学习服务包括技术支持、情感支持、项目支持和制度支持,高效的智慧学习服务供给是推进研究生智慧学习的重要内容,然而,研究生智慧学习服务存在供给短板问题。一是,智慧学习的通用性技术支持薄弱。目前关于信息筛选、知识共享、学习分析以及智慧平台拥挤等关键技术仍需向通用性技术转变。从信息获取层面来说,如何自动筛选相关学习资源,过滤低质量的重复信息,为研究生学习自动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资源,这一信息选择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普及。从知识共享层面来说,校内外各类数字资源相互“割裂”,交互性不强,难以实现个性化的信息推送;而且如何针对研究生使用论坛、微信或者QQ等线上交流方式,为研究生学习快捷提供通畅的知识分享社群或论坛,这一交互技术需要突破。从学习分析层面来说,对研究生学习数据采集、储备、挖掘、分析、可视化、反馈和干预等技术并不成熟,增加了开展智慧学习的难度。从智慧学习平台层面来说,面临平台功能使用拥挤的困境。受访师生反映:“智慧学习平台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技术性问题,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在当前学习压力、科研压力和就业压力持续提升的情况下,研究生在智慧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心理和情感问题,但目前为研究生智慧学习提供的情感服务相对短缺。三是,在知识付费的时代,研究生智慧学习需要不断加大项目支持和经费投入,提升教师和研究生的数字化技能,但针对研究生智慧学习的实践项目和培训项目相对较少。据受访的一位硕士生反映:“学校没有举办智慧学习的系列讲座,也没有对我们开展智慧学习的操作培训。”经费投入大多来自于高校自筹,面临资金支持方式单一、经费投入不足的困难。四是,研究生智慧学习需要开展跨领域、跨专业和跨机构的合作,但目前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组织开发智慧学习资源,促进研究生智慧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有效的学习合作和知识分享,保障研究生智慧学习的有效实施。

(四)研究生智慧学习评价机制缺失

对研究生智慧学习开展评价在于反思研究生学习范式存在的实践问题,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学习能力和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学习评价机制是保障研究生智慧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研究生智慧学习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对研究生学习评价仍然以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为主,评价内容侧重于知识能力和应试能力,评价方法侧重于课程考试、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辩的成绩表现,忽视了对研究生在学习、创新、实践等维度的综合性评价,考评方式相对单一,不利于增强研究生学习动力、学术道德、使命感和责任感。如受访的硕士生导师指出:“学校提倡导师关注研究生智慧学习,但并没有出台相应评价细则,单纯依赖于导师的自觉行为,恐怕不容易推行。”因此,通过访谈可以看出,如何评价研究生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如何把智慧学习与研究生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何调动教师、研究生以及教育管理者共同组织智慧学习的激励,如何保证研究生智慧学习的常态化等等,这些评价机制的缺失严重制约了研究生智慧学习的效果,不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五、困境摆脱:研究生智慧学习的路径选择

诚如上文分析,智慧学习带来了研究生教育的范式革命,是研究生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尽管智慧学习从理念探究走向了初步本土化实践,并且疫情下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加深了社会对研究生智慧学习推广的期盼,但要全面推进研究生智慧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任重道远。针对当前研究生智慧学习的实践困境,纾困之策在于矫正智慧学习理念的认知偏差,强化研究生学习主体性,提升研究生智慧学习服务供给水平,构建研究生智慧学习考评机制。

(一)矫正智慧学习理念的认知偏差

首先,加快研究生智慧学习的顶层设计。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精神指引下,把握科技革命机遇,加快对研究生智慧学习的总体规划和政策引导。尤其是重大疫情带来人们接受知识和传播知识方式的变革,必然要改变现有的教育范式,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出台国家或者区域层面的智慧学习发展政策,推动研究生教育范式转型,主动引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其次,教育管理者要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建构一套基于学习者学习视角的话语体系,关注研究生学习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学习促进者、学习环境等方面,加快构建适应研究生智慧学习需求的治理体系,促进研究生开展智慧学习[14]。再次,研究生导师要意识到传授范式的局限性,充分认识教学必须帮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研究生的学习必须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做智慧学习范式的先行者、推动者和引导者。要从促进研究生智慧学习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和组织教学,树立平等包容、开放多元的学习理念,推动研究生组建智慧学习共同体,形塑研究生智慧行为。要以自身的思想品德、人格魅力和学习行为率先垂范,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学术规范和伦理道德,增强研究生报效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研究生导师之间开展跨专业、跨机构的合作,分享各自的学习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更好满足研究生智慧学习需求,支持研究生导师与教学技术人员开展学习技术攻关和协同创新。最后,研究生要从自身智慧发展的角度增强行为理性,转变接受式和依赖式的浅层学习理念,提高智慧学习意愿,主动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学习融合的变革趋势。

(二)强化研究生学习主体性

培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要加强研究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思政课程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到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研究生围绕“四个面向”①《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重视智慧学习,追求自身智慧发展。发挥研究生学习的典型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研究生学习报告会和分享会,增强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增进研究生对智慧学习的了解和认知,激励研究生重视学习。通过导师言传身教,明确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消除功利性学习以及混文凭等不良学习动机。

激发研究生智慧学习兴趣。要引导研究生把握科技革命机遇,了解智慧学习与个体智慧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持对智慧学习的好奇心;要培养研究生形成主动性人格,对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进取心,对所处学习环境高度关注,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主动与导师和学习共同体交流,探究问题的本源。鼓励研究生参与教学互动,譬如情境化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和智慧教学等需要研究生深度介入教学内容,查找网上学习资源,感受智慧学习的愉悦。构建平等包容的师生关系,引导研究生根据已有知识结构和个性禀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通过研究生学术论坛、社会实践以及产学研项目合作拓宽研究生专业视野,提高研究生对专业领域的学习兴趣[15]。

提高研究生智慧学习动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引导研究生充分开展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重学习方式,针对自身学习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学习路径,提升学习效率。研究生导师要营造开放性、探究性和包容性的研究空间,鼓励研究生主动思考,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习惯,敢于提出新观点,探索新领域,敢于试错,在学习创新上下功夫。扩大研究生自身发展、充分表现、参与学习竞争和获取荣誉的机会,激发研究生持续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热情。以研究生智慧发展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大力弘扬潜心学习和甘坐“冷板凳”的科学精神,提升研究生追求创新和卓越的学习收获感。与此同时,通过研究生分流淘汰的机制约束,抑制研究生学习动力递减的问题。此外,推动大数据技术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进课堂,提高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和智慧学习技能,引导研究生利用学习数据合理规划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智慧学习管理。

鼓励研究生打造智慧学习共同体。智慧学习的场域无处不在,更为多元开放,通过学习共同体实现研究生、导师以及教育相关者之间的跨领域、跨专业和跨机构合作,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体验,交流指导学习问题、信息技能,随时随地与学习者之间进行头脑风暴,充分发挥知识溢出和创新溢出的学习效应。智慧学习共同体的建构需要导师教会研究生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学习上的自我空间,研究生需要积极生成、建构、形塑自己的主体意识,学会自主运用选择权与话语权的能力。以“如何学”“怎么学”为切入点,引导研究生谋划共同的学习愿景和科研愿景[16]。通过方法指导、技术支持和情感互动,给研究生以安全感、平等感、责任感和满足感,为智慧学习共同体内部的“合作-互动-学习”营造和谐包容的学习氛围,提升研究生学习的内生性和自觉性。

(三)提升研究生智慧学习服务供给水平

加快补齐研究生智慧学习服务供给短板,丰富智慧学习支持环境。推进智慧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实验室、智慧教育云等硬件建设。加大智慧学习通用性技术开发力度,推进量子技术与学习分析、情感计算、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一系列技术的融合创新,建设完善的学习行为数据采集、筛选和分析系统,以便及时对研究生学习效果进行有效预测和评估。加快知识分享和交互平台建设,整合校内外学习资源,搭建无缝学习环境[17],提升研究生学习效率和科研效率。充分考虑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共享安全,开发智慧平台的疏导技术和容错技术,维持智慧平台系统的安全稳定。关注研究生心理和情感需求,提升智慧技术运用与研究生学习的紧密度和亲和度,化解研究生的学习压力和情感焦虑。

加大对研究生智慧学习的经费投入力度,推动研究生培养单位与企业、政府和银行的合作,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加大对研究生智慧学习实践项目的支持,探索多样化的智慧学习实践模式。加强对导师、教育管理者和研究生的数字化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学习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自如操作学习工具。搭建研究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学习的资源共享平台,整合碎片化的学习资源,组织开发校内外智慧学习资源,降低研究生开展智慧学习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构建研究生智慧学习考评机制

向智慧学习范式的转换必须改变对教育管理、导师和研究生的评价方式,任何单兵突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是改革研究生教育管理评价,提升智慧学习服务效能。重点评价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对智慧学习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平台的智慧性、技术维护的智慧性、信息反馈的及时性、部门协调性、学生管理公正性等作为评价指标[18],以导师和研究生作为评价主体,采用定期评价、阶段性评价和随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从追求理性绩效目标向服务研究生智慧学习转变。二是改革导师评价,推进师生智慧相长。重点评价导师对研究生智慧学习的指导质量,以导师的思想品德、教育观、智慧教学创新、学习活动的智慧设计、学习资源推送、学习指导方法、自身学习态度、学术贡献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作为评价指标,以教育管理者、同行教师和研究生作为评价主体,突出反馈性评价,减少压力型和形式化考核,赋予导师更大的创新空间和容错空间,避免研究生导师之间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挤出现象。加大导师投身于研究生智慧学习的激励力度,推动导师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智慧发展能力。三是改革研究生评价,促进研究生智慧发展。在全面、科学分析研究生学习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对研究生智慧学习作出评价,目的在于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智慧发展能力。要多维度评价研究生智慧人格、学习投入、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评价指标上应该考核研究生学习时间投入、参与学术报告、作业、案例撰写、论坛发言、田野实验、网站发文、话题讨论、课外研讨、论文发表等等。评价标准由导师、教育管理者和研究生之间的共同协商而定,一方面采用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智慧工具对研究生学习全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另一方面采用导师评定、研究生自评和学习共同体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反馈和早解决,引导研究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习和科学探究方面,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与此同时,建立研究生智慧学习评价结果与研究生学业奖惩、分流挂钩的质量保障机制,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投入不足、厌学以及学术不端等等情况,实施末位重修或者分流退出。为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可以利用智慧工具增加随机考试次数,建立专家匿名评审库,根据课程论文提交的领域和关键词,自动匹配进行匿名评审和随机评审。

猜你喜欢

范式导师研究生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导师的猫
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认知范式转移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