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困境及对策
2021-07-25张文玉
张文玉
民办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我国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受欢迎,俱乐部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锻炼能力的有效渠道。本文就现阶段如何构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合理建议。
1 鼓励发展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缘由
1.1 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含义
俱乐部教学是以俱乐部组织形式进行的体育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体育基础自由选择上课,不受时间限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在任何一个有课的时间去上自己选定的课程。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学习的授课方式,并且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和教学计划,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总体来说,体育俱乐部教学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大转变,它强调课内外学习与锻炼相结合,重视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将学校体育融入社会体育,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是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高校采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
1.2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优势
第一、体育俱乐部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了传统说教式体育教学的单调与乏味,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热情;第二、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进行学习和锻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反映出一种主体的体育价值意识,同时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第三、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设立的教学内容和体育项目以丰富性和多样性为主,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课多元化选择的需求,拓展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
2 开设体育俱乐部面临的困境
2.1 硬件设施不达标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设立的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以丰富性和多样性为主,这必然对高校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场地器材设施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多数民办高校均以新院校居多,所以在硬件设施的配套上都还不全面到位,无法应对各种体育项目的开展。
2.2 师资队伍不理想
我国民办高校新兴体育项目及小球类项目教师普遍缺乏,跨专业授课的教师普遍存在,师资队伍主要呈现出不专业、能力一般的情况。另外男学生对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的选择偏多,女生对健美操、瑜伽、防身术的选择比例偏高,这些专业不是缺乏专业指导的老师就是设备或场地不允许,可见,体育教育队伍组建的不成熟、不系统也是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瓶颈。
2.3 对学生体育成绩的标准太过单一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推进综合化的成绩评定方式,期末成绩应该考虑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以及日常考核成绩,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持续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公正,从而才愿意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2.4 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明显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体育基础自由选择项目、教室进行上课,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某一项目备选人数过多、因学生报项不均造成的编班难、上课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出现“被动选项”及性别倾向选项等问题,从而与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初衷相违背。
3 寻求民办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对策
3.1 加强硬件设施与师资队伍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设立的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以丰富性和多样性为主,这必然对高校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场地器材设施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我国民办院校一般都是新建院校,关于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都还配备不到位,因此高校应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运动设备。
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新兴体育项目及小球类项目教师普遍缺乏,跨专业授课的教师普遍存在,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对俱乐部教学质量有较大影响。学生选项集中在篮球、足球、健美操、羽毛球等项目。而一些新兴项目,如网球、游泳、舞蹈、女子防身术等不仅受场地设施的限制,更多的受师资力量的限制。因此,高校一定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采用“内培外引”政策机制,才能适应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3.2 采用男女分班上课模式
男女分班上課、男女开设项目的不同是本课题的一大创新。采用男女分班上课模式可以避免运动量不均、挫伤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利于项目开展等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效果。
3.3 增加心肺功能练习,课程体系更加科学
为更好的响应有关高校工作标准的要求和精神,民办高校体育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心肺能力的锻炼,因此建议在每次课程结束前十分钟增加1000米或800米跑练习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并将每次成绩纳入期末考核部分。
3.4 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民办高校既然要开办公共体育俱乐部,也就说明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具备科学性和前瞻性,因此在师资条件和硬件设备方面应该予以配合和支持,同时还要加强课内课外知识的延伸,不断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
4 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是在快乐体育理念倡导下应运而生的,它掀起了国内对体育俱乐部的热潮,我们既要认识到它的优势和意义,也要不断克服困难总结经验,让一切阻碍得到创新和突破。
(作者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