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环境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探析
2021-07-25张忠伟
张忠伟
随着近年来各级学校对德育的重视,各学科也在深入挖掘德育教学的丰富内涵。我们通过教育心理学知识中的认知行为理论分析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特性,并探索构建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策略,从而使学生在德育认知、情感、行为等三方面有序贯穿。
为进一步全面渗透德育教学,我们必须始终把思政教育中的德育任务作为小学育人功能的主线。体育教学中的崇高体育品质、正确的健康观念、基本的运动技能等是德育在体育教学渗透的最好体现。所以我们从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出发,以教学心理环境为依托,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讨并分析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对今后小学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教学心理环境在小学体育德育渗透中的特性认知
为了更好地探索出体育德育渗透的路径,我们从认知行为理论出发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摸索出科学合理的渗透策略。
1.1 生态性
教学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理论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生态性。影响小学生的成长不单单是学校环境,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等都对其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和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对学生的道德认知都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德育生态系统是由社会秩序,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等因素共同组成的,而体育教学中所教会学生的规则、秩序、体育品德等都是德育生态系统的最好反映。
1.2 实践性
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往往需要通过个人的道德行为来体现,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行为作为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最终阶段,他们必须通过自身的认知不断去判断和践行,从而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去实践去感受,才能避免违规、舞弊等不道德行为的产生,从而养成遵守规则,公平竞争,互帮有爱的良好体育道德品质。
1.3 主体性
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个性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所以,在体育课堂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自觉领悟体育学习中的崇高道德品质。
1.4 动态性
随着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都在发生着改变。体育教学环境和认知心理环境也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我们需要结合新时代学生生长发育、认知水平的特点来调整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学校德育教学具有更好的时效性。
2 构建促进德育渗透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策略分析
2.1 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
根据教育心理学中的生态性认知特质,德育渗透小学体育课堂我们首先需要创建文明和谐的课堂氛围。心理学中对和谐课堂氛围的定义为教与学的双方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而开展的课堂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获得满足感的心理体验。所以和谐课堂氛围的创建是一个愉悦的心理体验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师必须利用体育道德品质的核心内涵创造公平竞争、团结有爱的积极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拼搏意志,并遵守体育竞技的游戏规则,避免产生气馁、胆怯、半途而废等与体育精神相违背的心理现象产生。
2.2 构建清晰的体育教学德育目标
体育教学其本质是通过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随着三维健康观念的普及,体育教学的任务还肩负着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也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所以,我们必须以多维角度设定教学目标并进行检验,只有这样,德育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滲透。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充分发掘体育学科的德育教学内涵,从竞争意识,团队精神、道德风尚等方面与教学紧密融合,同时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在课堂中加强纪律教育,约束他们的言行,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律性。
2.3 选用灵活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策略
灵活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丰富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体育课具有生动直观,互动交流的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而道德行为的养成需要通过情感体验进行最终的升华,是一个不断感知实践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摆脱传统教学灌输式的机械教学方法,多采用集体项目教学,运用游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确保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德育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养成自身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
3 小结
教学心理学环境下小学体育德育教学具有生态性、实践、主体和动态等认知特性,我们从这些认知特性入手,通过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构建清晰的体育教学德育目标并灵活创新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
(作者单位: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