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举——解决问题的策略”调研与思考

2021-07-25朱春燕

成才之路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调研解决问题

朱春燕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本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摸清学生当下的已有知识经验水平,笔者进行了一次学前调研,以开展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解决问题;列举;调研;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1-0136-02

“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列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内容,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这样一道例题:王大伯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怎样围面积最大?虽然例题字数少,但蕴含的信息量很大。学生能否从这样少的条件中分析出有用信息,如何运用这些信息,能否想到“一一列举”的方法,如果想到了,能否做到有序不遗漏,这些问题都困扰着笔者,让笔者迫切地想知道答案,知道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已有学习水平到底有多高。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对这节课的认识与定位,该如何设计教学流程。以下是笔者对这一课的课前调研与思考。

一、调研对象及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关键在于将学生的情况摸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笔者所在学校的407班的全体学生,采用的方式是书面问答,共发放试卷53张,有效问卷53张。问卷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便于保存及查看分析。设计的试题如下:(1)哪两个数相加等于9,你能写出所有的可能吗?(2)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a.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你知道了什么?b.根据给出的问题“怎样围面积最大”,你又知道了什么?c.你能先列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找出面积最大的长方形吗?长方形长和宽的和是          :

(3)像上面1、2两题那样,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可能性都一一列举出来,在数学中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叫作“一一列举”。(4)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觉得在一一列举答案的时候,有什么好的经验或建议分享给大家吗?你觉得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对数学学习有什么帮助吗?

二、调研目标及结果分析

(1)对“有序思考、一一列举”学习起點的分析。调研卷的第1题主要是想看看学生在没有学习一一列举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到“有序”思考,列举出全部答案。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能在没有专门学习列举策略的情况下,做到有序思考。列举出全部答案的学生占66%,17%的学生有重复,15%的学生答案全,但无序。部分学生出现重复和无序的原因是从1开始想起,最后还剩下一行不好填了,就把上面的算式颠倒了一下位置。还有部分学生最后想起了0,就把它写在了最后。总的看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当答案不止一个时,他们知道要有序思考,这样不容易遗漏和重复。这说明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了“有序思考”的思想,学生耳闻目染,也就有了这样的意识。

(2)对题目信息量的提取、学生思维能力的分析。调研卷的第2题是教科书上的例题,笔者将题目分解开,主要是想摸清学生对题目中信息量的提取能力。要想解决这种难度较高,步骤较多的问题,就要分析清楚题目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也就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调研发现,只有34%的学生获取到了“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这个有用信息,19%的学生获取到了不止一种围法的信息,但长和宽都是整米数。学生也许早就用惯了整数,根本不会考虑会不会存在小数。其他学生提取到的信息只是字面上的理解,不能深入思考。总的来说,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提取、转化有用信息的能力,而多数学生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字面了解上,不能深入思考。

在填表部分,有79.2%的学生能根据上面的提示,或表格中数据的提示获取信息,并能把全部答案有序列举出来。这说明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是学生思维的拐杖。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

(3)对学生总结经验、体会价值等学习能力方面的分析。调研卷的第3、4题,就是通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解题经验及感受,了解学生是否有积累学习经验的能力。在谈列举经验或建议时,有52.8%的学生谈到了要“有序列举”,有两名学生说到了面积最大的规律。在谈及“一一列举”有什么价值时,32%的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列举”策略的价值,说得较好。比如“能帮助我们找全答案”“这样就不会遗漏、重复”“能帮助我们有序思考”等。看来,只要肯让学生去尝试、去感悟,他们是能够总结出一些解题经验和学习经验的。

三、调研总体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次调研的内容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严密性,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次学前调研,有以下几个发现。(1)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多答案题目,大多数学生能做到有序思考,一一列举,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性。调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便于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2)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对题目中重要信息的提取和处理,只有部分思维严密、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能抓住关键,而大多数学生只能泛泛而谈。因此,教师还要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方面多下功夫。(3)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对于像例题这样比较复杂的多答案题,教师只要给学生思考时间,再给予一些必要的辅助,学生就能找到解题思路。(4)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列举策略运用的方法及价值,还能很好地总结经验。调研结果表明,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他们就能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经验,而且叙述得比较到位。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调研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