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质疑能力的培养

2021-07-25吴雪

成才之路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问题

吴雪

摘 要:中职语文教学应用探究式教学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思考、质疑,对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学生问对、问好问题,利用比较教学,引发学生探究质疑,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探究质疑能力;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1-0070-02

以往的“精讲多练,以练促学”的语文教学形式较为枯燥、死板,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极为不利。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对中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特征进行有效结合,重视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的意识及创新精神,指导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学习,从被动接受语文基础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独特魅力。本文主要阐述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质疑。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才能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授课形式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单一式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要走到学生中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应善于灵活应用提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课本剧表演、联系生活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课堂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外,教师应用自身的教学语言、教学态度,营造宽松、和谐、进取的课堂氛围,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高。

二、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上课之前对知识点进行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快速吸收新知识,充分把握教师所讲授的重点、难点。而在预习过程中,细化的任务更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提高预习效果。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助于理清课文的条理,找出课文的重难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和语文课文重难点相关的问题以及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说明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将文章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疑点进行特殊的标注,也可让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进行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查阅与之相关的课外资料,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疑问。

三、指导学生问对、问好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不理解的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但课堂教学时间较短,语文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为学生传授更多的语文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疑问表达清晰,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一同展开思考、探究,对一些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探讨与交流。第一,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些疑问,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无论问题有多么浅显和幼稚,教师都应耐心回答,使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对那些与教学重难点相关的问题,教师应着重讲解,展开具体分析与归纳,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探讨,并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汇报,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通过题目引导学生提问。语文课文的题目是对整篇课文的高度概括,对题目进行深层次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文题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装进套子里的人》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课文题目有效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课文题目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为什么要将人装进套子里”“课文之中的主人公有什么樣的特征”“课文主要揭示了什么”等。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会带着问题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三,利用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后练习题通常会涉及整篇课文的知识要点,而且具有总结性。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主旨,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参考课后习题的提问形式提出自己的疑问,使学生在提问过程中深入探究课文,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利用比较教学,引发学生探究质疑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差别。在语文教学中,对比教学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对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明晰两篇课文的不同点,这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而学生联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让教师解惑,还具备提示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点,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例如,诸葛亮的《隆中对》与《出师表》这两篇课文是诸葛亮在不同的处境下创作出来的,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可以了解诸葛亮在不同时期的心路变化。《隆中对》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对当时时局发展方向的判断,而《出师表》是诸葛亮为了帮助刘禅巩固政权,出师之前写的。多年的政治生涯,使诸葛亮多了一份稳重,少了一份意气风发,责任也更加重大。通过比较对课文进行探究,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训练想象和联想思维,并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