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下鏖战急
2021-07-25杨晓哲
杨晓哲
1939年5月,日军5000余人多路合围山西五台山地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抓住战机虎口拔牙,先后在大寨口、神堂堡、铜钱沟、青羊口、上下细腰涧等地连续作战,最终歼灭日军加纳支队主力,创造了山地游击战的优秀战例。这场历时七天六夜的战斗,我军战史统称为“上下细腰涧战斗”。由于种种原因,关于这场战斗有多个版本,说法不一,给解读此役历史造成困惑。本文根据敌我双方的作战日志、电文、战斗详报等原始档案,重新梳理这场战斗,对不同说法追根溯源比对求证,以期澄清误传,还原真实历史。
一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分跨五台县北部及繁峙县南部,东面与河北省阜平县相邻。因地貌得名。清代《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其中北台最高,海拔3061米,人称“华北屋脊”。
从地图上看,5个台峰由东北到西南以扇面展开。中心是台怀镇,深藏于5个台峰怀抱之中。以台怀镇为中心,有3条道路向山外辐射,往北可达砂河镇,往西南通向豆村镇,往东南直抵石咀镇。五台山往东,是河北阜平的龙泉关。与东南道路并向而行有条清水河,在40里外的石咀向右急转90度转向西南,经耿镇、高洪口等地,汇入滹沱河。
五台山峰高路险沟壑纵横,河流众多植被茂密。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清水河边的石咀成立,上游10里的金岗库村,一度成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至今遗址犹在。据日本防卫厅编写的《华北治安战》记载:
五台山及其东部山区,东西长约150千米,南北宽约100千米。日军从未在此驻兵,故成为中共势力之老巢。1938年秋,第一军虽对五台山周围进行了讨伐,但未能给予毁灭性打击,故中共势力日益壮大,并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1939年初,日军为巩固华北占领区,开始实施所谓“肃正讨伐作战”,明确“讨伐的重点在于剿灭共军”“重点专以敌人的游击战术为对象给与完全封锁。因此,以奇袭、快速奔袭作为作战指导的基础”。
5月间,驻山西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发起“五台作战”,即十号作战,目标锁定五台山。十号作战分4期:首先“扫荡”台怀镇一带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简称第七团),继而转身向西,“扫荡”五台山西部的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然后掉头向东,“扫荡”龙泉阁(关)一带,最后向南,“扫荡”滹沱河下游。具体作战计划为:
第一期(自五月八日起,约五天时间)。
作战目的:扫荡台怀镇一带。
使用兵力:第一百零九师团的步兵约四个大队、山炮约一个大队、独立混成第三旅团的步兵约一个大队。
指导要领:从五台、河口村、石咀、口泉镇、大营镇、沙河镇构成包围圈后,将台怀镇周围之敌包围消灭,然后准备驻扎兵力。
(见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这些点在图上串起来,正好形成一个反C形,与五台群峰相交,开口冲着西北方——那里有五台山最高的北台,山势险要无路可行。这个反C,不仅封住了进出台怀镇的3条道路,还重点封住了山势较缓的东面。
有资料记述,日军此次行动是“企图合击驻阜平以西龙泉关地区的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而据《聂荣臻年谱》记载,此时晋察冀军区位于龙泉关东面100多公里外的河北唐县张各庄。《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史》这样记载:
5月上旬,晋东北敌人集结了五千多兵力,分别自五台、繁峙各据点出动,企图合击在台怀镇一带活动的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团。
1939年5月,五台山残雪未消,大地已开始颤抖。
二
敌人的动向,被八路军及时掌握。
1939年5月8日12时,第三五九旅向晋察冀军区和第一二〇师报告:
A.五台豆村增敌千余,豆村敌一部昨(七)日进至幸庄以东上杨村构筑工事掩护修路,似有会合沙河敌进攻台恒(怀)。
B.繁峙沙河六日增敌千余,沙河至狮子坪汽路已修通,本七日由沙河增大营敌共七百余(骑兵多数)。
豆村在南,沙河(今砂河镇)、大营在北。北面日军以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加纳大队为基干,编成“加纳支队”。该支队兵分两路,分别从大营和沙河向南机动。
大营南面有一条西北流向东南的大沙河,途经大寨口到神堂堡(当时属阜平县),在此水分两路。一路继续向南延伸可达阜平县城,另一路转道向西,经口泉村、莲花崖直到台怀附近。山区道路大多顺山谷伴河而行,河边就是路。
從大营向南行进,大寨口、神堂堡是必经之路。此时,第三五九旅骑兵大队驻大寨口,旅部及直属队驻神堂堡附近。
5月9日凌晨1时,加纳支队主力从大营出动,顺大沙河河谷向南开进。另派小林中队走小路直接奔南,经过车厂村插到神堂堡以西与主力会合。
此时,第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王震前往军区开会,不在旅部。临行前,王震电告军区:“七团请军区直接指挥,余由袁、唐指挥。”袁指袁任远,时任第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唐指唐子奇,时任第三五九旅代参谋长。
获知日军行动后,袁任远、唐子奇随即命令骑兵大队和教导营沿途袭扰、消耗日军,迟滞其前进,命令第七一八团(简称第八团)迅速由百里之外的灵丘上寨赶往神堂堡,相机打击敌人。
凌晨3时半,加纳支队主力到达大寨口附近,遭到我骑兵大队拦阻袭扰,行进缓慢,5小时后方抵达20里外的神堂堡。
道路在神堂堡分途,两侧群峰对峙,是打伏击的好地方。日军一到此地即遭到教导营的顽强阻击。
战斗持续了9个多小时。日军在飞机配合下与教导营苦战,直到下午5时才通过神堂堡转向西行,与小林中队会合,并于当晚8时半到达台怀东北约50里的口泉村附近。
5月10日,日军从口泉村南下,下午2时占领台怀以东40里的莲花崖村。
当天,加纳支队另一部海老泽中队从沙河出发,沿羊眼河谷南下,到达台怀镇以北20里的太平沟附近,堵住了台怀的北向通道。
10日这天,南面的日军一○九师团派出3个支队,也分别到达指定地点,从东、南、西3个方向完成了对台怀镇的包围。
第一路佐佐木支队,5月8日上午9时从南茹村出发,经高洪口沿清水河下游河谷向石咀迂回,途中遭晋察冀军区二分区部队袭扰,行动迟缓。10日中午12时许,佐佐木支队赶到石咀,控制了台怀镇的东南通道。石咀往北有一条清水河支流叫铜钱沟河,河水顺沟往南流。占领石咀后,佐佐木支队随即分兵沿铜钱沟河谷北上,沿线布兵把守,下午3时占领长城岭,与1小时前到达北面莲花崖的加纳支队主力完成衔接,两地相距20多里。
第二路蚊野支队于9日到达台怀正南约80里的耿镇附近,就地沿途布防。
第三路久世支队也于9日从豆村出发,10日下午6时到达台怀西南约25里的阎家岭村,封锁了台怀镇西南通路。
(以上见日军《第一军机密作战日志》)
至此,几路日军各就各位,反C形包围圈已经合拢,台怀镇通往山外的3条道路,包括东面地势稍缓的山地均被控制,日军计划于次日向台怀镇统一发起攻击。
黑云压城,第七团如何脱身?
三
说来令人意外,第七团原本不在包围圈中,而是驻扎在五台山西面的茶铺一带,如果部队原地不动静观其变,日军兴师动众大动干戈围住的,除了空气只有残雪。但晋察冀军区有自己的考虑。发现日军行动后,军区电令第七团开到东边龙泉关附近待命,以应对突发情况。
这样一来,第七团必须由西往东横穿日军包围圈,趟过险境。9日黄昏,部队沿西部道路向台怀开进,然后顺清水河上游河谷转向东南,准备通过石咀去龙泉关。
与此同时,佐佐木支队也在向东开进。日军在南,沿清水河下游河谷由西南往东北前行;我军在北,沿清水河上游河谷由西北向东南进军。
这场景很有戏剧性。敌我双方沿清水河谷相向而行,互不知情,都在逼近石咀镇。如果我军提前通过,日军将徒劳此行。反之,我军必将受阻。不巧的是,日军提前到达。
日军档案显示,佐佐木支队于10日中午12时10分占领了石咀。我军战史记载,第七团先头部队赶到石咀附近的时间是10日下午1时,比日军晚了50分钟。发现石咀已被日军占领后,第七团决定后队变前队,由运输辎重连改当前卫,往北绕行长城岭。下午5时,辎重连进至长城岭附近,准备通过铜钱沟时,与两小時前先期到达此地的日军遭遇,一场激战立刻展开。
据第七团团长刘转连回忆:
日军依仗优势的兵力和武器,向我团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山炮排射,飞机轮番扫射、轰炸我军阵地……最后,竟灭绝人性地施放大量毒气。
一时间,铜钱沟硝烟四起枪炮声声,我军试图顺铜钱沟西侧向北转移,但遇到占领大底村日军的截击,未能成功。
关于第七团在铜钱沟与敌遭遇的时间,有“10时”“中午”“13时”“17时”等不同说法。本文引用1964年版《一二〇师暨晋绥军区战史(初稿)》的描述,一来该版由亲历者集体座谈审定,当时他们相对年轻记忆准确,二来与日军作战日志互洽——战斗不可能发生在敌人到达前。
双方激战数小时,到黄昏我军仍无法通过,如恋战下去,形势更加不利。危急时刻,第七团首长果断决定,迅速摆脱纠缠,趁夜朝西北方向突围。
在一位老樵夫引导下,第七团连续翻越6座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大山,经华坪、楼上村、西湾村,于11日拂晓从台怀镇以北的柏枝岩横跨公路向北台开进,中午时分登上五台山最高峰——北台顶,并于当晚转移到北台西北约20里的峨河,跳出了包围圈。
11日中午,第七团在北台顶休息之际,海老泽中队从北面公路进入台怀镇,与第七团擦肩而过。几小时后,佐佐木支队和久世支队也分途到达台怀镇。3支日军会合后,并未发现我军任何踪迹。
日军作战经过图显示,由于第七团突然消失,佐佐木支队在开进途中,从石咀到长城岭分成三路,跨过铜钱沟搜索前进。加纳支队主力则前进到铜钱沟北口附近的土川里、黄土台一线,切断了台怀镇方面我军的退路。
为了宣传“圣地五台山地区夺取战”的胜利,日军随军记者拍了不少照片刊登在画报上,大肆吹嘘“歼灭数千敌军”:
皇军去年占领山西省五台山后,拟对残敌和装备最优秀的共产军第一二〇师实施沉重打击。(昭和)十四年五月八日行动开始后,皇军跨越六七千尺到一万二千尺的险峻地带,冒风雪顶黄尘,于五月十一日午后二时由佐佐木部队主力夺得台怀镇的一角。在久世部队和跨越望海峰南下的□□部队及蚊野部队共同包围下,歼灭数千敌军,攻入台怀镇。
至此,在日军十号作战的进度表上,各路人马按指定时间指定地点会合完毕,于次日分途打道回府,准备开始第二期作战。
此时,加纳支队主力背后,第三五九旅正集结兵力向敌逼近,一场好戏即将开锣。
四
日军占领台怀镇当天,王震回到了旅部。先期赶到的第八团一营已和教导营进至口泉村,并派一个连继续尾敌南下。
口泉村位于一个山谷的“T”形路口,往东20里是神堂堡,往西30里是太平沟(由此往北通沙河,往南到台怀),往南15里是加纳支队主力此行终点土川村、盘道村。
根据日军以往“扫荡”的规律,我军判断敌人将沿原路经口泉村往东,走神堂堡返回大营镇。
王震计划迫使日军从口泉村向西走,然后利用有利地形由北向南将之歼灭。当天,他向晋察冀军区和第一二〇师师部汇报作战意图:
我八团已到神堂堡之线与旅直战斗部队配合,迫常品里敌退经楼房、麻子沟退太平沟(汽车通沙河)而歼灭之。
当晚,王震又电令第七团主力于次日“由峨河出发经东底附近由文溪归还建制”。
楼房(楼房底)、麻子沟(今麻子山村)均在口泉村西去太平沟途中,文溪村则在楼房底以北10里外的大山背后。
5月12日,各路日军开始回撤。海老泽中队沿来时路撤退,先是“扫荡”了东台望海峰,然后在太平沟以北约10里的狮子坪宿营,次日下午回到沙河镇,来去途中未见八路军。
加纳支队主力就没那么幸运了,回程之路跌跌撞撞、步步惊心。
仗着强大火力(8门山炮、2门九二步兵炮和至少5门迫击炮),加纳支队主力于12日中午开始从莲花崖北返,企图原路返回大营。没想到一出发就遇到打击。日军日志这样表述,先是在娘子城村(莲花崖以北约5里)受到“约八十名敌军”袭击,随后在口泉村(娘子城以北约6里)“遭遇约三百敌军”攻击。13日清晨6时,好不容易走到常品里(今常坪村,在口泉村以东约3里),又“遭到约五百名敌军顽强攻击”“支队前进道路两侧遭遇等候之敌顽强抵抗”。中午时分,加纳支队主力进到常坪以东5里外,“在青羊口附近遭遇约五百敌军顽强抵抗”(以上所引内容见日军《第一军机密作战日志》),“青羊口附近有敌约五百,十二(三)时稍早开始攻击,敌人非常顽强,至十四(五)时仍然在战斗中”。(见日军《独三旅参电第八四一号》)
八路军战术明确,骑兵大队、教导营、第八团一至三营轮番上阵,不断消耗杀伤敌军,小刀解牛,待到时机成熟,集中力量一剑封喉。据《一二〇师暨晋绥军区战史(初稿)》记载:
敌在十二日北返途中,先后遭我在莲花崖、老坟台、口泉等地节节阻击,十三日拂晓,该敌始进至青羊口以西地区。此时,我七一八团二、三两营也先后赶到青羊口,并立即抢占青羊口南北高地,与敌展开激烈战斗。
敌发觉我主力相继到达,其归路已被我截断,当即展开于青羊口以西的果园附近,集中全部火力,并施放大量毒气炮弹,猛烈向我进攻,企图夺路逃窜。我军坚守阵地,顽强地击退敌之连续冲击,先后毙伤敌军二百余名。激战至十五时左右,敌被迫停止进攻,与我成对峙状态。
据第三五九旅《细腰涧战斗经验教训详报》写道:
敌之企图是由神堂堡到白坡头,敌集中炮火开辟道路,于十五时攻占青羊口……
按照最初计划,我军准备迫敌西去,以期途中解决战斗,可日军猛烈炮火开道,非要原路向东返回。
战场博弈,见招拆招。我军决定顺势而为改变计划,在日军东归途中沿途伏击,消灭敌人。13日17时,王震电告师部:
……乙、敌用强烈炮火(系瓦斯弹)开辟走路。丙、我八团昨今两日与敌激战沿途侧击,敌死伤二百余,我亦伤亡六七十人。丁、依据情况我让敌经神堂堡向大营逃窜沿途布置伏击,八团主力寻求打重□队及后梯队。戊、七团于十三日晨全部已抵车厂。
车厂是个要道,东南西北均可通达。
五
13日晚,我军开始调动部队,在青羊口以东沿线设伏,同时派第八团三营与敌保持接触,由南向北夜袭青羊口。然而,该营未依指示按照规定的方向、道路、时间进行攻击,次日凌晨2时与自己部队发生误会,到拂晓才发现敌人已于昨夜9时溜出村子向西逃窜。而且,“敌死官均烧成灰携走”。
加纳支队主力虽说占领了青羊口,但连续两天沿途遭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前路更加凶险莫测。于是,日军来了个声东击西,趁着夜深人静向西开溜。
14日清晨,得知敌人逃跑后,王震立刻下令骑兵大队快速追击,第八团随后跟进,第七团主力取捷径南下,围歼日军。王震电告师部:
甲、敌人窜至土楼子被我骑兵大队截住,八团赶上尚可消灭该敌。乙、八团疲劳过甚伤亡以(已)达百人,令七团以两个营取捷径赶来土楼子找敌踪迹进行战斗。
土楼子即吐楼村,在青羊口西面20多里。14日早上7时许,骑兵大队在这里追上日军并与之交火,随后第八团各部陆续赶到,加入战斗。
中午时分,王震电告军区和师部:“我在土楼子、楼房底激战中已有缴获并生俘日兵数人,顽敌可完全肃清。”
从地图上看,从吐楼往北穿过一条狭长山谷,再翻过一道山梁(拿石梁),有一条路直达大营。这条山谷名叫细腰澗,南北长约五六里,北边为上细腰涧(今上西腰界),南边为下细腰涧(今下西腰界)。“涧”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山夹水也”。当年的地图上,有一条源自上细腰涧附近的小河,流经青羊口到神堂堡汇入大沙河,小路沿河而行。
日军于13日晚从青羊口西窜后,正是沿着此路西行,在吐楼转而往北,当夜在吐楼和细腰涧宿营,打算第二天翻过拿石梁,返回大营镇。
拿石梁往北数里外有个村子,叫车厂,此时第七团正在那里扎营。接到日军正在赶来吐楼的消息后,第七团立刻从车厂出发,向南开进,寻歼敌军。
历史不乏巧合。几乎是铜钱沟情景重现,我军再次与日军相向而行,狭路相逢。只是这回,天秤倒向了八路军。
第七团到达拿石梁后,发现南坡正往上爬的日军,便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堵住了日军的退路。
一个拼命逃生,一个坚决不让,枪炮对射白刃互搏,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刘转连将军回忆:“从早晨战至下午,战斗十分惨烈,山垭口阵地前躺满了敌人的尸体。”
随着第八团主力赶到,吐楼的敌人被解决,然后北进到下细腰涧,与第七团一起夹攻困在山谷里的日军。日军神笠、山口两个飞行队,也轮番飞来轰炸扫射,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战斗非常激烈。
战至14日黄昏,第三五九旅电告师部和军区:
(一)我七、八团正将敌人包围于上下细腰涧,刻正激战中,反复冲锋七八次,敌主力阵地尚未攻破。(二)七团已缴获追(迫)击炮三门、轻重机关枪各二挺、马百余匹,俘日兵四人。八团亦缴枪X余,俘日兵一人。
日军《第一军机密作战日志》记载:
加纳支队主力第一期作战归途沿口泉村-土楼子-车厂道路行进时,于十四日拂晓在上细腰涧及其北方高地一带,与各方集结的约二千敌军遭遇交战。
日军战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写道:
加纳部队的主力在向来路的大营镇返回的途中,在口泉镇东北地区和顽强抵抗之敌遭遇而转向上细腰涧方面前进。但是,在该地附近又和优势之敌遭遇,我不断发生伤亡。
15日拂晓,八路军发起总攻,加纳支队主力被彻底打垮,残兵三五成群溃散于山沟石崖之中,负隅顽抗。第三五九旅报告:
被我包围于上下细腰涧之敌约五六百人全部击溃,敌兵除击毙外余匿在山谷石岩,待天亮可全部解决。已缴获九二式步兵炮(钢炮)二门,重机枪五挺,步枪百余枝,马及其他军用品甚多。
中午时分,残敌大部被消灭。此时,日军从大营等地派来的援军正在逼近,我军决定中止战斗,带着俘虏和战利品安全转移。
当晚7时,王震电告师部:
……敌约百余,炮二门占领一石岩山,我冲锋数次未奏效。当时敌增援队已到,一部尚在掩护退却,侦察报告沙河敌分路来援,我乃决定中止战斗。本晨在肃清残敌溃兵中敌兵异常顽强,死不缴枪,故生俘日兵仅十人,缴获伤亡与详情待后再报。
(未完待续)
(责编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