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勇战将 亮剑建奇功
2021-07-25许兴达刘晋英吴森
许兴达 刘晋英 吴森
楚大明(1916—1947),河南商城县人。1929年参加赤卫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楚大明跟随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奔赴抗日战场。1937年底,他随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到冀南地区开辟敌后根据地,曾任营长、副团长、团长。1943年秋,跟随部队由冀南调往太岳山区,先后任第三八六旅二十团团长、太岳军区第十旅副旅长。1947年1月27日,在汾孝战役中牺牲。在近20年的战斗生涯中,他始终至诚至忠、英勇顽强,冲锋在先、靠前指挥,先后负伤28次,浑身上下伤疤达62处之多。由于他骁勇善战、屡出奇兵、功勋卓著,被两次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血性初显
楚大明,1916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何风桥乡楚家湾村。很小时,他便被父亲送到本县双柳桥镇学习中医。在与师傅走乡串户行医期间,有幸结识了受董必武派遣、以行医为名到大别山区开展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陈兴朗。在陈兴朗等人的教育引导下,楚大明参加了商北区农民协会,担任儿童团团长,不久又加入农会赤卫总队。1929年5月初,楚大明参加了鄂豫皖边区三大起义之一的商城农民暴动。次年被任命为商城县第五区(今河南商城县何风桥乡)六村苏维埃常委兼区赤卫队大队长。
1932年初,商北赤卫队编入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楚大明正式参加了红军。不久,他被选为红七十三师师长刘英的警卫员。同年7月,又调任红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许世友的警卫员。许世友是我军的传奇式猛将,在创建和保卫鄂豫皖根据地的历次战斗中,多次亲任敢死队队长,率领战士同敌人展开白刃战。作为警卫员和敢死队队员,楚大明一直紧随许世友左右,每逢许世友手提虎头刀,亲率敢死队攻城、拔寨、冲血阵时,身边都有楚大明。哪一仗下来,两人都是血溅戎装。许世友为革命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极大地感染和影响了楚大明。楚大明常和身边战友说:“许世友团长一到紧要关头,就抡起大刀片去打冲锋,我当警卫员的能在后面看热闹吗?许团长有句话总挂在嘴上:白军当官的只会喊,给我冲;红军当官的只许喊,跟我冲!别看只差一个字,战斗力大不一样。”
1933年1月,年仅17岁的楚大明因表现突出,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被派往川陕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红江县协助组建赤卫团,并担任团长。同年4月,红江县赤卫团升级为红军野战部队。
楚大明年纪虽小,却以作战勇敢灵活、敢打恶仗在红军队伍中出了名。1934年7月,在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的关键一战——万源保卫战中,在敌人连续冲锋下,红七十三团团长、政委、副团长,团部的参谋、股长、司号长和3个营的营长及大部分连、排、班长都相继负伤或英勇牺牲,部队失去指挥,在此紧要时刻,当时仅是司号兵的楚大明,急中生智作出一个惊人之举:以团司号长的名义,紧急调集全团司号员一齐吹响冲锋号,使部队重新振作起来。楚大明不顾头部负伤,带领阵地上的战友们甩着手榴弹、挥起大钢刀冲向敌群,一直坚持到增援部队到达。在长征途中的百丈关战役中,当楚大明带领战友与敌厮杀时,突然炮弹飞来,阵地上的人都被炸飞。战后,部队为楚大明及其他牺牲的同志开了追悼会。不想,楚大明当时并未牺牲,他凭着坚强毅力连夜从死人堆里爬起,几经周折回到红军队伍中。
从参加革命到历经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三过雪山草地的万里长征,楚大明经受住了异常残酷的战火考验,更坚定了“红军就是我的家”“不管红军多苦,都要革命到底”的信念。经过血与火的锤炼,年仅18岁的楚大明,已成长为一名具有坚强意志和较高军事素质的铁血战士。
冀南亮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四方面军整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渡黄河,开赴晋东南前线。1937年 11月,第一二九师制定了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路东计划”,楚大明等30多名营连级干部组成先遣支队,率先潜入日军的后方——冀南邢台、沙河、邯郸等地,开展创建根据地的工作。1938年11月部队整编后,正式成立东进纵队第一团,楚大明担任第一团二营营长。
抗战初期,八路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很大,枪支弹药也非常缺乏,甚至一些新兵只能扛着大刀、梭镖上阵。以最简陋的武器与最凶恶的敌人血拼,如果没有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是难以取胜的。楚大明常讲:“拼刺刀,拼的是一口英雄气。打仗的学问很多,战斗意志是基础”“只有用刺刀拼出来的部队,才是英雄部队”“只有让鬼子听见吓得发抖的部队,才算真正过硬的部队”。他把自己多年来的战斗经验总结为“滚水泼头”战法,即以勇猛顽强和果断指挥,打得敌人无法招架。他说:“兔子靠腿,狼靠牙。咱们人民的军队缺炮少枪,全靠勇猛顽强。打仗就是这个道理,谁狠谁赢!”但他也讲:“头一次打鬼子不紧张,那是吹牛。再勇敢的战士,也有腿肚子打哆嗦的时候。所以,干部必须冲在前面!”身先士卒,以自己的作战经历去鼓舞、带动战士们冲锋陷阵,成为楚大明的基本作战模式。
1939年8月中旬,楚大明率第二营(楚营,下同)奔袭阜城县古城镇。在歼灭伪军一个中队后,楚大明带着营部侦察班、通信班,冲进日军兵营,迎面就有两个日本兵端着刺刀冲过来,几个没打过仗的戰士一时惊得目瞪口呆。楚大明大喊一声“看我的!”便健步冲上去,先开枪击毙了一名日军,又闪身用枪托撞飞另一名日军手中的刺刀。日军士兵徒手向他扑来,他毫不畏惧地迎上去,抱着敌人在地上厮打。翻滚中,楚大明狠狠咬住敌人的手指,敌人在嚎叫中猛抽手指,拽掉了楚大明的两颗门牙;他又迅速伸手将敌人的两颗眼珠抠了出来,并最终杀死敌人。战后,团宣传队以此为题材编演了话剧《楚营战古城》,楚大明的英雄事迹被广泛传颂。
1939年12月大葛村伏击战中,楚大明率部伏击衡水来的援兵。当3辆载着70余名日本兵的汽车进入我军伏击圈后,楚大明带着战士冲上公路同敌人拼刺刀。刺刀折了,他就用枪托砸,最后步枪也断成两截,他便和敌人扭打在一起。翻滚中,楚大明乘势咬掉日本兵的半只耳朵,日本兵疼得只好松开手,他又挥拳猛砸对方头部,直接将其毙命。搏斗中,楚大明腿部负了伤,他不管不顾,又夺过轻机枪向汽车旁的敌人横扫过去,直至消灭敌人。
1940年9月5日,楚營奉命阻击聊城日军古屋中队和伪军共300余人的增援部队。日军百余人在炮火掩护下,成散兵线,端着刺刀向我军阵地发起攻击。楚大明站在阵地前沿,看着敌人前进到距我军阵地40公尺时,带着全营冲出阵地,用机枪、步枪、手榴弹对着冲上来的鬼子一阵猛打。敌不支后撤,又向楚营阵地进行猛烈的炮火袭击,施放催泪弹。楚大明让战士们尿湿毛巾,一手掩鼻防毒、一手拿枪,继续组织反击,直至日军狼狈逃窜。
1941年春,楚大明被任命为第二十团副团长。12月29日夜,在攻打垂阳县的战斗中,楚大明指挥部队首先炸毁了敌炮楼,将30多名日军埋葬在炮楼中。敌人不甘失败,于1942年1月17日夜以日军2个中队和伪军保安团共2000多人,偷袭第二十团驻地段芦头村。在风雪寒夜中,楚大明带着全团800多名战士,脱去上衣,露出带着斑斑伤疤的胸膛,端着刺刀,怒吼着扑向敌群。在这场白刃格斗中,伪保安团举手投降,日军退缩出村。战后,冀南军区对第二十团进行通报表彰;垂阳县人民向第二十团赠送一面绣有“平原猛虎”的锦旗。《冀南日报》头版作了《楚营大捷》的连续报道。楚营在冀南平原名声大振,连日伪军也公开称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楚营戳一下!”
楚大明指挥作战勇猛、机智。针对冀南平原高耸林立的敌炮楼,为减少攻击伤亡,他和战士们发明了“土坦克”战术,即把3条湿被子搭在一张方桌上,由3名战士顶着桌子迂回到炮楼边,用大量手榴弹炸毁炮楼顶部及底部的大门。“土坦克”战术对处于劣势装备的我军,在平原作战中拔除敌军炮楼,是一项很实用的发明,冀南军区即在部队中迅速推广。根据平原村落攻坚战的特点,楚大明还摸索出 “穿墙打洞”的战法:进攻时避开街巷,从房屋和院落里面走,逢屋凿壁、遇墙掏洞,隐蔽迂回作战。此战法得到第三八六旅旅长陈赓的赞赏:“这是楚大明的一大发明,巷战就要这样打才能减少伤亡,应当推广。”在上党战役中,陈赓还在太岳纵队中特别总结和推荐了这一战法。
1941年10月,楚大明奉命率队攻打刘官屯据点。面对被日军称为“固若金汤”“华北第一”的刘官屯大炮楼,楚大明当即调整部署,指挥战士们用一天时间挖出一条长60米的地道,将一棺材炸药和几十颗地雷运送并安装在炮楼下引爆,守敌瞬间被全歼。刘官屯战斗成为冀南军区的模范战例,也使侵华日军大为震惊。20世纪80年代,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印的《华北治安战》中记载:“此地(刘官屯,作者注)前任警备队长曾受到共军地道战的攻击,损失重大,是个很成问题的地方。”由于在屡次战斗中,楚大明都冲锋陷阵、足智多谋、出奇制胜,被根据地军民赞誉为“八路军中夏伯阳”(夏伯阳是苏联国内战争中的传奇式英雄)。
在1942年10月日军全面围攻冀南根据地的恶劣环境下,楚大明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奇事。10月16日凌晨,日军突然合围冀南军区六分区机关,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在突围中腿部受重伤,不幸被俘。第一二九师首长下令要求竭尽全力营救刘志坚。冀南军区和第六军分区将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在附近执行任务的楚大明。楚大明带领侦察队到敌人据点附近勘察路线、分析敌情后,决定在大营至恩察之间的公路两侧伏击,营救刘志坚。20日上午,当日伪军押送刘志坚的队伍进入我军伏击地段后,楚大明指挥两个连分路出击,仅用15分钟便从敌人手里救回了刘志坚。此次战斗规模虽然不大,但在军区首长和冀南军民中引起巨大反响。人们赞颂八路军路劫刘志坚如虎口夺食,比梁山泊好汉还英雄。此事还传到了延安。1955年,毛泽东主席给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授军衔时,诙谐地说,你就是那个冀南好汉劫法场抢出来的刘跛子!
1943年7月,楚大明被任命为第二十团团长。8月初,他率团参加林南战役,担负歼灭林县(今林州市)城东南日伪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部和在南门(含)以东阻击日军伊藤大队增援的任务。战前,楚大明组织各连指挥员进行了沙盘作业、划分任务、战斗推演。部队长途跋涉,趁夜秘密穿过敌人密如蛛网的据点,在到达林县西城脚下后,他亲自勘察登城点。他发现城墙是多年失修的土墙,一些地方被雨水冲刷形成沟壑,人可攀登,也没有外壕障碍,是突破城垣、减少伤亡的有利条件。攻城开始后,楚大明指挥战士抡起大锤开墙凿洞,攻进城里,沿街巷向敌发起进攻,仅用10个小时就完成了对敌指挥部的包围。正当楚大明调整部署、准备组织总攻时,日军增援部队伊藤大队突破新一旅三团的南门阵地,第三团团长阵亡、政委负重伤,部队失去指挥,第二十团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千钧一发之际,楚大明高喊:“我是二十团团长,三团也要听我指挥!都跟我冲!”他拿着驳壳枪,带着身边的警卫人员和机关干部冲在最前面,指挥部队沿着南大街两侧向日军冲去,把气焰嚣张的日军杀得落荒而逃。随后,他帮助第三团恢复了原来的防御态势,指挥3个连向伪军司令部发起总攻。楚大明勇猛冲锋的强大气势,使得敌人魂飞胆战、四散逃窜,战斗很快取得胜利。林南战役,第二十团打了大胜仗,特别是在攻城战斗中,充分运用近战、夜战及平原作战的经验,消灭伪军司令部及警卫部队,受到了师部通令嘉奖。
太岳建功
1943年9月,第二十团奉命西上太岳山区,调归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第三八六旅兼)建制。之后,参加了太岳区为期两个月的反“扫荡”作战。此次“扫荡”,日军集结3个师团及伪军共2万余人,运用所谓“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企图将我主力部队压制在预期地区,聚而歼之。为打乱日军部署,旅部按照“敌进我进”的原则,命令第二十团深入到敌占区作战,捣毁敌老巢,牵制敌人的兵力。楚大明率部参加的第一战,是奔袭长子县大堡头镇。战前,他以其平原“村落战”的经验作了详细的战斗部署。战斗中,采用“穿墙打洞”“土坦克”等独特战术,将敌碉堡炸飞,全歼守敌。敌人慌忙从正在太岳区“扫荡”的部队中抽调出6000多人增援。趁第二十团等部转移到团城村进行短暂休整之际,日伪军3000多人分九路合围团城村。激战中,楚大明冷静观察,发现北面是敌人的薄弱点,马上建议“部队应向北突围”。得到上级批准后,他指挥两个连硬是用手榴弹、刺刀在北面打开一华里长的大缺口,保护军分区和团直机关突围。敌人发现后,又调集300余人从侧面用火力封锁了我军的突围通道。看到战场形势骤变,楚大明即率一个尖刀连和一个刚换防下来没来得及休整的连队,端着刺刀冲向敌人。经过一场白刃恶战,楚大明率部占领了有利地形,掩护部队全部突围。随后,他又指挥两个连在官街村袭击伪军押运的粮食运输车队,夺回80辆大车的粮食,救出群众300余人。从10月16日夜到20日下午,第二十团行军250余里,连续打了3仗,吸引日伪军6000余人前来救援,打乱了敌人的兵力部署;掩护岳南主力部队跳出日军的合围圈。旅长陈赓赞叹,这样的“铁桶阵”也就是他们能突出来。
为阻止阎锡山部队东进,1944年4月、9月,太岳军区部队先后两次发动青浮战役。第二十团成为战役中攻坚拔寨最多、歼敌最多的部队。特别是在第二次青浮战役中,楚(大明)团担负主攻柏村西门的任务。开始,由于敌人的顽固反抗,我军多次进攻没有得手。为了迅速歼灭敌人,楚大明调整部署,采用分割包围战术,将残敌压制在街中心敌师部阵地内。敌人又从村北野战阵地抽出一个营的兵力,在强大火力掩护下,与我军展开逐碉逐院的争夺战。楚大明率领战士们与敌激战半个小时,终于夺回失去的阵地。在攻击敌师部工事中,他不顾警卫员的一再劝阻,带着突击排向前冲,不幸受了重伤。即使躺在担架上,他也坚决不下火线,说:“我是指挥员,在关键时刻怎么能离开战场!”直到部队全部占领柏村,他才被抬下阵地。楚大明作战靠前指挥,判断正确,指挥得力,部队作风过硬,并在实际战术上有所创新,受到太岳军区的高度赞誉。楚大明率领的第二十团由此在太岳根据地名声大噪,军内外传颂:“楚团长部队硬,打起仗来不要命!”连老百姓慰问的猪肉上,常常写着“送给二十团吃”的字样。青浮战役后,楚大明被太岳军区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未完待续)
(责编 杨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