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素养生成的美术项目化学习实践与探索
2021-07-25杨露群
杨露群
摘 要:学习素养的目的之一是“学会学习”。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借助驱动性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会学习”。本文以《线描画》为例,进行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探究,让学生进行具有综合性的深度学习,逐步形成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线描画 美术课堂
在不同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素养”,对情境的学习力和应变力是素养的核心,项目化学习所依托的正是“真实情境”。项目化学习的本质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源自杜威“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借助驱动性问题,对生活中真实且具体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多方面能力,使低阶学习转型为高阶学习。本文以“线描画”为对象,通过项目准备、设计、实施、反思四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
一、项目准备,明确探究方向
项目化学习较于传统教学在课时的安排上会长许多,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核心知识,设置有效问题,明确探究方向,这对于学习者至关重要。
(一)把握核心,构建知识体系,深化能力培养
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不是从项目或活动开始,而是从期待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出发。寻找关键概念或能力,将知识与素养融合。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为“线描”,“线的运用”则是探究的主要内容。为了让学生对“线”的表现有更全面的认识,项目从“线”的疏密、粗细、色彩、组合等方面展开探究,层层递进全面了解“线”。
其次,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如:在探究過程中运用“观察作品”“分析实物”“图片对比”等方法,对线条进行多方位认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创作时,选用多种技巧与材料,形成个人作品,激发创新能力;评价他人作品,阐述自我观点,培养思辨与表达的能力。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拓宽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力、想象力、表达力及创作热情。
(二)设置问题,引导项目深入创设真实情境
本项目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创作线描画”。问题的关键是“线描画”,通过“创作”表达出自身对“线描画”的理解。“线描画”的形式多样,其中“线”所包涵的知识点丰富,需要有目的性的进行探究。“创作”方法也非单一固定的,不同的创作方法呈现的效果也不相同。因此,本质问题在项目中起到一个聚合的作用,将学科中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同时,对本质问题的回答,也意味着学生对其产生了重要的理解。
本项目在驱动性问题的设置上为“如何将校园中的树叶创作成线描画?”该问题的提出,需要学生解决多个问题:校园中都有哪些树叶?这些树叶都长什么样子?线描画是什么?线描画怎么表现?……看似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实际是被问题引导,一层层剖析线描画。另外,学生的学习场地从教室延伸到了室外,面对校园中实实在在的树木与树叶,可以观察、触摸、比对,课堂不再拘谨,充满各种可能性。
(三)明确要求,细化探究内容多个维度进行
为了提高探究效率,学生对项目任务及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和角色有清楚认识。他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主动求索,展开探索,而非为了老师的课堂作业,被动接受学习。其次,学生对项目化学习、项目主题、实施过程要有认同度与接受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产生学习动力。
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任务和时间有规划,不可漫无目的地低效进行下去,要有时间节点,有阶段性任务目标。
二、项目设计,激发探究能力
本项目设计了5个课时,一周一个课时。以下从入项、学习规则、学习支架三个内容进行解释分析。
(一)情境中入项,问题来引导
“入项”是让学生进入到项目情境中。不同于一般的课前导入,“入项”是让学生有更真实、深刻的体会,要把主要的进程巧妙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与项目产生联系感,有较强的参与愿望。以《线描画》项目为例:
线描是非常有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既能表现简单的图形,又能展示繁复的美感。该如何来学呢?1.我们要学习基本的线描技法;2.要尝试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寻找闪光点与不足;3.到校园里探索写生素材,尝试进行艺术抽象设计;4.要开作品展示会。
这些问题和要求,都将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课堂教学与室外写生有效结合,将室内封闭环境的创作转换成室内外关联,使实物与艺术造型有机组合。以上这些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其探索性,在提升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延长了创作的热情。
(二)规则中开展,逐步养习惯
学习的规则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调整。随着项目的推进,学生的规则意识逐渐加强,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本项目实施前,师生共同讨论并明确规则。基本要求为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个组员分别创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时为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拥有“安全感”,小组评价时,允许展示半成品,不可嘲笑他人。并且对好的作品,要真诚表达赞美的想法。学习时需激发“创造性”,做到多观察,多思考,勇敢地发言,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创作中要培养“挑战性”,小组成员多交流,抓住瞬间的灵感,把情感蕴含到作品中。
(三)支架中引导,探究知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把建筑行业的“支架”说法引入到教育领域,称为“学习支架”,可以帮助学习者从现有水平到达潜在水平。学习支架不会一直存在,在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后会撤出。
《线描画》项目中,学生不会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怎么办?可通过课件评价方案进行参考,从构图、线条变化、明暗变化等进行评价。学生观察实物却不知道如何进行抽象构图?则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叶缘、叶脉的纹理、树叶重叠的明暗变化。引导学生观察阳光下树与叶的投影,发现造型的波动和光影缝隙的细节变幻。
三、项目实施,落实探究内容
项目化学习与其他探索类学习方式有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项目化学习需要产生可见的公开成果,通过显性的成果看到学生的学习进程。以下是《线描画》五课时的教学情况:
(一)学习线描技法
在技法上,通过铅笔、针管笔、记号笔、马克笔、秀丽笔等绘画材料让学生进行创作与探究。其次对线的运用也提出了要求,如加粗部分线条,注意粗细对比,有立体感;用点和线做点缀;绘图案内部的线条,疏密结合,形成对比;部分直接涂黑,突出立体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按照要求一一进行完成,完成度高。
(二)首次“鉴赏会”与校园内树木观察
学生校园内观察树与叶的造型,观察树叶重叠与光影交错的造型特点,细致琢磨叶子的色彩与脉络纹理,初步构思出下一幅作品的外形轮廓。在评价时,线条,从直线、曲线、折线的造型,螺旋、扭曲、叠加等技法的流畅性进行评价;构图,外形各部分的比例,明暗区域的对比情况进行评价;细节,从作品是否有闪光点,图案是否有立体感,装饰是否精致有灵气进行评价。
(三)二次创作
几次学习,学生对线描画有了较深认识,经过自然环境中的观察,学生的构图在创作时更有灵气。在二次创作时,线描画质量明显有提升。
(四)二次“鉴赏会”及作品细修饰
多次的、多方位的“作品鉴赏”是促进学生参与度,提升作品质量的有效办法。同学之间的相互品鉴,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更能促进学生乐学愛画。美术作品是有灵性的,学生只有放开束缚,如风般自由创作,才能有更精彩的绽放。
(五)优秀作品展示
美术作品不是普通的学科作业,把它展示出来,有人欣赏,有人评价更能激发学生深藏内心的热情。艺术创作不是解规整的题目,而是蕴涵灵气和情感的。作品的展示,除了带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外,更是一种激励。
四、项目反思,优化探究形式
学生“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课堂内外的各种情境互动过程中逐渐发展的,也是学生成长性学习经验的获得进程。学生不断在已有的知识与新的情境之间进行交融、创新,调动着所有的心理和智力资源来解决问题,提升自我。
美术学科在小学并非主要学科,常有学生敷衍完成作业。开展《线描画》项目化学习以来,学生主动创作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课余期间能看到学生在校园内观察,聚在一起讨论自己的作品,修改作品。学生掌握的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一种思维,一种观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项目实践中,学生们不是忙着用一张画来结束学习,而是分析和鉴赏、决策和创作,不断进行自主探究,相比以往的教学,学生参与度明显提升。此间,学生的个体思考,同伴间的合作讨论,创造性的分析与概括都有序的进行,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
项目进程中,教师从主导的地位退出,充当着引导作用。教师不再为满堂教而疲惫,更不会为了要求学生绘画、维持纪律而苦恼,教师与学生都从僵硬的关系中解脱出来。教师更看重学生美术思维的形成,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与表达。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愿为教师,努力不止。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宁波市实验小学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