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芦竹是里下河的骨气

2021-07-25杨华中

莫愁·小作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灶膛根茎灰烬

几场春雨过后,里下河的河流变得丰盈起来,潺潺流动,蜿蜒而行,流到哪里,哪里就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此刻的里下河就像一个妩媚的女子,翠绿的柳丝是她的长发,雪白的梨花是她的肌肤,粉红的桃花是她的笑靥,绣着各色野花的田埂是她飘拂的腰带。

当人们被鲜花乱眼,被妩媚陶醉时,芦竹从河岸上钻出一个个笋儿,这些尖脑袋的家伙见风就长,一节一节地向上猛蹿着。与周围妩媚的景色不同的是,芦竹英气毕露,一个个直立向上,短如鱼肠,长若龙泉。芦竹多的地方,几里长的河岸都是,远看就像一字剑阵,正在挥剑宣誓。

人们钟情于妩媚,鲜有欣赏的目光投向尖脑袋的芦竹,他们太过于凌厉了,就像一根根锥子在扎刺着眼睛。他们虽然很像竹,名字中也有个“竹”字,但地位远不能跟竹子相比。竹子是尊贵的,文人墨客竞相为之吟诗作画。而对于芦竹,很少有人为之歌唱,还不如那能开点小花的野草,但他们没有颓废,而是挺立腰杆,直插云霄,颇有一股“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的气概。

到了夏天,芦竹长到两米开外,成为年轻的小伙子了。从没有谁为他们施肥捉虫,但他们一直健壮地生长。夏天的烈日下,他们依旧精神抖擞,因为他们的根须早已伸及河水。暴风雨也奈何不了他们,他们抱团抗争,外层的迎头而上,舍身相搏。即使被吹趴在地,身躯也是笔直的;就算被吹断了,留在地上的残躯也不会死去,用不了几天就会长出新的枝节。因了暴风雨其的洗礼,他们长得更旺盛,夏天结束时能长到五六米高。河岸上蔚为壮观,一片片芦竹就像是一面面巨大的绿色屏风。

秋天,芦竹开花了,由绿变成灰白色。与周围艳丽的扁豆花、野菊花相比,他们的花算不上是花,像个灰不溜秋的扫帚。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对生命的追求,他们年复一年重复着开花这个壮举。当芦竹花絮飞扬的时候,农人们便开始收割了。成熟的芦竹硬而有韧性,徒手折断很费劲儿,就算折断了也不容易分离。只有用那锋利的镰刀才能完全割开,但割不了多少棵,刀刃也会变钝。

秋冬是腌制晾晒萝卜干、咸菜的时节,聪明的农人借助草绳把芦竹编成席子,这席子结实、干净、透气,用来晾晒再好不过了。剩下的蘆竹,一些用作菜园的篱笆和丝瓜、豇豆、刀豆等农作物攀附的支架;一些当作柴火用来取暖或做饭,因此他们还有个名字叫“芦柴”。

在寒冷的冬天,农人们坐在灶膛前,把一根根芦竹棒塞进灶膛里。芦竹棒不断发出“噼啪”的歌唱声,身上跳动着明艳的火苗。他们燃烧着自己的身躯,炙烤着上方的铁锅,也映照着灶膛前农人的脸庞。人们顿觉脸上热烘烘的,身子随即暖和了许多。倔强的成长,嘹亮的歌唱,白色的灰烬,他们轰轰烈烈地完成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宁可在烈火中化身灰烬,也不愿与荒草一起腐烂,颇有“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

想当初,里下河的芦竹和农人们一起抵抗侵略者,农人们举起镰刀、钉耙、锄头,出没于岸上的芦竹丛、水上的芦苇荡,奋勇击杀敌人。惨烈的厮杀中,芦竹和芦苇被砍断、焚烧,只留下断茬遍地,灰烬纷飞。但来年又会遍布挺拔的身影,到处闪烁着昂扬的剑气。

在水乡,芦竹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护岸。河岸上那向河心凸起的地方,往往就长有一丛芦竹。在河水成年累月的冲击下,一些芦竹的根裸露出来,这些土黄色的根形似生姜,硬如石块,一块连着一块,所有的根块又紧紧抱成团,浑然一体。这根茎不免让人想起,那些雨水泛滥的日子,农人们聚集到大堤上抗击洪水,一个个手拉手,风雨再大也冲不垮,就像这连在一起、抱成团的根茎。

桃红柳绿是里下河的容颜,那么芦竹的根茎就是里下河的骨节。这骨节豪气喷薄而出,凝聚成了一棵棵挺拔直立的身躯。多少年来,他们始终在广阔的里下河占据着一席之地。一丛被砍伐,来年在满是断茬的地方又会长出新的一丛,又会花飘四方。

芦竹就是里下河的骨气。

杨华中: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猜你喜欢

灶膛根茎灰烬
烧火
蓝玉簪龙胆
灰烬
从狗尾巴草到蝈蝈笼
乡 情
离乡
水族常用根茎类植物药
灰烬
旅人与火
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