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因完不成计划而沮丧吗
2021-07-25孟影
孟影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每个人似乎都很忙,每天都有太多要做的事情,我们都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和专注地完成更多的事情,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自我时间管理。
什么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最近的热门词语,在管理学中的定义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的过程。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时间管理并不只是对时间的管理,而是一种人生规划和自我管理。越来越多有自我提升需求的人开始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管理,制订各种各样的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完成这些计划会带来很高的成就感和愉悦感,然而完不成就难免觉得沮丧和焦虑,长期不能完成计划难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不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完不成计划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总是完不成制订的计划或许并不是因为个人的执行力差,而是为自己安排的事务太多,总是估计不准任务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往往为未来安排过多的任务,也就是犯了计划谬误的错误。“计划谬误”这一概念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心理学家卡内曼和特韦尔斯基首次提出的,它指人们低估任务完成时长的倾向。
在日常生活中计划谬误随处可见,比如:打算用20分钟化妆出门,结果却用了60分钟;以为自己能赶上7点半的公交,结果到公交站的时候已经8点了;想着在考试之前可以把知识点都复习一遍,结果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下周的待办事项清单写得满满当当,最后完成度却不足百分之四十;想着下个月瘦十斤,结果发现体重几乎没有减轻。这种广泛存在的现象背后是否是人类共同的某种关于时间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不能按时完成計划背后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中的时间解释水平理论给出了答案。了解时间解释水平理论或许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时间,进而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缓解个人由于长期不能完成既定计划的沮丧焦虑和自我效能感降低。
心理学家特罗普和利伯曼发现,个体似乎对远期未来更加乐观和自信,后来他们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时间解释水平理论:人们决策与判断的时间效应背后存在着一般的机制,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取决于对未来环境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有不同的水平并且随心理距离而定,时间是一种心理距离,会影响个体的解释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其他认知和行为。
解释水平分为高水平解释和低水平解释两种。高水平解释:人们倾向于更抽象地、更多地使用反映事件内涵的一般的、核心的、去背景化的特征来表征远期事件。低水平解释:人们更具体地、更多使用偶然的、外围的、背景化的特征来表征近期事件。例如:关于个体的某个行为, 他/她“为什么”这样做属于抽象的高水平解释, 而“怎么做”属于具体的低水平解释。我们在制订远期计划的时候,会产生高水平解释,忽略事件的细节,对事件的认识更加概括和抽象,并没有考虑具体怎么完成这一事件,进而低估了完成事件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值得一提的是,时间解释水平理论后来通过延伸发展,成为近十几年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影响很大的理论—解释水平理论。
通过对计划谬误和时间解释水平理论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不能全部完成生活中满满当当的计划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低估了任务完成所需要的时长,在既定的时间里为自己安排了过多的事务,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执行能力有问题。研究表明,个体不论是在学业任务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计划谬误。基于人格特质的研究表明,计划谬误在乐观、拖延、个人特质等方面基本不存在个体差异。也就是说,计划谬误不是某些人的特权,谁都有过计划谬误的情况,请不要自责自己的计划性不好了。知道了这些,会不会减少你对不能完成所有计划事项的沮丧和焦虑呢?
规避计划谬误,合理制订计划
既然为将来制订计划时犯计划谬误的错误是一种普遍现象,那我们就要被计划谬误所支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制订计划的技巧来减少计划谬误对自己的影响。比方说:通过前面的阅读,我们知道在制订远期计划的时候,我们会产生高水平解释,忽略事件的细节,对事件的认识更加概括和抽象,并没有考虑具体怎么完成这一事件,进而低估了完成事件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我们在制订计划时就把任务写得更加具体,最好在写计划时在脑海里预想一遍具体怎么完成这一事件。
希望通过对本文的阅读,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以及缓解自己未能完成全部计划事项的沮丧焦虑。
参考文献
Kahneman, D., & Tversky, A. (1979). Intuitive predictions: Biases and corrective procedures. TIMS Studies in Management Science. 12, 313–327.
李雁晨, 周庭锐, 周琇. (2009). 解释水平理论:从时间距离到心理距离.心理科学进展, 17(004), 6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