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粽是情,艾叶香,端午康

2021-07-25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周胜元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雄黄酒仲夏香囊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周胜元

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阳节亦称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期间,时已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

悬艾叶

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艾叶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消毒预防疾病的作用。外用可治湿疹瘙痒,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人们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二来用于赶走蚊虫,以期能够安全的度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沐兰汤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沐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饮雄黄酒

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开始孽生,于是便有了避五毒的习俗。一些地方民俗认为雄黄具有驱妖避邪、驱除体内毒素的功效作用。中医认为雄黄具有解毒,杀虫功效。中国自古就有“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民谚。而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挂荷包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发展成现在装有不同功效的中药材香囊,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芳香化浊驱瘟的苍术、白芷、菖蒲、川芎、香附、辛夷等药。

吃粽子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效,如芦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够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具有清热除烦、健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提醒大家千万不可随性而吃,实在想吃了,尽量少吃。

夜卧早起

端午日照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当然也不能太晚,如果超过11点还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点半以前就寝。如果感到困的话,中午可以补个觉。

猜你喜欢

雄黄酒仲夏香囊
《壬寅仲夏》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仲夏之夜
雄黄酒
略说民俗文物香囊
TREASURE TRAIL
仲夏的休闲放松
我们用雄黄酒互证清白(外二首)
仲夏梦
喝雄黄酒过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