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于家地区赤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21-07-24高忠晖

现代矿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泥灰岩赤铁矿品位

高忠晖

(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于家地区赤铁矿位于辽东抚顺地区,行政区划隶属于新宾县苇子峪镇。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目前已发现铁、钼、金、铜、锌、石灰石、方解石、花岗石材等多处金属、非金属矿产,其中以铁、钼矿产经济意义最大。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2018年度对该地区进行了地质找矿工作,主要对于家地区进行了1∶1万地质简测、1∶1万土壤测量、1∶1万激电测量、槽探工程和实验测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找矿突破,在研究区内铅锌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发现的赤铁矿体进行了初步评价,通过分析研究赤铁矿体的成矿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等,以期为该矿床深部及边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为该区寻找同类矿床提供指导。

1 区域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华北板块(Ⅰ)、华北陆块(Ⅱ)、辽东新元古代—古生代坳陷带(Ⅲ)、太子河新元古代—古生代坳陷(Ⅳ)构造单元上[1]。研究区位于重要成矿带中,中太古界变质层状岩系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强烈,铁及多金属矿床、矿点丰富,显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区域内出露有中太古界层状变质岩系、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南华系、古生界寒武系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区域太古代变质深成侵入岩发育,岩石类型主要为各类中酸性片麻岩,主要分布在区域北部。区域上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总体来讲,新太古代为结晶基底形成阶段,结晶基底出露广泛,主要由新太古代表壳岩、变质深成岩组成,主要的构造行迹发育为深层次韧性变形;新元古代—古生代处于古亚洲构造域为陆块盖层形成发展阶段,盖层主要出露于太子河断陷中,主要包括新元古界、古生界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及中生界河湖相及陆相火山—沉积岩系;中生代以来研究区处于太平洋构造域,构造行迹主要以发育近EW、NW和NE向构造为主。从构造层次来讲,既发育有深层次韧性变形,也有中—浅层次脆韧性变形,构造样式复杂多样[2-3]。

另外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研究区内圈定了综合异常2处,即HS-13和HS-14,其中HS-14异常位于研究区内(图1)。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和南芬组,钓鱼台组呈条带状与南芬组地层相间产出,总体走向北西,与南芬组地层呈整合及断层接触,与新太古界片麻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灰黄色厚—中厚层石英砂岩、含铁质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海绿石石英砂岩;南芬组呈条带状与钓鱼台组地层相间产出,其产状及分布特征与钓鱼台组基本相同,与下覆钓鱼台组呈整合接触,与新太古代片麻岩呈断层接触。岩性主要为黄绿色、紫色页岩、蛋青色片状钙质页岩,含砂质铁质页岩,局部夹少量薄—微薄层粉砂岩、泥晶灰岩和微晶灰岩等。

矿区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以北西向构造为主,其次为北北西断裂构造。其中F1断裂为贯穿全区的主断裂构造,走向北西,倾向南西,长约10 km,该断裂切割了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和南芬组,并使其重复出现;F2断裂位于矿区西北部北崴子一带,走向北西,倾向南西,长约1.94 km,西盘新太古代片麻岩冲覆于青白口系南芬组之上,沿断裂有断层角砾岩出现。

矿区岩浆岩主要为侵入岩和脉岩。侵入岩主要为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岩性主要为新太古代石英二长质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和中粒英云闪长质片麻岩。脉岩走向为北东或近东西,岩性主要为闪长岩。

矿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了综合异常1处,即HS-14,该综合异常封闭,呈NNW向近椭圆形展布。元素组合有Co、Ni、W、Pb、As、Sb、Cu,主要为Co、Ni、Pb异常,异常元素组合较多,主要为中高温元素组合。区内有3处浓集中心,较为明显。组分分带均为外带。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研究区内赤铁矿呈层状、脉状赋存于青白口系南芬组地层中,属于沉积型矿床。通过1∶1万地质测量、1∶1万激电测量和槽探工程揭露,共圈定3条赤铁矿体(图2)。控制矿体延长120~180 m,沿倾向延深约25 m,矿体倾向240°~260°,矿体倾角35°~40°,深部有变陡趋势。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57.56%,品位变化系数25.96%。矿体品位TFe23.16%~63.92%,现将各个矿体分述如下。

(1)Ⅰ—1号矿体位于研究区的西北部三道沟一带,赋矿地层为南芬组,围岩为泥灰岩。矿体产状260°∠35°~40°,为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近西的脉状矿体。控制长度123 m,沿倾向延深约25 m,矿体厚度为0.90~2.82 m。由TC0—1和TC1—1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矿石品位TFe29.01%~49.86%,平均品位TFe42.18%。

优点:常规人为圈定综合异常(Z0)时可以充分考虑地层、构造等地质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对综合异常的影响,异常形态与区域地层、构造分布较为对应;

(2)Ⅰ—2号矿体位于研究区的西北部三道沟一带,赋矿地层为南芬组,围岩为泥灰岩。矿体产状260°∠35°~40°,为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近西的脉状矿体。控制长度约120 m,沿倾向延深约25 m,矿体厚度为0.91~2.25 m。由TC0—1、TC1—1和TC2—1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矿石品位TFe24.91%~46.06%,平均品位TFe38.79%。

(3)Ⅱ号矿体位于研究区的中东部杨木林子一带,赋矿地层为南芬组,围岩为泥灰岩。矿体产状240°~260°∠35°~40°。控制长度150~180 m,矿体厚度为0.52~0.66 m。由TC12—1和TC14—1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矿石品位TFe23.16%~63.92%,平均品位TFe44.47%。

3.2 矿石质量

3.2.1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粒状板条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条带状、块状构造。

3.2.2 矿石矿物成份

3.2.2.1 矿石矿物

(1)赤铁矿。灰白色,半自形—他形,粒状及板条状,部分呈放射状,反射率25%~30%,具深红色内反射色,强非均质体(蓝灰—灰黄),粒度0.5~2 mm,呈条带状分布。

(2)雌黄铁矿。乳黄色,半自形,粒状,微带玫瑰色调,反射率38%~45%,强非均质体,粒度0.1~0.2 mm。

3.2.2.2 脉石矿物

(1)石英。乳白—灰白色,他形不等粒状,隐晶质状,为矿石中角砾和胶结物的主要成分。含量约占35%~65%。

(2)方解石。以胶结物的形状存在,含量约占1%~5%。

3.2.3 化学成分

矿石化学成份主要由Si O2和Fe2O3组成,有益组份TFe含量为42.29%~46.11%,平均达43.84%,mFe含量较低,为0.05%,矿石中无其它伴生有益组分。有害组分S为0.04%~0.17%,P为0.02%~0.066%。有害组分S和P的含量与TFe含量一般呈反比(表1)。

?

3.3 矿石类型

按矿石矿物划分为赤铁矿石;按结构构造划分为似层状、脉状赤铁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为需选铁矿石。

3.4 矿体围岩

矿体呈似层状、脉状赋存在南芬组紫红色泥灰岩中,其围岩均为紫红色泥灰岩。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

于家地区赤铁矿床主要位于青白口系南芬组地层中,与地层呈平行不整合的关系,严格受地层控制,矿石矿物为赤铁矿,矿体顶板为页岩和泥灰岩,底板为泥灰岩,受构造影响较小。矿石中矿物组合具有明显的沉积型赤铁矿特征,矿层较薄,TFe品位为23.61%~63.92%,其特征与浅海相沉积型赤铁矿一致,而陆相沉积型铁矿,其矿石矿物以菱铁矿为主,含少量赤铁矿,这一特征与于家地区赤铁矿床地质特征不符[4-6]。因此综合分析可知,于家地区赤铁矿矿床属于浅海相沉积型赤铁矿床。

矿床的成矿环境为浅海陆棚环境,形成于相对海面下降期,在温湿氧化环境条件下,大量的铁以Fe2O3·n H2O的胶体溶液的形式搬运到浅海沉积盆地中,Fe2O3·n H2O胶体带有电荷,当海水深度变化时,其氧化还原性发生变化,水介质中的大量电解质破坏胶体的电荷平衡,发生胶体聚集沉淀,Fe3+的凝胶围绕石英等碎屑物质生成典型的脉状赤铁矿[7]。

4.2 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该区域赤铁矿主要赋存在青白口系南芬组泥灰岩中,严格受地层控制,是找寻赤铁矿的主要层位。

(2)地球化学标志。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Co、Ni等亲铁元素富集区,是寻找赤铁矿的重点区域。

(3)地球物理标志。具有明显的航磁异常、地磁异常及激电异常,矿体与异常的规模和强度成正比。

5 结论及建议

通过分析于家地区赤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得出该区域赤铁矿矿床为典型的浅海相沉积型赤铁矿床,通过总结区内赤铁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可指导区内赤铁矿地质勘查工作,重点寻找南芬组泥灰岩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参照相应的地物化异常,有望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

猜你喜欢

泥灰岩赤铁矿品位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磁种磁团聚强化淀粉对微细粒赤铁矿的抑制
月球高纬度地区发现赤铁矿沉积物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混积 泥灰岩致密油储层特征
金堆城钼矿床硫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河北某铁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转型升级
高速公路泥灰岩高填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束鹿凹陷泥灰岩致密油转向酸压可行性研究
R.erythropolis对赤铁矿和石英的吸附-捕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