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2021-07-24

中华民居 2021年3期
关键词:徽派古建收藏家

“前生合是徽州人”,与徽派古建筑的夙缘,白十源自觉由来久远,“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一个持续多年的选择,往往既是命运的牵引,也是因心之所向而生出的一腔孤勇。

白十源生于北京,祖上家道殷实,文化底蕴深厚。白十源出生时,在经历了20世纪社会动荡后,家里经济条件已经早非昔比,但好古崇文的家风却保持了下来。“祖父辈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热爱对我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耳濡目染之中,好古家风也融在我的血液里了。”他说。命运的神奇之处在于,日后的必然早已埋藏在当初看似偶然的细枝末节里——大族门第为白十源日后走上收藏之路悄悄埋下了种子。

时代的潮汐在来去中反复涤荡着世情。在战乱和浩劫中风流云散的艺术品,在和平年代又悄然出现,而且往往以不为人知的姿态。中国自古有“乱世藏黄金,盛世作收藏”的传统。随着新时代的揭幕,民间文物市场再度复苏,收藏家也随潮而至。

青年时期的白十源跟随王世襄、启功等文物鉴定专家学习、交游,得到了很多收藏名家的指导,对艺术品形成了独特的鉴赏和收藏品位,也收藏了很多珍贵的艺术品,为他后来实现创办博物馆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行舟百里,一朝入湾。本已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崭露头角的白十源,却在无意中迷上了徽派古建筑艺术,“一见徽宅误终生”“唯愿长醉不愿醒”。

20世纪80年代,大江南北兴起建房热潮,有些地区因多山,建房土地少,想要改善居住条件只能拆旧建新。于是,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很多精美古宅被拆除废弃,吸引了很多收藏爱好者呼朋唤友去买构件。其中,徽州作为中国经典古建筑的发源地之一,其古建做工精致古雅,尤其受关注。白十源亦随朋友访歙探黟,在不知不觉中开启了与徽州的不解之缘。

坦博艺术中心大门是一栋形制巍峨壮观的五开五凤楼。目前,全国仅有10余处五凤楼。

在白源看来,徽州古建筑反映了中国民间建筑艺术最高水平。

青年时期的白十源(左) 与著名收藏家王世襄

30余年时光如水,迄今,白十源已记不清在徽州“一府六县”青山秀水间曾蹀躞几何,但当年初踏徽地的悸动依然清晰如昨。“山深人不觉,人如在画中。”1986年,他跋山涉水来到黄山市休宁县,当他立在四水归堂的天井中静默听雨时,耳畔似乎有风吹过,芭蕉舒卷开合,诵诗声朗朗入耳,一切似曾相识却又只是初识。他的眸子扫过建筑的飞檐戗角、瓦脊灵兽、龙翔凤阙、流云飞卷……宛如一步踏进艺术的终极殿堂,在开启的窗棂中,在鲜活的匾额上,历史携着久别重逢的纷繁信息,遥遥破空而来,让他心旌动摇,深受震撼。那一刻,白十源清晰感受到自己对徽派古建筑发自骨子里的痴迷和热爱,“似乎前生就在这样精雕细刻的大宅中生活过,抚摸着木石构件的边边角角,都觉得无比熟悉亲切。” 白十源说。

温婉沉静的山水草木与中原文明厚重的儒家文化在徽派古建筑中沉积,中原大族密不透风的宗族秩序、严格的忠孝仁义礼节,也都在徽派古建筑中一丝不苟地展开。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徽派古建筑都是珍贵绝美的艺术品。由“儒风独茂”文化底蕴浸渍成的独特灵性,由诗礼光阴浇筑出的雍容高华气度,就萦绕在精美木雕的枝枝叶叶中,就镌刻在楹联匾额的笔画勾连中,倒映出“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三千烟火九千丁”的诗礼水墨徽州。

因爱而护持,因重而收藏。再看徽派古建筑,白十源已不再是一个收藏家的视角,不再考虑奇货可居,不再考虑日后升值。他见不得那些踏着岁月长河而来、犹如长辈一般的古建被拆掉消失,或被废弃在荒原中。当听说哪套古建即将被拆除时,他只有一个念头:这么美好的事物不能在他面前倒下,能抢救一栋是一栋,能保留一栋就保留一栋,与时间和人心赛跑。很多收藏者对白十源连基带瓦甚至带着墙皮一块收购徽派古建筑的行为十分不解,因为拆除和运输费用非常惊人,异地安装更是所费不薄。

每每面对善意的提醒,白十源都一笑不语。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并不是每一枚沧海遗珠都能够欣逢千秋知音。

除了古宅,白十源还收藏了大量古家具。

零散的收藏终究无法还原徽式建筑的原貌,白十源为建筑的损毁与流失心痛,也由此开始了对整套古建筑的购藏。

白十源收藏的徽派门楼。

对白十源和坦博来说,复建一座建筑,其复原的并不仅仅是砖瓦木料本身,还有对文化密码的转译与解读。

猜你喜欢

徽派古建收藏家
关于园林古建设计施工数字技术研究
客家古建木窗制作样式与技艺表现特征
记旅美收藏家翁万戈先生
塔•楼之韵
古建军
红色文物收藏家:让文物讲述长征故事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徽派山水画传统的名实和承继问题
徽派建筑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探析
岭南篆刻艺术的徽派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