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为何都强调要修好“心学”

2021-07-23

新传奇 2021年24期
关键词:心学德治党性

“德行即规矩”是中国“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有“以德配天”之说,强调的是德行即规矩,一个人能不能掌握政治权力、行使政治规矩,关键看你本身有没有德行。在实践中,“德行即规矩”成为“以德治党”的政治逻辑。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上,强调党性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心学”的要义包含道德自律和自我革新。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高质量的“心学”要求。

“知行合一”的“心学”传统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具有“知行合一”的“心学”传统。

毛泽东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提出了“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1937年7月,毛泽东写了《实践论》。他在对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实践论就是中国革命的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革命的过程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历史统一,对中国革命胜利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此外,革命时期,还有学“老三篇”和“论修养”运动,建设时期有“学雷锋”和“学焦裕禄”运动,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党性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与纪律的统一,关键要做到知行合一。在这个意义上讲,依规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完善可以看出,我们党已经清醒认识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重要性。

在知和行的关系上,习近平提醒我们要注重反对形式主义。他强调,在形式主义方面,主要是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他再三告诫我们,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他认为,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正所谓“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因此,他反复强调要有担当精神。各方面都要有一批勇于担当、有本事能办成事的人。能者上,庸者下。

“德行即规矩”的政治逻辑

“德行即规矩”是中国传统“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规矩始终是与“德行”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古代有“以德配天,敬德保民”之说。所谓“以德配天”,强调的是德行即规矩,一个人能不能掌握政治权力、行使政治规矩和配置行政资源,关键看你本身有没有德行,有德行才能配得了这天地。

在实践中,“德行即规矩”成为“以德治党”的政治逻辑。

在西柏坡纪念馆内,一块展板上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會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当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

习近平表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六条规矩”是对历史很好的总结,对当今时代来说,显得意义重大,我们党需要对照“六条规矩”进行反思。

在实践中,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不仅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而且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所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

规矩和德行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规矩的实行有赖于德行的落实。同时,德行的推广也离不开规矩的保障。

今天,我们之所以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道德境界

中国传统心学强调“良知无私”“此心光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开拓出更高的道德精神境界。

《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说官当得越大越要谨慎,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这也是共产党人在廉洁自律上的思想防线和精神长城。

习近平指出,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要发财可以合法发财,为什么要在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戴着假面具,去干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把这些事情想清楚了,干事自然有底线。所以,“关键少数”必须注重“严于修身”“严于律己”,行使公权力时做到言行一致。

在“以德治党”方面,习近平还提出了“功成不必在我”的道德境界。

2015年1月,习近平号召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民,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强调责任就意味着尽心尽责干事。这里所讲的“功成不必在我”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以及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达到新的历史阶段这一过程中,习近平又提出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道德境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道德的集中体现。

毫无疑义,党的干部应该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圣贤至公无我之心,即以无我、无私之精神,服务于追求公益、公正的事业,这既是中国优秀文化的历史传统积淀,也是中国共产党彻底革命精神的实践积淀。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道德境界,既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精神动力,又是完成社会革命的思想保障。

从深层次角度看,在基层存在的作风问题,与社会上的不良习俗相关。特别是巨大的人情关系网,既有形又无形,把很多干部和群众都网在里面。这些不良习俗根深蒂固、无孔不入,其不良影响绝对不能小觑,要同陈规陋习、顽瘴痼疾作斗争。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秉承大公无私之心治国理政,这既是初心,又是使命。

(《人民日报》等)

猜你喜欢

心学德治党性
王阳明和拉康主体观比较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荷叶礼赞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从不等式证明的激活策略看数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