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离爆心最近处看蘑菇云升起

2021-07-23

新传奇 2021年24期
关键词:开国大典装甲车我军

孙才回忆:“当时,10公里处只有我一个人能观察到核爆的全部细节。当起爆口令下达瞬间,强光把爆炸点及附近场区照得如同白天……”核爆的冲击波过后,孙才指挥坦克小分队冲向爆心投影点……

从天安门广场到朝鲜战场,再到核武器试验场,原装甲兵指挥学院副院长孙才少将把一生奉献给我军装甲兵事业。近日,91岁的他讲述了参加开国大典、抗美援朝装甲对决和我国5次核试验背后的故事。

参加开国大典,既激动又担忧

1947年,刚满17岁的孙才成了我军最早一批装甲兵。我军装甲部队“起家”时,只有在沈阳缴获的几辆日制坦克。就是靠着缴获的装备,装甲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正式举行,孙才在长安街路南东侧观礼。战友们驾驶坦克和装甲车从他眼前经过,驶向天安门接受检阅。“当时就怕通过天安门时出问题,因为日制坦克发动机的高压柴油泵一旦发生故障,发动机就会熄火。所以,当时派人拿柴油在现场准备应急。结果一辆坦克刚过金水桥,突然冒出一股黑烟,有熄火的迹象。幸好驾驶员一踩油门,才避免了熄火。”孙才说,在开国大典的纪录片中,还能看到这辆坦克冒黑烟的镜头。

然而,坦克没出问题,装甲车却出了问题。当时,缴获的一辆国民党装甲车刚过天安门中心线就熄了火,紧随其后的一辆装甲车赶紧从后面顶推,不料也熄了火。之后,第三辆装甲车在后边推,这才把车推动起来,避免了出洋相。

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孙才很激动。他说:“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能有今天不容易。”

抗美援朝,以坦克伏击坦克

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装甲兵是生动的缩影,朝鲜半岛的战火,则加速了这一年轻兵种的成长。

抗美援朝期间,孙才所在的坦克1师刚接收苏制装备不久,就于1951年入朝参战。他回忆,奔赴前线的道路难行,不仅坦克兵技术不熟练,还要防空袭,仅从后方到前方集结地就走了1个月。

“我们拥有的122毫米榴弹炮打不到敌人的炮兵阵地,只有坦克通过曲射能打到敌人的炮兵阵地,为步兵解除最大的威胁。”孙才说,“一次,我军步兵夜袭敌人,在撤退时遭到敌军炮火封锁。我军坦克排立即向敌人炮兵阵地的位置进行压制射击,很快就把敌人炮兵打压下去了。”

由于朝鲜多山,我军坦克又少,志愿军一改苏军集中使用坦克进行装甲突击的战法,因地制宜创造了许多新战法,一个典型战例是以坦克伏击坦克。

1951年11月,敌我双方形成对峙后,64军190师570团防守的155.7高地正面,经常有6辆“联合国军”坦克停在两个山头上。知道我军步兵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敌人十分嚣张,坦克手还从坦克里出来摔跤取乐。

孙才得知这一情报后,到155.7高地呆了一天一夜,摸清了敌情。根据他的情报,坦克1团最终决定派坦克到高地上打伏击。11月6日下午,310号T-34型指挥坦克冒雨开进155.7高地。为避免敌人听到发动机声,只能低速爬坡。但由于土质松软,坦克爬坡5次都没能进入阵地,只能先在山下隐蔽。次日,工兵对坦克行進路线修整了一天,坦克终于趁夜进入阵地隐蔽。

11月8日,太阳快落山时,敌军炮兵校射机一返航,我军坦克就开始射击了。“穿甲弹高速且连续地飞向敌人的坦克,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敌人不但没有还击,还有人从坦克里爬出来,狼狈不堪地往山后跑。”孙才说,“短短十几分钟,敌军坦克被击毁了3辆、击伤2辆,部分工事也被摧毁了。完成任务后,我军坦克随即撤离,回过神的敌人对撤离路线盲目射击,但我军坦克毫发无伤,好像敌人在欢送我军坦克完成任务胜利归来。”

目睹全过程的步兵欢欣鼓舞,190师师长当晚专门打电话给坦克1团团长,称赞打得好。“敌人拖回被我军击毁、击伤的坦克,拖了半夜。从此,他们再也不敢把坦克停在山头上了。”孙才说。

近距离目睹核弹爆炸全过程

1965年,孙才被调往装甲兵核效应试验大队,先后参与了我国5次核试验。孙才表示,核试验的目的是验证核爆对装甲兵作战的影响,这意味着,装甲兵核效应试验大队的人员,需要在核爆后冒着大剂量放射性沾染的危险,第一时间冲向爆心回收试验仪器。

“当时,我在距离爆心投影点10公里处高地上的坦克牵引车内负责指挥,10公里处只有我一个人能观察到核爆的全部细节。”孙才说。

孙才回忆:“爆炸前,从潜望镜看是一片漆黑。当起爆口令下达瞬间,强光把爆炸点及附近场区照得如同白天。几秒后,强光变成了火球。开始全是红的,接着由红变紫,逐渐发白。在变化过程中,火球直线往空中升,升得很快、很高。”

核爆的冲击波过后,孙才指挥坦克小分队冲向爆心投影点。这时,火球在空中变成全白的蘑菇云,然后继续上升。“这在我记忆中是磨灭不了的,回想起来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孙才感慨道。

孙才还回忆,核试验场的生活极为艰苦。以吃水为例,孔雀河的水又苦又咸,只能每天开车去山里拉一趟泉水。“只保证吃饭,不能多拉水,水比油还贵。”孙才说,“但那时没有人叫苦,都感到为国家作贡献很光荣。”

(《新华日报》等)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装甲车我军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10月历史大事记
M2布拉德利装甲车
反欺凌装甲车
一段往事
陈氏父子的上海往事
(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