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设计类课程融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2021-07-23朱星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专业课程

朱星平

[摘 要] 如何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索的一项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于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类课程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提出了将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内容融汇、提炼、分解后与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方法。以培养“中国梦”“人生梦”“职业梦”的三个理想为教育目标,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文脉教学”“基于人生价值的职业道德教育”“基于职业责任的个人价值教育”的三部分为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落实。

[关键词] 专业课程;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6-0087-03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明确了“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1]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2]的重要时期。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教育工作者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1],“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1]。

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既需要围绕学科知识体系组织,也必须将“坚定的爱国情怀、健全的人格品质、良好的社会责任、丰满的人文精神”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一起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

建筑学专业作为一个兼具工程技术与人文背景的学科,自1671年法国皇家建筑研究会暨建筑学校成立,设立建筑学专业正规教育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将人文情操与工程技术结合就是一项延续了三个半世纪的传统[3]。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国内高校,必须贯彻党中央关于在教育全过程中贯穿“立德树人”,培养能够“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的要求[1]。

一、建筑设计课程中思政教育的三种探索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主干系列课程,通常贯穿建筑学专业培养的全过程,包含从建筑设计初步至各类型建筑设计、设计实践、毕业设计的系列课程,通过延续4至5年,从简单渐趋复杂的以设计实践为核心,结合理论探索的教学方法,综合引导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知识和技能。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贯穿建筑学专业培养全期的核心主干系列课程,如何做好“思政”教育呢?对这个问题,国内的建筑教育界进行了很多思考,并展开了实践探索,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倾向:第一种倾向,立足本校的特色课程展开,主要是立足于本校的专业培养方向,选取特色性建筑类型,针对性地在教学中展开思政教学,引导学生在特定建筑方向上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4,5];第二种倾向,系列专业课程与思政类课程同步教学,主要是立足于教学全期的思政教学体系和建筑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结合选取合适的设计课题,将思政内容融入设计课题任务,从而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无缝对接[6-8];第三种倾向,通过将思政内容融入职业责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传统知识,通过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原有的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生对民族和国家文化的传承、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通过“立德树人”,从而坚定其成为“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的信念[9,10]。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已经在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进行了思政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从优选特色建筑类型、同步教学到融入教学内容,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思政教育已经有了比较有效的方法体系,使得培养的人才能够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

但是,我国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单纯地以“坚定理想信念”为导向的思政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才的需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个字,不仅包含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的价值目标进行解读[11]。因此,在课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地拓展思政教育的内涵,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添砖加瓦,为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建筑设计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在课程中深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指示的有效手段

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备合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因为,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价值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影响到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2013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其中第四条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环节”。[11]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2]

因此,在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深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习总书记思政教育指示的有效手段

(二)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依据核心价值观的趋向,将其倡导的核心价值进行凝练并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

1.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规范其个人行为,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通过这个层次使学生能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忠于职守、克己奉公、诚实守信、互相尊重、和睦友好。

2.使学生了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美好社会的目标,将其作为个人的人生价值认同,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通过这个层次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理念,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意志自由,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3.使学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将其融入个人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价值诉求中,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通过这个最高层次,使学生能够树立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人民当家做主、社会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的政治、物质、文化、生活的价值诉求。

(三)建筑设计课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建筑设计课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在于将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内容进行融汇提炼,分解后与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主要的教育路径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提炼出“树立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个人人生价值认同”和“个人职业发展与人生发展的价值诉求”三个培养的具体方向,并重点提炼出“中国梦”“人生梦”“职业梦”的三个理想教育目标,进而落实到“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文脉教学”“基于人生价值的职业道德教育”“基于职业责任的个人价值教育”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中,从而与课程教学内容深入融合(详见图1)。

四、建筑设计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

根据建筑设计课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建筑设计课程重点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文脉教学”“基于人生价值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基于职业责任的个人价值教育”三个具体方面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文脉教学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求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忠于职守、克己奉公、诚实守信、互相尊重、和睦友好,这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通过在课题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要素,通过课题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传统文化理解、融汇、提炼后融入设计理念当中,通过传承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建筑设计方案中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传统文化的文脉,从而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学生能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内化为人生理念的内在,从而达成“中国梦”教育的目标。

(二)基于人生价值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对于专业工程人员来说代表着其个人人生价值的认同,一个具有正确的核心价值理念、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意志自由、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和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工程技术人员,才能够“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1]。工程技术事业是枯燥的,需要有从业者长期的奉献精神和遵纪守法、不断进取的信念,进而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因此,通过教师指导,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法规意识和程序意识的教育,使得学生能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美好社会的目标与个人的职业道德融合,落实“人生梦”教育。

(三)基于职业责任的个人价值教育

职业责任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将其融入个人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价值诉求中。这是在前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人生价值教育基础上,让学生树立自身职业发展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人民当家做主、社会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的价值诉求。针对这方面,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进行设计理念、设计目标的把控,让学生将如何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纳入建筑设计目标和理念中,从而落实“职业梦”教育。

五、展望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指示,并不能简单地将思政课程内容分散到课程中,而是必须围绕课程本身的学科知识体系组织,将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进行分解提炼,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方向出发,丰富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提升为知识、技能、理论和思想的全方位培育。教育部2020年5月28日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的总要求[13],并且明确“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13]。

其实从我国高校各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而言,任务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1]。思政教育内容主要就是通过“立德树人”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处于核心地位,只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因此,在专业教育中,将正确的传统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个人价值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实践,就能够做好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OL/EB].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

content_5320835.htm.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OL/EB].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guowuyuan/2020zfgzbg.htm.

[3]韩如意,顾大庆.美院与工学院·差异与趋同——从东南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的比较研究看中国建筑教育的沿革[J].建筑学报,2019(5):111-122.

[4]蔣程瑶,刘佳明,张勇,等.农业院校《建筑设计基础》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探索——以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5):102-103.

[5]孟津竹,任大林,张靖宇,等.规划设计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施——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4):47-49.

[6]庄敬宜,张娜,曲亮.应用型高校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教学改革研究[J].住宅产业,2020(5):70-72.

[7]卢聪,黄能朗,英姿.建筑设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2):115.

[8]李梅,钟明海.《建筑设计》“金课”建设的初步研究与方案构建[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4):129-132.

[9]封文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建筑设计类课程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34-135.

[10]尹春然.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建筑设计课程改革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1):113-114.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OL/EB].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