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平:“宜兴模式”为基擘画模架产业智慧发展蓝图
2021-07-23东方欲晓金立刚
东方欲晓 金立刚
去年11月,记者第一次走近王进平,了解他和他的创业故事。时隔半年,记者再次采访了王进平,深入了解他的创业理念和独树一帜的“宜兴模式”。
◎ 领航 建立统一标准助推行业发展
2020年10月,国内首份模架行业标准白皮书《模架标准》在首届“中国模架产业(宜兴)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这份白皮书正是由中国模架网主导,中国模架行业协会和在模架行业从业几十年的技术专家们通过不断的商讨与修正共同制定而成的。
《模架标准》的专业性、代表性、实用性、概念性非常强。毫无疑问,《模架标准》的问世为树立行业标杆,统一行业标准,引领整个模架行业快速、健康地向现代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方向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王进平看来,白皮书的出现可以算得上是模架行业的一座里程碑。模架原本是从模具行业里细分出来的行业,并没有规范的程序及技术标准。在没有标准之前,模架企业大部分是以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作为标准,通过那里培养出的人才再去创业的时候就会直接使用其标准。然而,这种方式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这些标准都是外资企业自身使用的标准,每家的规定不尽相同,而且也并不能代表行业标准。”王进平解释说,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各家企业的标准五花八门,加工的方式不一样,使用的规格也不一样,最终做出来的产品很多时候不能共用,于是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
鉴于这种情况,彼时,王进平萌发了制定模架行业技术标准的想法。“我们把这些标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行业标准。”
王进平说得云淡风轻,记者却从他坚毅的目光中读出了一位中年人用将近三年的努力和坚持换来的成绩。
当然,成绩的背后除了有辛勤的付出外,还有王进平那份对事业的热忱和期待。他期待这份白皮书能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帮助,而事实上他也做到了。
《模架标准》的问世正如王进平的预期一样,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更加令他感到惊喜的是,如今,该标准正在从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开始实施,逐步向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前一家企业单打独斗,是不能和外资企业相比的。而现在有了明确的行业标准,外资企业就不能要求整个行业都按照他们制定的标准制作。这样一来,国内的企业便会慢慢掌握话语权。”王进平娓娓道来,语气里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和浓浓的家国情怀。
◎ 筑垒 成立产业园为企业保驾护航
近年来,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驶入了发展快车道。从地方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产业园区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着区域整体实力的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产业地产开发及运营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企业和运营商的经验不足,加之在开发过程中会面临地方政府的干预,容易出现过度追求税收、缺乏对园区系统科学的专业规划、吸引追求低成本和低税收的产业进驻等问题,从而引发区域集聚效应差、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忽视构建产业环境、配套不平衡、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
王进平深谙其道,但他并没有与世浮沉,而是坚守自己的理念,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正是秉持这样一份初心,王进平“设计”的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不仅有效地规避了以上问题,而且还开辟了全新的产业园生态链企业集群模式。
早在11年前,刚进入模具行业的王进平便敏锐地注意到,虽然模具行业发展迅速,但却属于先天性的离散制造,发展规模受限。经过数年在行业的沉淀之后,王进平以利他为基,整合行业的资源和人脉,将原本属于模具配套的模架进行了主动细分,使其成为专门的产业。
2017年,王进平顺势而为、主动出击,建立了一个关于模架的上下游企业链条的园区——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实现了智能化的产业集群式发展,不仅让被动搬迁变为主动,同时还将浪费化为投资。他的理念已然成为业内美谈。
回想起创建产业园时的点点滴滴,王进平感触颇多。“我们聚集了上百家企业,这听起来无异于天方夜谭,但仔细想想其实并不复杂。”他始终认为,不管外界环境发生怎样的改变,人性总是不变的,即使每个层次的人需求不一,但总体而言,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要想把这些人统一起来,就要给到他们“利”。“这个利必须是其马上就能得到的利益,不能让人家认为你是在吹牛。”王进平说,政府给到产业园的优惠政策,他会全部分给企业。即便在其他地方整合得到的各种资源,他也会毫无保留地给到企业,自己绝不会从中赚钱。“一边要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一边要和他们描绘可以预见的‘未来,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讲清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而且要一步一步地实现规划,这样企业才会完全信任你,大家的认识才能统一起来。”
王进平回忆说,一期的100多家企业在入驻园区之前,他都会和这些企业的老板面对面地交流,去说服他们,获取他们的信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今园区的企业家们对王进平的眼界和能力都心服口服。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句出自《论语·颜渊》中的关于诚信的名言,用在王进平身上恰到好处。对企业许下的承诺,他定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不仅如此,他还从人才、订单分配、内部管理三个方面对入驻企业进行了统一的帮助与支持。
在人才培养方面,园区里成立了培训机构,同园区有合作往来的大专院校每年都会把实习期的学子送来实习,经过园区统一的岗前培训之后再输送到企业,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王进平告诉记者,园区和企业签署代培协议,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既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帮助企业输送人才。
今年4月,王进平作为优秀企业家代表出席了江苏省科技镇长团“高校行”系列活动。在了解到江苏大学的基本概况、办学特色、科研成果等情況之后,王进平更加坚定了此行的目的:与江苏大学模具学院和机械设计学院洽谈合作,为园区培养专业对口型优质人才,重点培养符合园区需求的数控、编程等技能型人才。
随后,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潘红军、院长鲁金忠一行也来到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参观考察,双方达成了初步意向:在产业园设立模架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研究生站、博士站,研发模架产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同时在大学设模架技术专业,在产业园提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订单、设备、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孵化行业创业人才。如今,产业园已经从原来单纯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逐渐过渡到“高技能人才”。王进平表示,高技能人才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创新智能制造,为模架行业输送新鲜血液,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在订单分配方面,除了企业自行对接的客户外,平台还会以自身为担保对接大型的客户,再将这些订单分配给各个企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接单,以弥补不足。“因为很多中小企业的创业者都是技术出身,在业务方面并不擅长,产业园通过这种形式解决了大家的订单问题。”
在内部管理方面,王进平认为,成立产业园区,必须要完全站在入驻企业的角度。只有换位思考问题,想他们所想,他们才会承认这个组织,才会听从组织安排。“在其位,就要谋其职。既然你在这个位置上,就要真心实意地为大家着想。”王进平举例说,有时园区的管理人员也会满腹牢骚地向他反映工作难以开展,而他当即就严肃地指出管理人员的问题。“职位、权力已经给到你了,企业为什么不认可你?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你的存在对他们来说只是多了一个管他们的人,他们当然不愿意听你的。如果你的存在是帮其赚钱,帮其减轻负担,帮其理顺工作,企业自然会认可你。”
“利己则生,利他则久。”王进平始终将利他主义谨记于心,将入驻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
◎ 破局 打造“宜兴模式”振兴地方经济
据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传来的最新消息显示,产业园一期已经竣工,建设规划用地面积328279.27平方米,有105家园区企业;二期在建中,规划用地311980平方米,有160家入驻企业;三期约1000亩地,总投资60亿元,计划入驻300家企业。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是一个集长三角模架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模架科技5G智慧产业园,是首家以模架为中心的全产业链专业园区。
“我们把模架、钢材、配件、刀具、量具、机床、配套加工等一系列的产业链企业吸纳进来,以模架企业为主,致力打造一个模架产业链生态园区。”王进平告诉记者,当初在为产业园寻找合适区位时,他曾走访了15个地方的政府部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才确定与宜兴展开深度合作。面对记者的好奇,王进平给出了答案。横向来看,他认为宜兴当地的领导格局高远,相信这是一个很新的模式,值得合作。“很多地方政府不喜欢小企业,觉得把一大群小企业聚集在一起组建产业园这件事太难了。”而王进平寻找的,则是拥有长远目光的地方政府。在他看来,平台首先是由地方政府提供的,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作为。王进平直言不讳地说:“地方政府的观念也不是一日形成的,也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强化。一开始政府看好你的项目,但心里也会担心能不能做好。所以,我们做出的战略规划要一步一步地实现,这样才能让政府更加放心。”宜兴政府对于产业园的建设一直是支持的,王进平对此也始终抱有感恩之心。
据王进平介绍,模架科技产业园入驻的宜兴市徐舍镇原本属于农业大镇,之前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发展方式。在了解到王进平的项目之后,当地政府觉得大有可为,便果断地引进,就这样开始了合作。在产业园落地之前,徐舍镇是一个典型的“空心镇”——没有人在镇里做生意,到处都是空房子,房地产商也全都不堪重负而倒闭。“现在是什么状况呢?房子再没有空的了,就连租房的房源都很紧张,而且房价也远远超出以前的水平,房地产开发商要竞标来争夺土地了。”提起这些,王进平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之情。
王进平预计,在5年时间内,产业园会吸引8万人来到徐舍镇,涉及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从而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整个镇的经济提升。“当地的老百姓紧紧握着我的手说:‘穷了这么多年,终于盼到了新的转折点,非常感谢你们。”王进平也从中总结出发展产业园的必要条件:“首先是要让政府看见你的所作所为,看得见未来的发展前景。然后我们再秉承着利他原则,为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这个观念很重要。”
在宜兴做出成绩之后,国家发改委很快通过媒体报道注意到了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并对产业园的整体规划报告进行了深入研究。令王进平欣喜的是,“宜兴模式”正是国家希望看到的新型产业园生态模式。国家发改委的领导对他说,放眼全国各地的产业园,都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模式。而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打造的“抱团集中发展,形成生态链集中发展”的宜兴模式独树一帜,其能带领企业“共创、共生、共享、共赢。”
在王进平看来,如今,全国各地的产业园建设虽然火热,但无法落地的比比皆是。即便是已经建成的产业园,也面临着难以招商、厂房空置的窘境。“无奈之下,很多地产商拿到地后招不到商,为了不倒闭只能以卖厂房为目的。只要你出钱买产房,不管是什么行业都可以入驻,这就完全违背当初建立产业园的初衷。”王进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产业园普遍存在的问题。反观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真正实现了健康、可持续的生态链,它是值得推广且独树一帜的“宜兴模式”。
◎ 腾飞 迈进工业4.0建立5G智慧园区
模架行业从模具行业细分而来,是当今工业细分领域中极具战略性的基础性行业,不仅附加值高、成长性好,而且还涵盖面广。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模架企业应运而生。
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集聚以产品模架、模具、钢材切割、零配件机械设备、研发制造等为主的优质联盟成员企业搬迁入驻,共同打造具有规模竞争优势、可实现资源整合的科技產业链集群。王进平以前瞻性眼光判断,从有利于行业长期智能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必须组建模架行业上下游企业生态链园区,完善园区的企业供应链,集中研发自动化生产技术。
如今,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正着手打造一个5G智慧园区,建设第一个模架行业智能制造工业4.0示范园区,并形成中国模架上下游全产业链发展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大唐融合、慧动利等企业的加入合作,让园区企业实现万物物联,也离园区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目标更近了一步。”王进平说。
在大数据方面,模架科技智慧产业园建立大数据运营中心,为园区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服务于园区各家企业与来往企业,实现万物物联。大数据运营中心的建设与多家企业合作,大数据服务技术研发方向和领域为数据可视化、数据模型可视化、数据应用场景化。同时,建设园区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包含SRM、ERP、MES、DCS、CAPP、PLM/ PDM、WMS等中小型企业常用工业软件,并将信息化系统利用双中台(“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进行业务及数据整合。
在数据采集方面,大数据运营中心搭建了DCS系統,对设备、机台、环境、能耗等数据利用局域网/5G网络进行远程采集,并进入数据业务系统调用。同时,采用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进行产品工艺优化,推进产品的迭代更新。运营中心自研大数据算法,对数据中台的所有数据进行清洗、分析后,采用可视化的手段进行展示。
王进平表示,目前园区在智慧管理、万物物联共享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园区人像信息采集、智慧安防、访客登记等功能都为企业提供了实际的便利。”
在全产业链工业设计方面,产业园打通了模架上下游供应链,建设企业供应链核心环节的集成运作和数据共享,推动内部供应链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和拓展。探索智慧物流管理、协同一体化管理等新模式,提升产供销平衡和精细化管控。“未来,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模架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王进平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期待。
今年6月,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孵化项目正式启动,旨在帮助模架行业中的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产业园为模架加工创业者提供免租孵化车间,免租期一至三年,同时园区提供机床款80%以上按揭还款担保,以及提供现金订单。“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改变行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格局。”王进平补充道,“你所做的事情如果能够惠及到他人,那么逻辑就是行得通的。”
在采访的最后,王进平也谈到了园区未来要实现的三个目标:“第一是数据可视化,第二是数据模型可视化,第三是数据应用场景化。”未来,园区企业将进行自动化生产管理,实施设备数字化改造,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在设备状态监测、质量优化、故障预警、能耗排放等各个方面,推动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生产。
同时,王进平还希望园区企业在精准营销、产品创新、服务优化等各个方面,提高服务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实现企业管理运营的智能化和科学化。打通模架上下游供应链,建设企业供应链核心环节的集成运作和数据共享,推动内部供应链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和拓展。探索智慧物流管理、协同一体化管理等新模式,提升产供销平衡和精细化管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