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景人工“舍利干”肌理类型及其“丝雕”加工技法

2021-07-23吴迪雯齐晓洋邓光华

山东林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舍利沟槽肌理

吴迪雯,齐晓洋,邓光华

(1.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广州市雅玥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1400;3.江西农业大学盆景研究所,江西 南昌330045)

“舍利”,佛教用语,原本指释迦摩尼火化后留下的固体物,之后也指佛教高僧死后烧出的身骨[1]。在盆景界中,佛教中的白色骨舍利的概念被引入盆树的干处理,并称之为盆景“舍利干”,而运用电动或手工雕刻工具艺术性地模拟自然舍利干形态而创作出的“舍利干”称为人工“舍利干”[2]。

盆景“舍利干”创作源于大自然中枝干风化的枯干现象。自然界的树木因受风、雨、雷击、落石的影响或者动物的啃食、人为的破坏等原因导致部分枝、干枯亡,经过长久风化,最终留下坚硬的木质部(图1)。人们在创作树木盆景时引入这一自然现象,将树皮被剥除的枯枝称为“神枝”,部分裸露出坚硬木质部的树干称为“舍利干”。

图1 自然界中的枯干Figure 1 Deadtrunkin nature

“舍利干”艺术主要表现在盆景树干的木质部形态、肌理及与水线的关系(图2)。在舍利盆景中,将树干枯亡部位之外的树皮及韧皮部所形成的带状活组织统称为“水线”或“生命线”。舍利盆景的树干上下呈现出水线、“舍利干”两种交错的不同颜色的带状线条,其宽窄相间、迂回扭转且少许相互交织穿插;同时在枯化的“舍利干”上,因人工或自然雕琢而呈现深浅不一、宽窄变化的线状沟槽。由于对树干木质部的消减处理或沟壑线条的扭曲效果,使盆景树干大小过渡更自然,且白色的“舍利干”也丰富了盆景色彩变化[3]。

图2 人工“舍利干”艺术效果Figure 2 The artificial art effect of Sacrificial trunk

1 盆景“舍利干”肌理分析

肌理指物体表面的纹理,也可以指表面的质感。主要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为物体自然形成的,如原生树木的木材纹理、石材的表面纹理等;另一种是人为加工而成的具有艺术感的纹样、图形、人工痕迹等[4],如布料的肌理、人工板材的纹理等。本文所指的“舍利干”肌理主要指“舍利干”创作中人工造就的木质部表面纹理,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肌理具有丰富画面,增强装饰美感效果,表达不同感觉和情绪,呈现力量美、空间美和韵律美等特点,并能加强作品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

1.1 木材纹理与人工“舍利干”肌理

木材纹理是树木的一种自然特质,是原木材自然细节的表现,舍利干创作须尊重原材料的自然属性,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木自然纹理。

木材裁截面不同,切面纹理也不同。木材弦切面纹理分为波浪纹、漩涡纹、山峰纹、絮状纹、交错纹、团状纹等;横切面纹理为同心圆状的生长轮;径切面纹理呈现平行的带状纹[5,6],如图3。

图3 木材切面图Figure 3 Wood section

木材中还时常出现病变纹理。病变纹理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树干某一部位产生瘤、疤、节等病变伤痕,树木出于自我保护而在此处出现愈伤组织,因此此处纹理显得较复杂且会出现纹理走向变化。

“舍利干”创作一般沿树木弦向劈切、雕琢,因而初期更多的是呈现木材弦切面纹理。其纹理多为单向平行状波浪纹,细腻、顺畅,随树干走向变化而变化。但树木自然弦切面纹理的布局大多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一种平面视觉上的肌理,更不是自然弦切面腐蚀风化后的肌理,因而并不能给欣赏者太大的心理触觉上的感受。人工“舍利干”肌理是创作者在树干木质部上沿着木材自然纹理走向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创作的特殊立体性纹理,是模拟大自然枯亡树干经若干年腐蚀风化后形成的自然肌理。相对于木材自然纹理,人工“舍利干”中的波浪状沟槽肌理更容易引起人们对舍利盆景的惊喜和震撼。

“舍利干”创作后会在日常风化中更加失去人工痕迹,而风化和干燥后逐渐形成的浅状裂纹,进一步细化了舍利干的线条肌理,愈加呈示舍利干的沧桑感,给欣赏者带来原生态的视觉美。

1.2 人工“舍利干”肌理类型与特征

树干枯亡后经长久自然风化而产生的表面木质纹理会因树种、树龄、自然风化年限、树干自然生长状态、风化环境等不同而表现不同的肌理特征。现大多盆景“舍利干”皆为人工创作的仿自然肌理。根据“舍利干”表面木质肌理形态的不同本文将人工“舍利干”主要划分为以下6 种类型:

(1)疤节肌理型:枯枝在树干木质部形成的结疤。如果树干某一部位具有多个疤节且经过人工简单修饰后形成不同程度的组织突起,并在结疤周边雕凿小沟槽,作绕开之势,就形成疤节肌理,犹如布满石头的浅溪,呈现“舍利干”细节之美(图4)。具有这种类型肌理的“舍利干”称为疤节肌理型舍利干。

图4 疤节型肌理Figure 4 Scarjoint texture

(2)长线纵裂肌理型:如图5,“舍利干”表面布有循木材纹理纵向排列的许多细长且较浅的沟线,且这些浅裂沟线大致平行,显得较为整齐并具有一定的韵律美,让观赏者出现木质粗糙之错觉。长线纵裂肌理是沟壑型肌理的弱化,没有深度、宽度各异的沟壑,却具有浅裂细长条纹。

图5 长线纵裂型肌理Figure 5 Long-line longitudinal-cracking texture

(3)平滑肌理型:如图6-1、图6-2,该型“舍利干”一般具有平、滑、宽的特点,沟槽线条不明显,多出现在仅树皮剥落、木质部表层风化却尚未腐朽的伤口表面(常见材质坚硬的树种);或人工加工时利用锯、斧、凿等工具简易粗加工而并未细雕的舍利干风化表面,给人以丝绸般光滑细腻的感受,减少了沟壑密布的复杂性,显得较为简洁。常应用于板块式“舍利干”。在自然界中往往属于自然风化年限较短的枯干。

图6-2 平滑型肌理(2)Figure 6-2 Smooth texture(2)

(4)沟壑肌理型:沟壑肌理具有流畅、粗狂、顺势、层次分明等特点,舍利干表面呈现多个或多重宽窄、深浅不一且方向流畅而灵动的沟槽纹理,具有明显的心理触感和视觉效果,是常用的一种“舍利干”肌理处理,如图7。

图7 沟壑型肌理Figure 7 Gully texture

(5)短状裂块肌理型:短状裂块肌理一般居于舍利干边缘与活体交接处,多形成于杂木类(图8)。一般枯木组织较薄,风化速度快,于是形成较多整齐排列的短小方块状纹理,具有人工制作不可比拟的细腻感,粗狂的“舍利干”中增添了静谧之感,变化中增添了统一与协调。

图8 短状裂块型肌理Figure 8 Short split texture

(6)断口撕折肌理型:在枝干的断口处,形成撕折所产生的扫帚式毛粗裂纹,如雷电劈击一般,具有顽强坚毅、不畏强暴的表现力,如图9-1、图9-2。

图9-1 断口撕折型肌理(1)Figure 9-1 Fracture tearing texture(1)

图9-2 断口撕折型肌理(2)Figure 9-2 Fracture tearing texture(2)

当然,“舍利干”肌理各式各样变化无穷,有的可能综合多个肌理类型,但在实际创作中“舍利干”常以某种形态的肌理为主。

1.3 “舍利干”肌理美学特性

欣赏者对“舍利干”的肌理审美主要从视觉、触觉两方面感受,实践中“舍利干”肌理的加工制作较为夸张,因此视觉感受占较大比例。视觉触发人们的心理感受,激发欣赏者的艺术审美联想,从而形成艺术审美体验。“舍利干”肌理审美注重“舍利干”的线条力度感、空间感和肌理韵律感等。

(1)力度美。力是盆景无形的一种表现,欣赏者

通过心理感受而感知。盆景“舍利干”对于力的表现大致有两点:

刀痕力度:撕、拉是“舍利干”丝雕创作的关键技法,利用拉丝钳等工具模拟自然树木的枝干被风、雪、雷等折断以及伤及树干的情景。

顺势借力:自然“舍利干”一般多出现在扭曲的古老树中。因树干的扭曲,弯曲内方向部位受到挤压,组织受损枯死,形成“舍利干”。而人工“舍利干”也常运用在树干弯曲严重的造型盆景中,“舍利干”顺树干线条化蜿蜒向上,顺木材纹理最终以神枝(枯枝)或神(枯梢)结尾。

(2)韵律美。韵律是观赏艺术中物体构成部分有规律重复的一种属性,这种可感知因素的重复出现让人在不知不觉的欣赏中得到形式和丰富性方面的体会和感受。盆景舍利干中充满许多曲线运动的重复,且曲线弯度、方向不断变换,形成协调的韵律感,耐人寻味。

(3)空间美。“舍利干”丝雕法将木材纤维一丝一丝拉起剔除,形成不同深度、宽度、长短等变化的沟槽,沟槽的凹凸起伏,转折流动形成不同光面,造成不同的光影效果,凹面的暗与凸面的明形成鲜明的明暗对比,丰富了“舍利干”形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更增添了整体的画面感。

2 盆景“舍利干”肌理雕刻技法

2.1 “舍利干”雕刻手法

人工“舍利干”在加工过程中根据需要可采用以下一至数种雕刻手法:

劈:用利器劈砍树干需要加工的部位,或将主干对半劈开以造成伤变。但会留下刀斧痕迹,伤面刻板,不够自然。

切:切是用扁平刀按照已设计的“舍利干”外形轮廓,将“舍利干”部分与保留的水线(有树皮及韧皮部的部分)切开分离,以免在进行“舍利干”剥皮时损伤水线。

凿:利用凿子将“舍利干”沟槽的深浅、宽窄、扭转等变化显现出来。“舍利干”的最初造型可通过凿子完成,是舍利干肌理的粗糙处理。

撕:一般在凿后,利用推刀或拉刀进行拉丝处理。通过“撕”将“舍利干”更加精细化,更加接近自然,也是舍利干“丝雕法”最重要的一步。

磨:利用电动打磨工具或砂纸将表面的断茬或翘起的木质纤维打磨光滑或清除,使“舍利干”更加细腻流畅,宛若天成,是对“舍利干”肌理的细部处理。

灼:有时利用喷火枪在“舍利干”表面进行灼烧。其作用有三:一是利用灼烧将雕刻后留下的糙毛、小痕迹去除,和“磨”的作用相似;二是利用灼烧后出现的炭化现象对“舍利干”腐烂起到保护作用;三是营造树木曾被火烧、雷劈的意境。

“舍利干”雕刻过程分为粗雕、精细雕、打磨3个过程,而劈、切、凿等雕刻手法是人工“舍利干”粗雕过程,主要针对一些坚硬木质或大型断面雕刻,常利用电动工具或削除工具如凿子、半圆钳等按原有设想去除大面积木质,形成“舍利干”初步形态。精细雕为“舍利干”细部雕刻,主要应用“撕”的手法加工从而呈现最终肌理形态。打磨过程是削弱人为雕刻痕迹的过程,是“舍利干”加工的最后环节[8]。

2.2 “舍利干”肌理的手工丝雕法

丝雕,指雕刻时用丝雕工具(拉刀、推刀、尖嘴钳、拉丝钳等)顺着木材纹理将木质纤维一丝一丝挑起并去除,一般手工操作,故称手工丝雕。

手工丝雕是由台湾盆景大师李仲鸿先生最初提出。他在一次不经意将柏树枝干自然手撕中发现其不同于电动工具所制作的舍利效果,自然撕拉产生的肌理更符合自然环境中形成的风化肌理,纹理清晰且自然细腻。之后,台湾盆景大师郑诚恭先生对手工丝雕法进行了改进,并研究出专用于手工撕拉的各种工具,且将手工丝雕技法推广到大陆。有人评价“舍利干”丝雕是继学习运用金属丝盆景造型之后,创作树木盆景的又一优秀改进手法[7]。

手工丝雕的创作要点在于“顺其势,造其型”。顺从木材自然纹理走向而用专用工具勾或推拉(如图10),从而将木材纤维一丝一丝挑起,然后夹住并撕除(图11),最终形成不同形态的沟槽。手工丝雕是目前“舍利干”最细腻、最流行的表现技法,尤其适用于柏树盆景。在中大型盆景“舍利干”的创作过程中,常和机械雕琢相结合,机械雕琢先做粗糙处理,丝雕作最后的肌理收尾,而一般小型盆景的“舍利干”可以直接应用丝雕完成。

图10 钩拉刀及其使用Figure 10 Hook broach and its use

图11 尖嘴钳及用于木质纤维撕拉Figure 11 Point nose pliers and its application

创作“舍利干”时,要根据构图将舍利部分先进行剥皮,仅留木质部,然后通过雕琢工具对木质部顺着木纤维走线进行竖向、纵深雕槽,同时注意沟槽宽窄、弯曲、内壁方向的调整,最终呈现深浅不一,宽窄变化的树干枯亡部位的沟槽肌理。

丝雕加工时需把握的几个关键要点:

①顺从纹理走向。丝雕的核心在于雕刻时顺从树木纹理走向。丝雕最多应用于柏树,柏树木质纤维较长,可将已经挑起的木质纤维用尖嘴钳或拉丝钳顺着木质纹理撕拉,从而自然形成沟槽,类似自然裂纹。

②控制用刀力度。雕刻时要把握用刀的力度,调节所勾拉出的线条的深浅。用刀力度控制也取决于勾刀的选择,深、窄的沟槽用尖口勾刀,宽、浅的沟槽多用平口刀拉出,日常使用中两种勾刀交替使用。

③调整用刀角度。用刀方向对沟槽面宽或底宽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可以通过调整雕刻刀的使用方向增加沟槽的多样性,比如采用尖口勾刀向沟槽底部一侧勾拉,形成半镂空的沟槽,使平淡的竖向沟槽增加层次性;利用带侧刃的勾刀沿沟槽一边向外斜向勾拉,形成的沟槽一侧较陡,另一侧则平缓而延伸至干表面。

④设计整体布局。舍利干的艺术美在于线条的艺术变化。因此在丝雕时要注重单一沟槽线条的变化、沟槽与沟槽之间的变化以及整个舍利干的线条变化。

同一沟槽的深度、宽度要有一定的变化,单一线条不允许无限延伸,在适当长度后可以断开并再重新加工一条沟槽。单一沟槽如果面较宽可以在沟槽内部继续拉小沟槽,使其沟中有沟,增加宽面沟槽的复杂性和观赏性。多条沟槽中尽量选一到两条为主要沟槽,其余作附属沟槽,主要沟槽一般面宽,附属沟槽尽量短、深、窄,结尾以渐渐消失为宜。短浅的沟槽能更加逼真地刻画出舍利干的风化现象。

3 人工“舍利干”保养措施

“舍利干”盆景由于常年至于室外接受风吹日晒,腐败速度加快。为使“舍利干”保存时间更长,在养护管理上需采取以下处理:

(1)清除杂质——没有树皮保护的“舍利干”裸露在空气中,常因霉菌的滋生及污染而造成腐朽。每年春、秋二季,尤其是雨后,需用钢刷轻轻刷除“舍利干”表面的杂质和朽木(图12、图13)。

图12 保养前状态Figure 12 Condition before maintenance

图13 用毛刷刷去杂质Figure 13 Remove impurities with a brush

(2)加强干燥——霉菌滋生的主要原因是潮湿。一方面要保持“舍利干”表层组织的干燥,防止肌理沟槽或洞穴内积水; 另一方面要加强场地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注意“舍利干”附近表土的潮湿状态。

(3)及时保养——洗净干燥后,先用快干胶涂抹“舍利干”,达到增加坚硬度、防止水分渗透的目的,然后再涂上石硫合剂防腐(图14、图15),尤其在雨季前后各施行一次,效果更佳(图16)[9]。

图14 石硫合剂及工具Figure 14 Sulfur mixture and tools

图15 石硫合剂刷后效果Figure 15 The effect of applying sulfur mixture

图16 保养后效果Figure 16 Condition after maintenance

4 结语

“舍利干”创作是一个系统的艺术与技术融合的过程,而其核心之一是“舍利干”肌理的创作。本文分析了“舍利干”肌理的美学特性,系统地将“舍利干”肌理分为6 种常见类型,并着重介绍了创作“舍利干”肌理的丝雕方法要点及保养措施,以期更好更多地创作优秀的舍利盆景。

猜你喜欢

舍利沟槽肌理
基于数值模拟的2种条纹沟槽减阻特性对比分析
基于表面V形沟槽的圆柱减阻性能研究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开槽施工钢筋混凝土管道的临界沟槽宽度
融入城市肌理的未来社区——地产空间设计专辑
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仿生学”沟槽减阻仿真分析及机理研究
感受肌理
三朝高僧传中的舍利描写
何谓[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