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温贮藏对3种切花芍药观赏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2021-07-23陈爱昌姜楠南

山东林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切花损失率飞雪

陈爱昌,杨 宁,柳 健,姜楠南

(1.济南市国有苗圃,山东 济南250100; 2.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250014)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20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选用 ‘奇花露霜’、‘桃花飞雪’、‘杨妃出浴’3 个芍药品种,各品种于露色期清晨采切,枝长60~70 cm。切后清水洗蜜,浸泡1000 倍多菌灵消毒,充分预冷晾干,10 枝一束,包装纸包裹装入聚乙烯袋中,置入工业北路肉联厂1~4℃冷库贮藏。

1.2 试验方法

分别在处理后刚入库时(下文称为0d)、贮藏的第10、20、30、40、50、60、70、80 d,从3 个品种中随机各取一束花统计感病率。各品种从供试花材中选取9 枝没有病变的花枝插入盛有500 mL 蒸馏水的的三角瓶中,每瓶3 枝,瓶插环境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 ~2000 lx 左右,温度为20~25℃,湿度为50%~70%。每天蒸馏水补至500 mL,并记录花枝鲜重、开花数量、瓶插至盛花天数及最后的瓶插寿命。

1.3 指标测定

开花率:切花瓶插开放花朵数占瓶插花枝总数的百分率。

感病率:切花贮藏期间感病花枝数占抽样花枝总数的百分率。

瓶插寿命:指从最外层花瓣展开至花瓣萎蔫或脱落之间的时间。

晾干入库前,在不同品种随机选出3 束花称量鲜重(前重),切花贮藏不同天数后分别取出3 束称量鲜重(后重),计算(前重-后重)/前重,得出切花的鲜重变化率。

采用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1],相对电导率测定采用电导率法[2]。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低温贮藏对切花观赏品质的影响

切花芍药耐贮性的最直观衡量指标是感病率、瓶插寿命和开花率。芍药3 个品种经过低温贮藏后各项品质指标见表1。

感病率方面,随贮藏时间延长3 个品种感病率升高。贮藏后期,3 个品种都出现了花萼和靠近花头的部分叶片感病、霉变现象,导致花朵不能完全开放或不开放,‘杨妃出浴’感病现象最严重,除近花部分染病外,部分叶片也出现病斑。‘杨妃出浴’贮藏30 d 时,发现感病,感病率达20%,贮藏80 d 时感病率达到了60%。‘桃花飞雪’贮藏40 d 时,发现感病,感病率10%,贮藏80 d 时感病率达到了50% 。‘奇花露霜’贮藏60d 发现感病,感病率20%,贮藏80 d 时感病率为40%。

瓶插寿命方面,随贮藏天数的增加,‘奇花露霜’、‘桃花飞雪’、‘杨妃出浴’3 个品种切花瓶插寿命逐渐缩短。贮藏40 d 时,3 个品种瓶插寿命均为6d 以上;贮藏到60d 时,3 个品种瓶插寿命依次为5 d、4 d、4 d; 贮藏至80 d 时,3 个品种瓶插寿命依次为3 d、3 d、2 d。

开花率及盛花天数方面,贮藏40 d 时,‘奇花露霜’、‘桃花飞雪’开花率为88.89%,‘杨妃出浴’开花率为77.78%,盛花天数依次为3.5 d、2.5 d、3 d;贮藏到60 d 时,‘奇花露霜’、‘桃花飞雪’ 开花率分别为77.78%、66.67%,‘杨妃出浴’ 开花率降为44.44%,盛花天数3 d、2 d、2 d;贮藏至80 d 时,3 种切花开花率迅速下降,‘奇花露霜’、‘桃花飞雪’、‘杨妃出浴’ 开花率为44.44%、33.33%和22.22%,3个品种盛花天数缩短到1 天。

2.2 低温贮藏期间鲜重损失

随着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3 个切花芍药品种的鲜重损失率呈上升趋势,且‘杨妃出浴’的鲜重损失率较‘奇花露霜’和‘桃花飞雪’高(图1)。贮藏前20 d 切花鲜重损失率上升较快。贮藏20~60 d,鲜重损失率增长缓慢,这可能与贮藏环境水分达到饱和有关。贮藏60 d 时,‘奇花露霜’、‘桃花飞雪’、‘杨妃出浴’ 的鲜重损失率依次为14.12%、14.65%和15.18%。贮藏60~80d 时,鲜重损失率迅速上升,80 d时3个品种鲜重损失率达19.65% 、22.43% 、23.78%,说明花枝失水速率加快。鲜重损失率与贮藏期间开花率成反比,即贮藏时间越长,鲜重损失率越大,切花开花率越小。

2.3 低温储藏期间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由图2 看出,在贮藏0~30 d 时,3 个品种变化总体平稳,相对电导率略有上升。‘杨妃出浴’贮藏30 d 后,相对电导率迅速上升,上升幅度最大。‘奇花露霜’、‘桃花飞雪’贮藏60 d 后,上升速率加快,相较于‘奇花露霜’,‘桃花飞雪’在后期上升更快。说明长期低温贮藏对切花细胞膜透性造成了伤害。

2.4 低温贮藏期间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由图3 看出,3 个品种贮藏过程中花瓣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双峰曲线。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逐步降低的趋势,最低点都出现在未入库前。说明低温导致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贮藏10 d,3 个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快速攀升,之后缓慢下降。‘杨妃出浴’在30 d 时达到次低点,40 d 时达到次高值,之后缓慢下降。其余2 个品种波动出现较‘杨妃出浴’ 晚,在50 d 时达到次低点,60 d 时达到次高值,之后缓慢下降。

表1 贮藏天数对切花芍药品质的影响

2.5 低温贮藏期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3 个切花芍药品种贮藏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一致(图4),出现先降后升,平稳一段时间后再缓慢下降趋势。10 d 时出现低点,20 d 时回升。20~40 d‘杨妃出浴’花瓣内可溶性蛋白含量较稳定,40~80 d,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一直呈下降趋势。‘奇花露霜’、‘桃花飞雪’在贮藏20~60 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平稳,贮藏60~80 d,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迅速下降。‘杨妃出浴’可溶性蛋白降低早于其它2 个品种20 天。

3 讨论

水分代谢是影响切花芍药低温贮藏衰老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鲜重损失率是反映切花水分状况的指标[3]。低温贮藏期间鲜重的减少主要是失水量的增加。试验中切花芍药鲜重损失率呈上升趋势,说明在低温贮藏过程中花枝损失的水分一直没有得到补偿,形成水分亏缺胁迫。建议芍药低温贮藏中后期可尝试补水。

电导率是反映细胞膜透性的重要指标,电导率的变化反映出细胞受伤害的程度。本试验中,3 个切花芍药品种在低温贮藏期间的电导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且贮藏后期的电导率上升速率明显高于贮藏前期的上升速率。电导率上升反映了细胞膜透性增加及细胞内物质的外渗,暗示贮藏过程除水分以外的其他物质也所损失。细胞膜的破坏使鲜重损失加大,切花寿命缩短,开花率降低。

糖类是有机物代谢的中心,贮藏后期含糖量的降低反映了物质和能量的匮乏。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是导致切花采后观赏价值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4]。贮藏过程中3 个切花芍药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出现两个高峰。贮藏中后期,切花芍药的花瓣可溶性糖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推测贮藏后期,茎、叶中的糖类物质转运到花蕾中。

图1 低温贮藏对切花芍药鲜重的影响

图2 低温贮藏对芍药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图3 低温贮藏对芍药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图4 低温贮藏对芍药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花瓣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迅速下降。Shweta Sood(2003)[5]等发现衰老组织的可溶性蛋白逐渐下降,但也观察到在某个阶段蛋白质含量有上升的现象,他认为是由分解酶等新蛋白合成造成的。本试验切花芍药在贮藏期间10~20 d 出现了短暂的蛋白含量上升现象,可能低温贮藏导致与衰老有关的各种酶合成有关;‘杨妃出浴’40 d、‘奇花露霜’、‘桃花飞雪’贮藏60 d 后,因蛋白质大量降解而含量不断下降。

细菌、真菌可以加剧切花的衰老,加速切花采后品质下降[6]。在高湿环境下芍药极易遭受灰霉菌侵袭[7],即使在低温下灰霉菌也会蔓延[8]。本试验表明,在贮藏后期花枝感病率上升,花头生霉。原因可能是芍药花蕾的苞片、萼片处具有许多蜜腺[9],病菌易通过此处侵袭花蕾。贮藏前虽进行了洗蜜杀菌等处理,但可能存在多菌灵抑制效果不佳、杀菌不彻底的现象。此外,长期贮藏造成饥饿胁迫,导致切花体内缺少抵抗病菌侵染的物质与能量。

在1~4℃低温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切花芍药耐贮藏性不同。本试验对‘奇花露霜’、‘杨妃出浴’、‘桃花飞雪’进行了低温贮藏,通过贮藏后的瓶插寿命、开花率、瓶插寿命等指标衡量其耐贮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切花芍药的瓶插寿命逐渐缩短,开花率下降,瓶插寿命尤其是瓶插至盛花天数迅速缩短,切花品质降低。‘奇花露霜’、‘桃花飞雪’2 个品种低温贮藏60 d 开花率在66.67%以上,电导率在50%以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说明1~4℃时‘奇花露霜’、‘桃花飞雪’的安全贮藏期是60 d。‘杨妃出浴’贮藏40 d 时可保持77.78%的开花率,电导率在50%以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杨妃出浴’的安全贮藏期是40 d。超过安全贮藏期后,花枝严重失水,细胞膜透性加大,自身营养物质消耗加速,对病菌等抵抗力减弱,导致感病率提高、切花品质降低。

猜你喜欢

切花损失率飞雪
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5%以下
偶见飞雪闲吟
飞雪迎春到
棉花苗期雹灾损失定量分析
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研究初报
12部使用一年后最廉价转售车
第九朵桃花
延长瓶插切花寿命的技巧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切花新品种(三)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切花新品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