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回归之《融》
2021-07-23刘晓真
刘晓真
沈伟远乡去国26年后,以作品《融》强势回归。
有关《融》的演出信息和作品形式,在各大媒体报道中能看到一系列相同的关键词:上海国际艺术节、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沉浸式”整体艺术现场;《易经》的哲学表达、天圆地方;37名舞者、64个方格、64个展台;绘画、摄影、文字、物件、影像、声音、装置、舞蹈……①这些要素就像沈伟排兵布阵的棋子,以求方圆相契、动静得宜(见图1—图3)。
图1 《融》之布局图
图2 《融》之概念图
图3 《融》之思维图
从观众步入穹顶结构表演空间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观展活动,最外围也是整个作品的第一部分,称为“万物皆有灵”。64个展台相间而立,围拢出整个演出的圆形空间。展台上,有沈伟感悟时刻的心曲,有对日常光影的捕捉,有雕塑,有油彩的涂鸦,都是只言片语的状态,真实而细腻。
圆形场地内,大幅银幕构筑起四面闭合的方形体,随着演出时间的临近,开启了作品第二部分的影像展映,分别摄于2010年纽约和2021年上海两地的视频片段无缝衔接,演员们在公共空间里的即兴表演和冷漠的城市环境相映成景。
银幕拉起,进入作品的第三部分。方形场地上均匀摆放着64个4平方米见方的格子板,作为表演区。37名舞者错落有致地各据一格,随着音乐开始,先是素身起舞;接着,油彩从事先准备好的装置中倾泻而出,舞者以身着色,或在格子板上舞动作画,或在形态各异的装置中或装置上方即兴造型(见图4和图5);再两两共舞、整体齐舞,进而复归原位、状态如初。
图4 《融》
图5 《融》
整个作品结构和逻辑清晰、手段明了。37名舞者分别来自《舞蹈风暴》的明星阵容、广东现代舞团和谢欣舞蹈团,动作质感可想而知。笔者观演的全球首演场面火爆。几乎每个观众都充满着热望,他们或呼朋唤友、三五成群,或拉着旅行箱从外地直奔而来,这种火爆的场面里有沈伟的艺术号召力,有成功的电视节目所斩获的市场效应,更有众媒体的运作和宣传。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完整度和完成度很高,艺术效果和商业效应双赢的作品,让笔者多少仍有些沮丧。
在第三部分开始时,银幕拉起,灯光骤亮,64个方格和身穿裸色服装的舞者在整体的白色基调下,确有撼动人心的瞬间,那种纯粹如一的状态犹如圣境。然而,这种“圣境”转瞬即逝,情形急转直下,当观众自由步入方格间经纬交错的小径时,场面上流动起和作品无关的躁动气息。不时会有人窃窃呼唤:“谢欣在哪儿?今天没来吧。”“郝若琦,你好棒!”“哇,大朱在那里!”这些演员通过《舞蹈风暴》成为受人关注的舞蹈明星,也成了舞迷们打卡的风景。过道中人头攒动、摩肩擦踵,人们在转换观看区域时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避开正在舞动的演员,那种心情犹如在拥挤的菜市场,生怕碰掉摆在货柜边缘的土豆或苹果。当演员的身体成为猎奇的对象,艺术也就成了精美的托盘。当观者不得不在自己切身的杂念和演员身体造就的乌托邦之间来回切换时,作品所承载的内涵也就被消解了。
作品《融》的前身是2011年沈伟在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5500平方米大厅做过的“沉浸式”作品《分与合》(Undivided Divided)(见图6)②。其后又在旧金山演出(见图7和图8)。“沉浸式”表演近几年在中国演艺市场方兴未艾,较有影响力的是《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那种悬疑剧情引领下的舞蹈表演能够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让观众在剧情张力中感同身受。但《融》从一开始就在理念上处于制高点,它对观众的审美经验积累、艺术感受力和文化理解力天然地预设了很高的要求,这远远大于悬疑剧情所要求的观演准备。因此,当对作品的阐释和完成在现场交予观众时,“沉浸式”显示了它破坏力的一面,这大概是创作者始料未及的。
图6 《分与合》于纽约演出
图7 《分与合》于旧金山演出
图8 《分与合》于旧金山演出
与上述观演体验相比,让笔者更在意的是沈伟在《融》当中所体现的圆熟。这份圆熟属于他这个年纪该有的品质,也符合作品想要传达的“万物皆有灵”“一切且相连”“天地人为和”。但是,对创作意图的理解和接纳不等于对作品的满足。
成功的艺术家很少有自说自话、不与人沟通的,尤其是在当代表演艺术领域。观众们已经习惯了导演阐述、演后谈、深度对谈等沟通形式,附着在作品上的解说成了款款开列的仪仗,为作品保驾护航。《融》也概莫能外,作品的思维图呈现在入场口,直观明了。但就是这样一个逻辑清晰的结构讲述,对笔者来说,意味着未见到艺术作品之前被迫上缴了想要秉持的素面素心。要知道,素面素心其实充满了对作品的憧憬和尊重。
问题的关键在于,沈伟的圆熟把各种媒介形式的要素调配得当、手段清晰,然而,这是否就能够赋予整个作品以一种天地之间灵气运转的规律并揭示天道的秘密?走出剧场后,笔者在心里复盘整个演出,如果没有观众入场的干扰,三个部分能否有机地钩织出一种气象万千、意韵流动的图景,与创意导图中出现的若干抽象、宏大的概念做一种感官上的呼应?答案是无解。一种超然于物象的精神性追求,所谓羚羊挂角的意境,在剧场里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关于这种体验,笔者在沈伟的另一个作品《声希》中曾经得到过。当然,必须承认的是,艺术家的创作要一直打破自己的范式,如果以1992年的《不眠夜》、2000年的《声希》和2001年的《天梯》的观演经验来要求现在的沈伟,无异于让观众用怀旧的心情和审美取向来绑架艺术家的创新。同样,观众也没有义务全盘接受艺术家每个阶段的探索。
《声希》和《天梯》带有沈伟鲜明的个人语言风格,看似简单实则饱含了苦心孤诣的对身体技术的探索,其凝练和纯粹一方面通向动作与时间、空间及外在视觉元素所建立的方式路径,另一方面通向难以言说的精神境地。这两个作品从内到外都是自足的,无须借助过多的解说,也能让人感受到其绵长的意味,那是从动作的探索中生长出来的精神气质,是艺术家个人心性、处境和智慧积累发酵后的产物。《声希》的结尾处,演员走向舞台深处,悬空消失在锦鲤游弋的背景中,光晕幽微,很有一种神性的隐秘感,一切手段都是藏起来的,观众无从知晓。不独此处,整个作品的动作技术也是不易捕捉到的。
相比之下,沈伟在《融》中坦露得更多,无论是所思所想还是技术手段,笔者所看到的是痕迹,是靠文字建立起来的关联。进入整个作品的核心部分时,交予演员身体去完成“移动绘画”(moving paintings)的内容,就犹如洒落一地的碎金,熠熠发光。沈伟比普通画家更懂得身体运动的语言,比舞者更懂得绘事意绪的敏感变化,其身体作画的手段暗含着一种艺术创作的雄心,即用物质性的色彩和线条对抗舞动的“转瞬即逝”,37个演员就是37支画笔,用身体在画布上留下呼吸的流动痕迹,实现色彩在装置空间结构中的律动关系。无论如何,这种打通界域的卓越创造当得起沈伟所获得的各种荣誉。③但是,《融》的第三部分与前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非常微弱。虽然创作者花了五个月时间在海南闭关构思,形式化的结构方式让作品整体在表面上结合得自洽圆熟,但也仍然是他过去域外艺术经验的移植和重塑,空间上的回归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又一重轮回和成长。
后奥运时代,中国的社会环境急剧变化,当代艺术在城市化发展的公共空间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网络数字技术越来越缩小着艺术传播上信息不对称的差距。从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到上海穹顶艺术中心,从《分与合》到《融》,从2011年到2021年,笔者认为两个空间中的观众对现代艺术观念的接受方面并不存在10年的时间差。换句话说,《融》来得有些迟了。跨界、多媒体等形式并不能构成真正的艺术突破点,就创作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艺术家自省的深度和技艺的升华,否则,“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当代艺术领域里,远乡去国的艺术家至少有两类:一种是身在异乡,但以母国文化作为立足的根本,通过内心与外在环境的差异来不断进行文化的阐释和生发;另一种是身在母国,但精神上不断地出走,通过文化镜像的差异感激发思考和创作。我们对沈伟抱有极大期待的原因在于:他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本土培养的当代艺术家,在走向国际后成绩斐然,在异域环境中,文化上的自我是其立身的根本。那么,在他回归本土之后,那种自我观照的镜像其实会发生很大变化,但这样一种深刻的变化,在短短的五个月时间内是很难发酵的。至少在《融》中,除了编导形式和技艺上的圆熟,笔者并没有看出编导更加深厚的积淀。
此刻很想知道,沈伟站在《融》的“道场”里如何回望和评价《不眠夜》中的自己——那个困惑、焦灼却饱含生命力的青年?如果从湘江到珠江是沈伟的过去时,那么从哈德孙河到黄浦江也许是沈伟的将来时,《融》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拭目以待吧!
【注释】
① 参见: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EB/OL].(2021—06—17)[2021—06—18].https://www.artsbird.com/NEWCMS/artsbird//cn/cnnew/20210517/23364.html;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公众号:沈伟谈新作“融”:全方位的艺术现场指向未来.[EB/OL].(2021—06—16)[2021—06—18].https://mp.weixin.qq.com/s/mbqmf3jyvxo2e--UfLtq0Q;西岸|WEST BUND.[EB/OL].[2021—06—18]http://www.westbund.com/cn/.
② 参见沈伟舞蹈艺术网站《分与合》的作品信息:UNDIVIDED DIVIDED(2011);Concept,Choreography,and Visual Design:Shen Wei;Musical Score:So Percussion;Lighting Design:Jennifer Tipton;Video and Animation Technicians:Josh Horowitz,Layne Braunstein,Blair Neal;Costume Design:Austin Scarlett;Sound Design:Lawson White;Running Time:35 minutes.SHEN WEI DANCE ARTS[EB/OL].[2021—06—18].http://www.shenweidancearts.org/undivided-divided.
③ 2004年,沈伟获得有“舞蹈界奥斯卡”之称的“尼金斯基国际编舞奖”;2007年,荣获美国表彰创造性人才的最高荣誉之一“麦克阿瑟天才奖”;2019年,获得美国舞蹈节“2020年度编舞家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