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美育的重要性与实施路径
2021-07-23王凌焱
王凌焱
(北京工商大学体艺部,北京 100048)
自十九大召开至今,我国教育部启动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这一工作方向,实现对教育理论的创新以及教育实践的探索。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美育工作也应该积极实现美育的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性,实现学生整体艺术修养的提升。为此,文章将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对高校美育的重要性与实施路径展开论述。
一、三全育人理念内涵与重要价值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
(二)三全育人的价值
首先,“三全育人”彰显出党中央对于教育发展内在规律的充分认知,同现阶段国内高校思政工作的要求相一致,指明了高校应当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注重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
其次,注重全员参与。根据“三全育人”的要求,教书育人并非仅仅是高校教师的分内之事,而是每一位高校教职员工均应当担负起的责任,也就是说,不论是奋战在高校三尺讲台前的一线教师,还是高校的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均应当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通过秉承“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将确保高校教职员工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的同时,亦能够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再次,实现了多维度育人。从“三全育人”的内涵来看,其指出了教育工作的全面性、整体性以及系统性,因此,高校各个教学部门以及行政部门,均应当在实际工作当中贯彻思政教育理念,通过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整体联动,将育人工作融入日常工作的内容当中,从而确保学生更好地成长和成才。
最后,达成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从“三全育人”的要求来看,高校教职员工应当秉承“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此处所提出的“德”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而是对于以往德育教育的扩大,即,依托无微不至的思政教育融入,使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三观,使学生的智育水平、德育水平以及美育水平均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美育的重要性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美育能够让学生得以塑造美好的心灵,使学生审美能力得以提升,推动学生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将针对这三个层面的重要性展开一一探究。
(一)让学生得以塑造美好的心灵
所谓美,源自纯洁的道德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蔡元培倡导“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审美教育,将让学生的审美旨趣获得提升,使其能够对于社会当中的各类现象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评判,自觉规避丑恶,主动追求美,同时亦能够在这一过程之中让自身的灵魂得到净化、心灵变得纯粹、信念得到巩固,最终让其道德品质变得更加优秀。
(二)使学生审美能力得以提升
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美育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责任。高校美育工作不仅能够传授学生艺术技能,使学生能歌善舞,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到美的力量,从美中感悟人生。以“舞蹈赏析”为例,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时,可以从舞蹈的表演形式和内涵入手,分析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审美意蕴,潜移默化,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三)推动学生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1.让学生养成全面思考的能力。所谓的艺术形象,源自艺术创作者对外部世界的艺术化和形象化处理,其在实现对艺术形象创作的过程当中,均会对现实世界当中的事物加以参照,同时,这一创作过程以融入了艺术创作者自身的审美旨趣。可以说,借助系统的美育教育,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认识美、欣赏美,使其能够逐渐养成全面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2.达成对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提升的目的。通过美育教育所具备的移情功能以及调节机能,将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让学生在思维火花迸发的过程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美育的实施路径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美育的落实,需要精准设定育人目标,落实美育主体责任,全面推进美育工作,强化美育实践,打造实践平台。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实践,从这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促进高校美育的落实。
(一)精准设定育人目标
高校在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进程当中,必须明确树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改革工作理念,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路径,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进而让学生得以成为能够担负起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不论对于政党、国家,还是民族而言,唯有明确共同的理想信念,方可形成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让公众产生足够的想象力。有鉴于此,高校的教职员工必须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借助有效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对科学理想信念的树立,依托对思政教育活动效度的提升以及青马工程的实施,使学生得以接受全面的美育教育。
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内容,高校应当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塑造,使学生能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真正认同,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2020年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广大高校教职工应当把握这一教学素材,通过向学生讲解抗击疫情当中的典范实例,来帮助学生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让学生真正领会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赋能,让学生成为拥有真才实干的时代新人。高校应当鼓励广大教师实现对自身教育教学理念的探索和更新,注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养成。同时,高校应当积极推行课程思政,将思政内容融入于高校各个学科各个课程之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如艺术类的舞蹈公选课教学,除舞蹈作品的欣赏之外,教师应当向学生讲解各舞种的历史发展、文化背景,向学生阐述各类舞蹈的美学价值和作品内涵,以此来推进学生的审美意识,并达成对学生美育教育的目的。
(二)落实美育主体责任,全面推进美育工作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高校党委在美育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进美育工作。有鉴于此,高校必须意识到美育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设立专门的美育科研机构,安排专职美育人员,以此来达成提升高校美育教育工作水平的目的。如我校对美育工作较为重视,现拥有独立艺术教研室,教学涉及音乐、舞蹈、声乐、器乐等艺术专业。同时,本科学生必修一门艺术类课程方可毕业。此外、高校亦应当积极同其他兄弟院校谋求合作,以此来实现美育资源的共享,如邀请外校美育教师来校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艺术演出、与其他兄弟院校联合举办艺术联谊活动等。
(三)强化美育实践,打造实践平台
在高校美育工作中,不仅要进行理论方面的教育、熏陶,也需要通过美育实践来实现美育工作的飞跃。为此,高校应该积极为学生打造实践平台,使学生通过美育的实践来提升审美素养。以学校公选课《中外舞台剧赏析》的课程为例,学生在课程中欣赏到了各类风格的舞剧作品、表演形式及不同的舞蹈文化。但这些都是停留在认知层面。为了进一步巩固美育效果,还需要为学生打造一定的实践平台。比如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组织学生亲临剧场观摩演出等,这些实践机会,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舞台效果、亲近艺术,并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审美情趣、生活品位。所以,为学生打造实践平台,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提升美育素养。
四、结语
总之,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应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将美育置于重要的地位,在校园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建立“大美育”工作机制,明确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组织保障、激励机制等,为美育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积极探索美育的规范化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