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环境描写 增添作品魅力
2021-07-23胡善恩
胡善恩
导语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环境因素的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具有设置场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作用。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一文,就是运用环境描写的典范之作。我们就以此文为例,来学习在写作中如何运用环境描写。
课文品读
《孤独之旅》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节选。文章叙述杜小康随父亲到湖中放鸭,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和精神的孤独之后,在一场暴风雨后长大了、坚强了。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让作品充盈着独特的氛围。请看以下从文中节选的几个片断: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的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搀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
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时,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技法分析
小说中多处景物描写,不仅仅是在写景,而是融合了人物的主观情绪,或悲或喜、或明或暗,都与人物的心理感受息息相关。如“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样一个场景,犹如全景俯视,既写出了宏阔的环境,给人一种巨大的压迫感,又烘托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孤独和寂寞。为进一步渲染人物内心的孤独,作者运用感观描绘芦荡的景色,比如通过嗅觉展现芦荡的清香,通过视觉展现飞动的萤火虫,灵动的环境从反面衬托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人物内心的孤独,是一种抽象的心理感受。如何让读者能够理解这种抽象的感觉呢?作者巧用环境描写,以宏阔的场景渲染,用鸭子的恐惧衬托,这样读者便能透过景物,理解和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由此也就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当暴风雨来临之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在这样的场景中,杜小康去追赶鸭群。这里,作者设置了一场肆虐的暴风雨,又成了人物勇气与成长的衬托。而暴风雨过后,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蓝成这样的天空”,不仅是雨过天晴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杜小康此时此刻的心灵色彩,这种带有人物的感情与温度的景物描写,让读者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感觉,自然也就理解了杜小康的成长。
曹文轩说:“生成美的途徑尽管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并最容易收到效果的途径就是描写风景。”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创作理念,所以曹文轩作品的环境描写才会如此美妙。
技法讲解
我们在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可以用以下方法:
1.设置场景,让人物活动有依托。大千世界,人物、事件都有其活动、发生的场景。在写作时,开篇进行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范围或故事发生的背景,这样的环境描写能够为情节展开、情感抒发提供依托和铺垫。如《孤独之旅》一文,作者设置了“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的场景,展现了人物活动的环境,这样人物便有了场景的依托,而景物也因人物的活动而灵动,这样人物和景物交织,便能丰富写作内容,增添作品的魅力。
2.渲染氛围,让情与景比翼齐飞。氛围影响情绪,进而生成情感。为了有效揭示人物的情感,烘托人物的心情,有时要借助于环境描写来表情达意,情感便会显得真切动人、自然真挚。《孤独之旅》一文,作者为渲染杜小康内心的孤独,就采用宏阔的、无边无际的大环境来渲染人的渺小和孤独,令读者能够从这种环境中悟出人物的心理感受,能够让情与景融合,达到充实内容、突出形象的艺术效果。
3.营造意境,让作品充盈诗意。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意境,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正如王昌龄所说:“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其中最高的要求就是意境。”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一文,为了展现芦荡的意境,作者精选意象,如绿色的浪潮、空气里的清香、不知名的香草、飞着的萤火虫、浮在水面的水鸟等,这些意象组成了一个富有生机的芦荡场景,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美感。
4.描摹景物,让环境扮靓语言。环境描写是写作者的基本技能,就像一个绘画者,要学会妙用调色板。环境描写需要描摹景物的特征,还要精选景物以营造美好的意境,因而环境描写的语言,要经过精心的打磨。让自己的作品嵌入两三处优美动人的环境描写,你的文章便有了亮点。“天真热”和“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同样表达“天热”这一自然现象,两句话的表达形式不同,效果也有高下之分。不用说,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所在。
要恰当运用环境描写,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善于选择典型事物进行描述。根据作品的主旨,从生活场景、社会场景、自然万物中选取有用的景物来描写;二是善于精准描写写作的对象,准确地描摹其色彩、声音、形态等特点,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产生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受;三是善于发挥环境描写的“穿针引线”的作用,使之有电影“蒙太奇”手法之妙,层层叠加,推波助澜,达到凸显主题的效果。
佳作示例
怀念那条胡同
宋丹丹
推开记忆的闸门,走进如烟的往事。眼前依旧是那条饱经岁月风霜的胡同,那条承载着我童年快乐的胡同。
我喜欢走在胡同里,嗅着泥土的芬芳;喜欢在胡同里奔跑,去追逐风儿的脚步;喜欢雨后在胡同里,让心情一直平静下去;喜欢胡同的甜蜜、温暖和热闹。
夏天,大家拿着扇子、端着板凳,相约在胡同里纳凉。习习的晚风吹拂着檐角,传来了屋檐下熟悉的燕叫,大人们在石砌的路边下棋、打牌、唠家常。小孩子们则在一旁捉迷藏、踢毽子。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能感受到的只有温暖与甜蜜。
秋天,天气有些转凉了,街上的人也渐渐少了起来,可这条胡同依旧是热闹非凡。隔很远就能听见胡同里小商小贩的叫卖声,贪吃的孩子们早已嗅到了胡同里弥漫着的瓜果香味,拉着父母往胡同里跑。
冬天,小胡同又是另一番景象。一觉醒来,小胡同像披上了洁白婚纱的新娘,又像是粗心的農妇泼洒了面粉,到处白茫茫的。孩子们“吱呀”一声打开大门,便撒开脚丫子,闯进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一张张冻得紫红又写满快乐的脸庞,在冰天雪地的胡同里绽放着欢笑。孩子们追逐着,打闹着,雪团落在头发上、掉在脖颈里,哪管远处传来家长的责骂。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胡同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吸引力。夏天,人们宁愿窝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愿踏进胡同半步。秋天,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两旁商店嘈杂的音乐。冬天,孩子们缩着手,跺着脚,再也不愿意出去疯跑疯玩。
胡同,你到底怎么了?
沿着熟悉的路线,我再次来到那条胡同,可是眼前却再也不是那熟悉的景致:胡同旁边青砖的屋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商店和超市;青石板的小路也没了,换成了一条用沥青铺成的柏油马路。这是我熟悉的胡同吗?我茫然若失,我的胡同还能再回来吗?
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忽然心底传来一个声音:孩子,别灰心呀,回头看看!我缓缓转过身去,却惊奇地发现面前依旧是让我魂牵梦萦的胡同。“这是不久后的将来,你的胡同会回来的,一定会的。”声音再次响起。
“是的,我也坚信,我的胡同一定会回来的!”我朝天空大喊。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巧用环境描写营造意境、增强作品语言魅力的佳作。小作者写自己的童年,将童年的活动场景定格在一个小胡同中,用胡同里不同季节的景物、民风民俗来渲染烘托,这样“我”的童年便有了依托。文章也因特定景物的选择,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