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021-07-22莫海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8期
关键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中学

莫海云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个性潜能,促进学生发展从而形成完整的人格。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意味教育本质回归。教师尊重学生,学生自信自爱,才能促进个性的发展;教师尊重学生,以人为本,走进学生心灵,才能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教师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步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培养创新人才,是衡量学校和教师优秀的重要尺度。而尊重个性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国教学论专家胡可英曾说:“教育的伟大力量正在于发展个性,教育的最高价值也在于发展个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中心,由于受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兴趣、能力都会有个性差异,在育人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环境,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树立对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实现素质教育。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基础

自尊心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引发的自信、自爱、自重、自尊,并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具体表现为不愿意向别人屈服,不允许别人歧视和侮辱。一个有着正常自尊心的学生,会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合理地位,注意保护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当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会产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心理,比如,笔者曾带过的初一(2)班,在笔者的语文课堂上,关爱后进生在班上已成共识,后进生往往拥有优先发言的机会。后进生感觉到自己被关爱时,会重新树立自信,积极参与课堂。有时他们拿着大家共同讨论的答案代表小组发言,答对时,笔者告诉他们:“同学们都进步了,大家为你们高兴。”答错了,笔者会鼓励他们:“只差一点就成功了,我们们感受到你们的努力了。”无论答对答错,对于后进生,笔者多数情况下让全班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及安慰。后进生多多少少有些自卑心理,此时发言会提升他们自信心,让后进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给他们不同的表达机会,他们的自信心会逐渐树立起来。久而久之,他们不会因听不懂课而睡觉或者捣乱课堂,而是逐渐会回答問题,参与课堂生活,锻炼口语等能力。

在日常工作学习,教师应率先垂范,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示人,培养尊重、信任等爱的土壤,让学生的自信之树健康成长,学生就会变得活泼开朗,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如,笔者班上的后进生小吴、小梁多次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获得自信后,他们积极发挥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他们参加足球班,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勇于展现自我风采,并获得荣誉,又充满自信回归课堂。反之,当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与教育者的教育方向背道而驰,这一点后进生表现尤为明显。

有一次,后进生小李很气愤地跟笔者说:“某老师经常在班上甚至在其他班上说我‘这种人没用的,不诚实的人交不到朋友;现在不学习,日后生存都是问题。不是我不诚实,其实是他不相信我……到处伤我的面,这样看不起我,等着瞧……”这种挖苦、损害学生自尊心的教师,不可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主观评价会带给学生抑郁、躁怒等负面情绪,在这样的教师面前,自卑的学生就把自己包裹起来,自负的学生就会跟教师对着干,那还谈什么育人,更枉论挖掘他的个性潜能了。我们对那些不符合自己标准、期望的学生也要给予尊重,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师德形象,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也要用爱的目光发现他的优点,找到他的自信的生长点,使他的个性潜能得到发挥,促进他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二、教师要以人为本,树立尊重、平等的意识,才能更好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曾经,“师道尊严”长期根植于许多教师思想意识当中,在这种师道尊严的思想主导下,某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教师总是放在主体地位,师生关系难以平等,师生沟通出现困难。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教育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道尊严的某些弊端不仅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也影响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时代呼唤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意义上享有平等的权利,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师生之间才能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愿意接近教师,跟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此时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渴求,发现他的个性特长。早几年,有一个叫小吴的学生,家境不好,单亲家庭,母亲独自抚养他,他是在别人歧视的目光中长大的,在班里,同学对他冷嘲热讽,有时甚至侮辱他的人格,但他却不当一回事。一个丢失了自尊心的孩子,说明他的生命早期没被平等地对待过,没被尊重过,但这一切并不是他的错。了解他的生长环境后,笔者决定从小事做起,平时对他事无巨细都嘘寒问暖。或许是笔者对他的关心与肯定,让他树立起对生活对学习的信心,慢慢地,他愿意接近笔者,竟热切地盼望做语文科代表。笔者考虑到他的语文成绩不错,有学语文的天赋,就答应了,关键是想给他一个承认自己,接受自己,证明自我价值的机会。他做了科代表后,获得了教师与同学的肯定,工作很尽职,上课表现也很积极。慢慢地接触他之后,笔者发现他是个感情丰富细腻的学生,是个朗诵的好苗子,笔者想发挥他的特长,鼓励并指导他朗诵,最终他在代表班级参加校园“在阳光下成长”的语文朗诵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有了这次成功的体验,小吴渐渐地自信起来,逐步找回了自尊。生命之树有了主干,他的性格开朗了许多,之后在各类学习活动中,他都能勇于展现自己的个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成长得更快更好。

三、教师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否定性思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发展人的个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应从个性化出发,并让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发展,没有个性,创新无从谈起。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才能走出标准样式的教学模式,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引领者,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化中的独立性、创造性等培养,教师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否定思维,破除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教师的依赖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指导质疑之法,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例如,教学《蒹葭》这一课时,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伊人的高洁形象和诗歌的思想内容,笔者有意识地营造提问的课堂气氛,抛一道开放式的题目:主人公矢志不渝追求伊人,为什么没有成功?有的学生说:“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门不当户不对。”有的说:“封建家长制的扼杀,他父母不喜欢。”……这些的问题引导他们发散思维,让他们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展开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引发对课文探索的积极性,发表独特的见解,展现自我风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他们的个性良好成长。

教育的核心是人,它的重点是人的关怀、解放和发展,我们要视人为人,教人成人,没有个性就没有人的发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促进学生有个性而全面的发展,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中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谈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策略技巧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