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根生活,化繁为简

2021-07-22禤乐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8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启蒙日常生活

禤乐甜

【摘要】小学科学对小学生的科学观有着启蒙作用,是对生活中一些科学现象的发现过程,也是生活经验的一个积累过程。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开展中,科学教师若能着眼于生活本质,用生活当中的平常事例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规律,探索科学原理,那么,科学课堂教学必定事半功倍。

【关键词】科学课堂;日常生活;启蒙;乐于学习;积累生活经验

科学,一个大而繁的名词。“宇宙黑洞”“空间气流”“火箭发射”“摩擦发热”“热胀冷缩”“物种进化”……这些都属于科学范畴。而在小学科学课程里面,要将这些范围广、种类繁杂的知识明明白白地教授予接受能力有限、见识和经验尚浅的小学生,显然是个巨大的挑战。假如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虽然课堂秩序得到了保证,但是学生们听课味如嚼蜡,对该学科涉及的内容一知半解,还会因为科学技术与自己十分遥远而丧失了学习的热情。然而,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启蒙学生的科学知识,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如何根据教辅材料的编排进行有效的科学学科教学?如何让学生既乐于学习科学又容易消化理解?这是科学教师最为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回归生活,拉近距离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比较少,对于“科学”这一词的感知往往只停留在“神州火箭升空”“载人航天飞船”等方面的高科技上,认为科学是遥不可及的。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科学问题,人类甚至利用一些科学规律进行发明创作,大大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科学课教学的时候,不妨从生活中入手,让科学这个“高大上”的形象从学生们心中的“神坛”上走下来,拉近学生们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们知道,生活中处处充斥着科学的“神奇力量”,消除学生们的心理隔阂,继而燃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探索宇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简单地理解“火箭为什么能够升空”这一问题,笔者特意带学生到学校的“健身娱乐”区玩“跷跷板”和“荡秋千”。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火箭”,想要“升空”的话,就需要自己用力蹬脚或者别人从后面用力推。学生们玩得热火朝天,笔者再适时地进行点拨、总结。通过玩耍,学生们轻松快乐地理解了“助推力”这个词语,随后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有科学原理的体现,科学家是把这些科学原理应用到伟大的发明创作之中,让普通老百姓叹为观止,甚至是被“吓唬”住了。假如科学教师能联系到生活实际,褪去科学当中这些繁杂的“外衣”,恢复科学原理本质、单纯的“面貌”,大部分科学问题,小学生也能简单消化理解。

二、紧贴生活,勾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都已经烂熟于心。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学,我们都以引起学生的學习兴趣为首要任务,只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而小学的科学教学,担负着学生科技创新的启蒙重任,当然也不能例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普遍带有极其强烈的好奇心,只要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就能容易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那么,如何才能引起学生们的科学学习兴趣呢?“生活是一位伟大的推手。”生活中隐藏着许多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契机,而这些契机很可能就是点燃学生兴致的“助燃料”,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些契机,合理地运用到课堂上,往往能收获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代代相传的特征》这一课前,笔者特意上网剪辑了电视剧《甄嬛传》里面的“滴血认亲”片段,以此来导入本课。当笔者播放视频片段的时候,课堂上顿时“炸了锅”,学生们看到电视剧出现在课堂上显得既意外又兴奋。观看完后,笔者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们讨论:为什么两次“滴血认亲”结果会不一样?“滴血认亲”真的靠谱吗?学生们延续着心中的兴奋劲,思路也一下子被点燃了,语言也丰富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意见,课堂显得非常活跃。科学课堂本身就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为了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悬念。因此,笔者承接着这股热烈的气氛,抛下一个“诱饵”:“其实,不用‘滴血认亲这么麻烦又不靠谱的方法,笔者知道有一个人一眼就能帮人‘认亲。”学生们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都带着问号看着笔者。笔者接着播放了电视节目《最强大脑》的其中一个片段。片段中,一位来自香港的少女能够根据几个月大的婴儿长相,从50对随机乱坐的男女中匹配出婴儿的亲生父母。据笔者所知,六年级许多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个节目,有些学生还经常议论节目的内容,往往是看完一期便热切地期盼着下一期,所以片段一播放,学生们的兴致再一次被推向巅峰。在惊叹声中,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笔者提出的问题:这位少女为什么看一眼就能找出婴儿的亲生父母呢?这为学生们弄清楚课题的重难点指明了方向。

诚然,这些电视节目的出现只是一些“恰巧”,然而,它们源自于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所喜爱,更为重要的是为小学生所喜爱。既然这些“恰巧”能够为我们课堂上所用,能够勾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何不紧贴生活的节奏,让这些“恰巧”变成我们课堂上的“必然”呢?

三、联系生活,发现探索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育大纲》指出,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但是,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等局限,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而知识的选择性不太理想。因此,在科学课堂的讲授中,教师不得不考虑学生的这些情况,进行周密的课堂设计。幸好,生活里面蕴藏着许多启示。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题,选择学生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他们熟悉的一些例子,引导学生发现例子当中隐藏的科学现象,探索这些现象当中包含的科学启示。这才能让小学科学课起到根本的启蒙作用,也是小学生累积生活经验的重要过程。

在教授《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笔者做了一个小实验:用电热水壶装满水,然后通电烧水,水沸腾的时候溢出了热水壶外。这是一件平时生活中经会发生的事情,学生们也已经习以为常,并没有反应过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当笔者出示问题“为什么装满水的水壶烧开后水会溢出来?”时,学生才一下子反应过来,开始七嘴八舌地探索缘由。笔者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观察、讨论,领悟到“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接着,笔者再播放一段短片:架桥工人在修筑桥面时,每隔一段就会空开一小段裂口填入沥青。有了前面实验的指引,学生们明白了“热胀冷缩”的科学原理,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架桥工人这么做的原因所在。然后,笔者再指导学生寻找生活中与“热胀冷缩”有关的事情,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再例如,在讲《温度的差异》时,笔者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寒冷的冬天,当我们站在室外说话时,嘴里会冒出白雾。这件事情大多数学生都曾做过,但是在学生的眼中,这只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从来没有深究过白雾产生的原因。笔者让学生用双手放到嘴边,对着双手呼气,感受手心的温度。通过一个小小的实践,学生们知道人的嘴巴呼出的气比较温暖,再提醒他们冬天的室外温度很低。于是,学生们就能顺理成章地理解“温差”一词,之后笔者再让学生发现生活当中利用温度差异的事情,学生们的探索热情瞬间被点燃了。

综上所述,科学所涉及的领域复杂繁多,然而,无论多么深奥高深,我们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寻到它的踪迹。所以,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应该立足于日常生活,由浅入难,化繁为简,拨开小学生心中“望而生畏”的疑云,让科学的概念回归到日常生活当中,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例勾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身边的科学规律,建立学生的生活常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此,科学课堂上,科学教师既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容易理解,科学课也就能达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启蒙日常生活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