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我想转学”

2021-07-22焦铭

心理与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归因考试心理

焦铭

老师,我想转学,我讨厌这所学校,我不要继续待在这里了!”学生小A被班主任带进咨询室的那一刻,就开始哭诉。

待小A冷静下来后,通过交谈,我得知她毕业于市重点初中,是班长,级部前10名的优等生,同学羡慕的对象,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带着一堆光环来到了高一,来到了这个“高手云集”的地方。在这里,她只是40多名孩子中的一员,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一切显得平平无奇。对比之下,失落感倍增。

小A的父母一向十分看重她的成绩,小A告诉我,她的爸爸妈妈经常对自己说,他们后半生的希望就全靠她了,她必须名列前茅,考上重点大学。当父母得知她升高中以后成绩不理想时非常生气,经常好几天都冷落她。

面对不满意的成绩,面对“普普通通”的自己,面对家长的愤怒和冷落,小A开始怀念以前的学校和自己。

优等生的心理健康未必优

在人们心中,能升入重点中学的学生都品学兼优,都是能上重点大学的“种子选手”。这种固有印象导致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优等生在身心和人格上都应该比其他学生更加健康和健全。所以,他们不可能有什么烦恼或者心理问题。就好比成绩普通的学生听见优等生抱怨成绩,会觉得他们在故意炫耀,而不是真心烦恼。也好比当优等生做出一点点“出格”的事,比如迟到、早退、没按时交作业,都会让人惊讶不已。其实,优等生也是人,也有烦恼。而在我所接待的很多优等生中,他们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普通学生,因患抑郁症而休学的学生,优等生不在少数。

优等生容易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优等生对自己一直有着高标准、严要求。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优等生大都有较高的目标定位,他们对考试成绩高度重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最后一搏,一旦考试失败就备受打击,心情非常低落,开始焦虑、担忧下一次考试。

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因为在以往的学习中总是春风得意,有些优等生会骄傲自大,目空一切。这种自大心理使得他们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当经历考试失败时,强大的自尊心受到冲击,从而开始由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转化为自我怀疑、自我怨恨。当怨恨在心中结成块垒,他们就很难悦纳自我,由极端的自傲心理转化成极端的自卑心理。

重视细节,追求完美

优等生大多都是重视细节、追求完美的,比如在交卷前会反复检查,像是一种强迫行为。优等生把自己当成一件“产品”。所谓完美,是他们制造“产品”的态度,这意味着绝对,意味着“市面上”(也就是考场上)不应该有比自己更好的“产品”,只要稍有瑕疵,就等同于失败无异。

所以,一些优等生哪怕成绩非常好,也从来没有体会过学习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他们永不满足,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完美中的完美,久而久之,生活就失去了乐趣,抑郁就会找上门。

如何帮助优等生打破心理困境?

学生要先自我调节

1能归“零”,善归“零”

有归“零”的心态,才不会在不顺时过于怀旧。不论过去“辉煌”还是“低落”,都是成长的一部分,生活本身并没有成功与失败之分,只有智慧之说。“成功”,给我们启发;“不成功”,给我们经验。不过于沉迷过去,纠结过往,才有更多的精力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2合理归因,坚定信心

心理学上有一种著名的韦纳归因理论,人们对行为成败的归因可总结为以下几方面:能力,努力,机遇,任务难度,身心状态和其他。研究表明,当一件事情发生后,如何归因,将影响个体再次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如果把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就会增强个体行为的动力,因为努力是可控的;如果把成败归因于能力、任务难度等,就会降低行为动机,因为能力是短时间内难以提升的,而任务难度又非自己所能左右。

所以,成败面前,若想增加行为动力,就要试着将原因归为不稳定的、内部的、可操控的因素,只有这样,个体才会愿意去做、敢于去做,才有可做的。同樣,面对失去“光环”的不平衡,应科学合理地归因,坚定信心,勇敢地往前走。

3改变自身,适应环境

进入新集体后,可能你不再是“舞台中央的那颗星”了,可能周围没有同伴的围绕,耳边没有老师的称赞。但这本身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影响,因为不止你一个人有这种感觉,真正影响你的是你对这些变化的看法。

当理想与现实出现落差时,有两种办法可以缓解。一是改变环境,二是改变自己。可能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改变自己真的好难!”可与改变环境相比,哪个更容易?

改变自己,也不是很难。或许你前段时间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了,所以一时间达不到,那么你不妨重新确定努力的方向,降低目标,找准榜样。然后对照榜样,把失败当成机会,将烦恼当成考验,然后逐步卓有成效地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加适应环境。

家长的改变不可或缺

前文我们讲过,优等生往往非常重视细节,追求完美,对自己的成绩有非常绝对化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他们自己主动提出的吗?不尽然,大部分都是家长从小灌输而成的。比如像小A的父母那样,直言自己后半生的幸福全靠孩子的好成绩,孩子成绩好的时候到处夸,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批评唠叨,甚至打骂、冷落。

实际上,你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就是你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父母经常容易把自己的问题看成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创造了问题,然后把它投射到孩子身上。

如果你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总忍不住用完美标准来要求他,首先要做相反的事—审视你自己。先想想你自己是不是完美的,再想一想,我的孩子有问题,那是谁的问题呢?谁让一个孩子有了问题?

身为家长,你需要知道四件事:

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是全方位的,成绩只是其中一方面。

要给孩子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认知,有时候璞玉和丑石,只是看的角度不同。

要帮助孩子建立坚强有力的、可持续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同。这要求你充分接纳孩子的优缺点,不要在爱里讲条件。只接纳成绩优秀时的孩子,而不接纳成绩不优秀时的孩子,这不利于孩子建立自信,后果就是当他的成绩不理想时,也像小A一样失去了自信的理由,被轻易打垮。要让孩子知道,你优秀是我的孩子,你不优秀,身为家长会陪同你一起渡过难关。

最后,当孩子遇到问题,你又束手无策时,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成绩是小,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大。

猜你喜欢

归因考试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心理小测试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