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化学习:“五育融合”视角的学校德育“升级”

2021-07-22徐谊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6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学校德育道德

徐谊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当前学校德育中的问题在于:一是德育外在化,即道德实践不是一种出于主体需要的、由内而外的自然的选择;二是德育知识化,把德育外在于智育,试图把德育内容与要求额外“注入”学科教学,而不是真正让我们老师明白每一门学科它自身承担的“育人”任务,让德育从学科中自然“生长”出来;三是德育断裂化,如果德育活动不能遵循“连续”,德育实践不能聚焦“过程”,那么学生良好德行的养成,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注定就是句空话。

从“教育体系”的角度,“五育并举”的提出,意味着原有“五育”各自的“德育体系”“智育体系”“体育体系”“美育体系”和“劳动教育体系”等,都将以“五育并举”为新背景,重新建构为“德育新体系”“智育新体系”等,这也就意味着,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建立新的底层结构,新的实践逻辑,从系统的角度去重新规划、设计和实施德育。如果说,“教为中心”的“要素主义”让我们德育外在化、知识化和断裂化,那么“学为中心”的“系统思维”也许是走出德育困境,解决德育“痼疾”,让德育实现“升级”的根本出路。

一、問题化学习视角的学校德育

问题化学习,就是通过系列的问题来推动持续性学习行为的活动。它要求学习活动以问题的发现与提出为开端,用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可持续的问题系统贯穿学习过程和整合各种知识,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追求学习的有效迁移,实现知识的连续建构与能力素养的逐步形成。

在教学情境中,问题化学习提出了“以学生问题为起点、以学科问题基础、以老师问题为引导”“以学习为中心”“三位一体”问题解决的“首要原理”(见图1)。它突出强调了是行为———学习,而不是人或物———学生、教师、教材,是课程实施、课堂教学的中心,即问题解决。同时,由于“以学生问题为起点”,使课堂成为一个“非平衡态”的开放的系统,打破了单一的目标导向的“教为中心”的结构,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兼顾目标与结果的真正的“学为中心”的模型。从而让“问题”(而不是老师)成为课堂主要的驱动力和新能量,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充分激发,元认知与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协调发展。

另外,问题化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学习,强调系列化问题的解决。问题系统是指在一个整体中具有内在关系的诸多问题所构成的问题集合。组成问题系统的两个基本依据是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学科课程中,通常是指一门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具有内在联系,这种内在的本质联系就构成了这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规律,则包括符合学生当前年龄特点的认知规律,也包括特定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因此,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学习最主要体现为:一是知识结构的优化,二是学习过程的优化,三是认知模式的优化。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问题化学习显然不是仅发生于课堂这一场景,而是发生于学生生活的全场域;也不仅存在于智育领域,也普遍存在于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就德育领域而言,其价值取向与实践方式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新思考和新“升级”。首先,问题化学习提出以学习为中心,强调了学习既包括对外部科学世界的求知,也包括对内部心灵世界的求索,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学习,建构起的是作为人的完整的意义世界,而不是功利化、工具化的知识世界。其次,问题化学习中的问题,既包括了学科领域的问题也包括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它让知识获得也包括道德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真正让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道德与生活合二为一,也让学校德育与智育融为一体。第三,问题化学习“以学生问题为起点、以学科问题为基础、以老师问题为引导”的首要教学原理,突出了学生自我系统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让德育首先表现为学生有目的、有意向、主动的道德实践,让道德养成真正具备内源性、可持续、可生长的驱动力;另外,首要原理所内含的“三位一体”的问题提出与解决,又很好地实现了我们德育所要培养的具备理性精神的目标,即孩子既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又承认并尊重他人的独立性,能够遵守公共生活得以正义的公共规则,并把这种追求正义、平等、合作的公共生活的理性看作是形成社会信赖的基础。最后,问题化学习突出强调了问题系统和问题系统在解决在学生知识获得、技能提高和情意发展中的作用,即把学习和发展视作是生命体成长的连续过程,是身心从不成熟到成熟、认识从低阶向高阶持续“进阶”的过程,很好地解决了学校德育如何提升系统性的问题。总之,问题化学习让我最终确立这样一条对德育工作的信念,即道德养成的过程就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自主选择: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德育“打开”方式

“以学习为中心”的“问题化学习”方式,重点不在于通过老师来设计质量优良的教学问题,而在于发展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学会追问并持续探索、学会甄别并聚焦核心问题、学会自主建构问题系统、学会合作解决问题、学会自主规划及反思问题”的自建构学习系统。因此,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德育,在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部影响在学生良好德行养成中的必要性同时,更强调学生自我教育在价值内化、信念生成中的关键性,即把自我教育置于外部教育之上。同时,问题化学习还提出,真正内化为恒定价值观并自然外显出的良好德行,最终来自于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与自然的选择,而学校德育,归根到底是成就能实现自我教育的学生。由此,问题化学习把“自主选择”作为学校德育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起点,让个体道德行为的发生,建立在自我“价值判断”和“自主选择”基础上,从而切实避免把德育简单化为宣传说教。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首先,目标制定上的“分层次”,把行为内容和标准分为“禁止、规范、倡导”三个层次,“禁止”是红线,“规范”是底线,“倡导”是高线,学生可以选择“底线”,但不可以碰“红线”,然而学校和老师更期待的是他能够主动选择“高线”,学生的“自主选择”使德育回归教育的本原,教育的本原就是主体精神的培育,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其次,德育实施上的“全场景”,即“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校外有组织的活动”“校内有组织的活动”“校内自主活动”“课堂内有组织的学习”六大德育场景,促进学生在“外省内注、躬行实践”实现“知行合一”。

三、系统设计: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德育“建设”方式

問题化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的发展置于其生活的全时空,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要素。因此,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德育,必然也是作为学校一项长周期、系统化、精细化、一致性设计与训练的工程来实施。就其系统框架而言,它包括德育的应然目标(道德榜样)和实然目标(行为标准)、德育场景(真实生活)、德育方法(躬行实践)、德育过程(反思调控)、德育结果(自我实现)。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基于应然和实然的德育目标,实现了教育外部影响与个体内部选择的统一,让道德不再是外在的知识概念或是不可实践的美德;基于个体真实生活的德育场景,重新构建了学校德育的实施路径,让德育在全时域、全场域下发生;基于自我躬行实践的德育方法,让德育不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成为真实场景下的“做人”;基于自我反思控制的德育过程,融通了智育和德育的边界,让学习动力、元认知和认知能力通过自主规划、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获得全方位的提升;基于个体自我实现的德育结果,让德育评价建立在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而不是外部规则标准的执行,更不是纯粹的学业表现上,即德育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更好,让他们知道怎样能够变得更好,而不是辨别好坏、甄别优劣。显然,在这一框架中,无论是目标还是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了整个德育行动的主轴。就具体的实施而言,学校依托两本自主修炼《手册》,小学学段的《金猴成长手册》与初中阶段的《梦想修炼手册》,培育学生的个性品质、学习内驱、元认知能力、动手实践、认知思维,实现家校共育。

四、融合实施: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德育“行动”方式

从2016年开始,我国中小学起始年级开始采用教育部统编的《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材。部编版的《语文》,“具有体现核心价值观、科学性、时代性与‘接地气四点特色”,内容上更贴近学生生活,更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更关注学科的育人价值。而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更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倾向于儿童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更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地”。可见,更加注重学科育人,更加重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成为课改深化、课程完善的重要思考。事实上,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不同学科都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并把它作为制定学科课程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层面德育要素的整合,特别是内容的综合和融合提供了更为有利和有力的条件。实践中,问题化学习在建构学习者培养目标体系基础上,主要依托两条主要途径实现德育内容的综合。首先,依托《道德与法治》开发建设校本化的主题综合课程。例如,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一共包括了四个单元,具体为“我们是小学生了”“校园生活真快乐”“家中的安全和健康”和“天气虽冷有温暖”。在第一单元“我们是小学生了”中又设计了“开开心心上学去”“拉拉手交朋友”“我认识您了”和“上学路上”四个话题。事实上,同步的《语文》课本的第一个单元主题是“我上学了”。由此,基于问题化学习“向外”和“向内”学习的要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基础上,开发建设了配套的主题综合课程,把学科学习、主题教育、德育活动等完全融合在一起,通过问题化学习的方式系统实施,从而让所有学科老师“卷入”,让德育成效最大化。其次,把学段学生培养目标、德行训练重点与学校主题教育、德育实践活动等进行融合,设计并实施“小学期课程”。所谓“小学期课程”,就是以课程的要求,以问题化学习的方式,以强化自我教育、团队合作、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探究精神为重点,多学时、长周期的主题活动方案。它是对学段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化、序列化和系统化。

总之,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德育始终相信,“大学之法,防范于未然。”最好的德育不是等问题出现了,有一个“工具箱”“百宝箱”去应对、去解决问题,而是从一开始就考虑怎样不让问题产生,而最佳的策略是让孩子从小学习并最终能够自我教育。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学校德育道德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