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劳技学科育人价值的途径
2021-07-22张红妹
劳技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以操作性学习为主,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独特的创新思维、坚韧的意志品质等责任。可是,劳动教育被淡化了许多年,劳技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摆设或走过场,口号喊得响、行动似蜻蜓点水,很多学校、教师将劳动当做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导致劳动被学生认为就是一种低端的、没有前途的工作。最近两年,国家重视劳动教育后,很多教师又过分重视学科中的技术含量、技能训练,有的甚至以职业教育的高度来要求学生,将劳技学习与职业教育等同起来,也使部分学生对劳技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直接影响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阶段一门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的基础型课程,是技术学习领域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让学生经历需求、设计、制作、评价、改进等技术活动,理解技术设计的内涵、加工与制作的工艺过程,在技术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的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不屈不挠、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信心和意志,良好的合作精神,主动关爱自然、珍视生命等。
一、结合课程,分析数据,厘清目标
我们劳技教师学习提升信息技术的能力,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未来技术之星做基础工作。但是我们怎么获取学生对劳技各学科的反馈意见呢?相关部门开发了问卷之星,能通过后台计算、分析得到。我在2018年和2019年两学年中,对部分学校的初、高中学生做过问卷调查(见表1)。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发现对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如电子、电工、金工、木艺、布艺、实体设计等这些课程与国家紧缺的技术人才息息相关,芯片、软件开发、智能控制、精加工等领域,都与我们中心开设的课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将表现出众、有这方面爱好的学生留档。劳技学习结束了,老师可時时关注这些学生,通过双休日召集辅导、培训、微信或钉钉发放学习资料等,再让他们参加市劳技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些对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我们给予跟踪、辅导,他们在劳技竞赛中崭露头角,引发了他们对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或多或少影响到这些学生大学选择的专业,甚至未来的职业。这些成功的案例,引发我们对劳技教育目标的思考,促使我们劳技教师厘清学科的育人目标,更好地为学科发展而努力。
在2018年教师节举办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陈宝生部长表示,“从今年起要狠抓劳动教育。要推进教育法修订,将劳动纳入教育方针。要加强引导,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督导评估中。要防止劳动教育中的娱乐化、形式化、惩戒化等问题……”
在新时代,如何改变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弱化乃至缺位的现状,使其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近两年里,上到国家、下到学校都开始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更是重视,组织落实好初、高中学生到劳技中心参加劳技学习,中心老师认真开展教学,一丝不苟,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学会本学科技能、高质量完成作品。有时,碰到不认真的学生,师生之间会产生一些分歧,学生认为他长大了不会从事这项工作,他无须学;而老师本着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初心,一定要学生学。也有课程老师会强化式训练学生的技术,如电工电子课程中的焊接、布艺课程中的手缝技术、金属加工中的锯割技术,对质量不达标的学生,老师要求一遍又一遍地返工或拆除重做。劳技学习从走马观花式步入了另一个极端,几乎成了职业性的劳技学习,这多多少少引起了学生的反感,从而降低了劳动兴趣。所以,我们在劳技教学中,必须要理清劳技学习的目标是培养本课程的技术工人还是让学生通过劳技学习体验劳动过程。
二、学习课标,开展教研,改进教学
厘清了劳技教育的目标后,劳技教师就不会把劳技教育当成职业教育。劳技教育虽然也教技术、技能,也注重动手实践和操作体验,但其要求有别于职业教育。那么,我们怎样更好地把握劳技教育的目标呢?在《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到: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劳技学习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是培养学生通识性的能力。为了转变教师的课程理念,我们劳技中心加大了开设校级、区级公开课的活动,通过集体教研探讨课堂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和育人目标有无偏离;要求教师参加市级平台劳动技术课程的学习和研讨活动,邀请市教研员、专家来校开设讲座。通过学习、交流、展示,老师的课堂教学开始重视激发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和研究愿望,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其主动、有效地参与设计作品。其次,我们老师的课开始加强学生参与课程学习、作品设计的全过程,以参与体验完成为主、注重质量但又不纠缠于质量。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微视频展示、图片展示、历届学生的创意展示等,打造生动、有趣的劳技课堂,让每个学生有兴趣、有志趣地经历设计、体验方案形成及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或许,有的学生技能质量不是最好,作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但学生在整个劳技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动手、动脑、设计、制作等,获得的经验比一遍又一遍返工做到达标要有效、有意义。
学生在劳技学习中,我们老师不再以牢固掌握技能知识、严把质量关为目标。如布艺课程,学生的缝针线迹不均、歪曲;电工课程,学生的焊点有大有小、锡层不均匀;金工课程,学生的锯削尺寸误差大等等,我们不再单一以质量为基准来强化训练和评定成绩,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劳动兴趣、劳动积极性,引导他们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切实增强荣誉感!而学生,通过劳技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劳动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我们通过问卷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客观分析,及时诊断学生的学习情绪、积极性、态度等,教师及时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并能跟踪好有特长的学生,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三、借助技术,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劳动技术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摇篮,为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如果我们专注于以教材为核心的技能、技术,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爆炸式的推进,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可能无法适应和追赶知识技术的快速增长。因此,劳技教学应及时整合课程资源,将国家、世界上的新技术融进当前的教学中,并让学生在技术活动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自主探究新问题,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劳动技术各课程都彰显着技术的品质,我们可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环境,编制适合于劳技学科信息化的教案及课堂实施方案,能将各类教育资源与日常教学进行整合并合理应用。老师利用教育资源的目的是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电工课程中的焊接技术,网上有很多视频,有手工焊,有机器人焊,要不要介绍机器人焊接?怎样合理選择?因为生产各类电子产品的环节中有机器人焊接,我就挑选了不同种类的机器人焊接微视频,并在焊接种类中播放,让学生观看和思考:机器人焊接,速度快质量好,还要不要手工焊?说说理由。通过交流,学生明白研发产品、维修产品还需要手工焊。手工焊,网上有一段专业人员的焊接视频,包括工具和焊接材料的介绍、焊接步骤的演示、优质焊点的特征、劣质焊点的特征和修正方法、焊盘和工具的清理等。这段视频的时长为20分钟,如果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播放,那么这段视频就占去了一半的时间,让学生从头至尾看一遍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降低对焊接的兴趣。怎样使视频达到高效?我采取了以下方法:焊接四大步,将其拍成微视频,先慢镜头将四个步骤分开,再是正常焊接速度,总共15秒时间;难点是焊锡量的把控,其实就是焊接质量问题,把控不好,过少就是虚焊,造成电路时通时断;过多,引起电路短路或浪费材料,我就用录屏软件截取优质焊点特征、劣质焊点的特征及修正方法。既节约了时间,又使视频在教学对应节点出现,应时应景,充分发挥微视频为教学服务的特点。学生通过微视频学习,焊接质量得到了提高,对不达标的焊点修正,主动想办法改进,且创新点子颇多。如对于焊锡量过多的焊点,学生不借助吸锡器,采用先熔后吸、反复剔除的方法,锻炼了速度与左右手的协调能力,也提高了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劳技中心开设的所有课程,不是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劳动者,也就是电工课程不是为培养电工工人、木艺课程不是为培养木工工人、金属加工不是培养机械加工工人而开设的。学生参加劳技学习主要是体验劳动的过程、劳动的艰辛,在劳动实践中获得基本的劳动能力。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是AI工程师、建筑工程师,还是数学家、歌唱家、舞蹈家,都能有一定的创新设计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质疑批判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这就是劳技学科的育人价值所在。
张红妹简介:
正高级教师,1967年11月出生,教龄34年,上海师范大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高级维修电工。曾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全国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全国电视公开课评比二等奖、全国录像课评比一等奖、“一师一优课”市优课,上海市劳技录像课评比三等奖,开设了25节校、区、市级公开课;区内外开设讲座12次,主持和参与区级以上课题7个,发表和获奖论文共60余篇,出版劳技专著2本《劳技教学的额探索与时间》《磁性课堂———劳动技术课就这样上》,参与《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上海市初中劳技教学要求》、高中通用技术《现代家政技术》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写了《电工》《家用电器》《手工纸艺》三本校本教材。曾获上海市优秀劳技教师、松江区园丁、松江区学科名师首席教师、区优秀指导教师、区优秀骨干教师等奖励。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专家库成员、《中国教师报.课改专栏》特约编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劳技学科导师、海南省“国培计划(2019)”授课专家、河北省“国培计划(2020)”客座专家。疫情期间,到社区做志愿者、参加市教研室组织录播课教学、参加市教材修订组审定初中上教版及科教版六、七、八三个年级教材和教参的修改工作。张老师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厚实的专业技能功底。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基础和生活经验,以生定教,倡导教学与学法同步,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将学生引入深度学习,逐步形成了“分层、合作、探究、建构”的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