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老师
2021-07-22王友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就听说过于漪老师。因为我的中学语文老师一直用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我们,而且还经常向我们推荐于漪老师的文章。于是,我在懵懵懂懂之中逐渐知道语文界有一个于漪。记得那个时候,于漪老师在《语文报》经常发一些师长寄语、和中学生谈语文学习之类的文字。我一直订阅《语文报》,就是为了能够读到更多于漪老师的文章。那个时候,我只知道于漪也是一位语文老师,但只限于知道她的名字。
后来,在大学语文教法课上学习当代语文教育名家时,我才逐渐认识到于漪老师的深邃与伟大。但是,对于漪老师,我仍然停留在对她名字的熟悉。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上海工作。工作前几年,一切都在熟悉中,忙于备课,疲于应付,也少有机会“开眼看世界”。直到2006年10月15日,有幸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名师的风采,教学的智慧———上海市中学语文研讨会”,我第一次看到了于漪老师。第一次看到于漪老师,我甚是兴奋;但是,因从偏远的郊区赶往华师大,路远道阻去得晚,从全国各地前来与会的人又太多,我只能在后面遥望,又甚是遗憾。
2007年4月20日,在朱家角中学我第二次听于漪老师的报告。那是于漪老师专门为全区青年教师开设的“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专题讲座。这一次,我带着我的几个学生早早地来到会场以期找一个靠前的座位细心聆听。但是,到了会场才发现座位是固定的,我的座位在后三排。怎么办?只能再次在后面遥望。
于漪老师在烦躁闷热的环境下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她从自身说起,娓娓道来,但是话语间如“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目中有人,心中有书”等名言金句频出。犹记得于漪老师在讲到中学校训“一切为民族”时的激动,犹记得于漪老师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的潇洒。虽然座位靠后,但是这两个小时是在学习收获中过去的,我甚是享受。当看到于漪老师在相关人员的导引下走出会场,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冲出了会场。
我直言,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听了于漪老师的讲座后非常希望于老师能够给自己写几个字予以激励。于漪老师听后,没有因为我的唐突冒昧而表现出一丝不悦,而是和颜悦色地问了我的名字后提笔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一辈子学做教师!与王友老师共勉”的寄语。看着于漪老师迈步走出会场,上车,离去,再看着于漪老师写给我的寄语,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漪,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智如泉涌行为世范的师者楷模;王友,刚刚参加工作没几年还没入门的无名后生。我究竟有何德何能让敬爱的于漪老师与我共勉呢!思索良久,我想唯有用一颗师心追随于漪老师的脚步读书做人,教书育人,唯有用行动像于漪老师那样一辈子学做教师,学为人师。于漪老师给我的寄语给了我坚守教育扎根课堂“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决心和信心。我一直将于漪老师的寄语置于桌前。每每疲惫懈怠之时,懒惰欲来之际,我就捧起于漪老师的寄语,端详再三后继续前行。
此后,我加入上海市青年语文教师研究会。在“当代教师成长与发展”论文征文比赛中我将于漪老师赠予我寄语激励我前行的感受写了下来,侥幸获奖。2008年12月19日,我作为获奖代表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参加“当代教师成长与发展”优秀论文交流与授奖大会。在这次活动中,我又一次见到了于漪老师,而且是第一次在台上与于漪老师面对面。说起2007年的事,于漪老师握着我的手眯着眼睛笑了。
在和于漪老师的几次交往中,我用心品读于漪这本大书;在于漪老师的激励下,我仔细找寻语文教学之门,一点一滴学做教师;在于漪老师的启发下,我精心备课上课,读书做人,教文育人。在学做教师的路上,也收获了一点成果。2009年获得长三角“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论文征文一等奖,2010年获得上海市语文大讲堂“语文教学之星”,2010年还出版了第一本稚嫩的专著。
岁序更迭,华章日新。转眼到了2011年。2011年,正逢“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之年,我毅然报名参加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的考试。经层层选拔考试面试后,我有幸成为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的一名学员。2011年6月22日,我到上海市图书馆参加“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开班仪式。刚一进门,于漪老师就喊着我的名字朝我招手。于漪老师竟然记得我的名字!我激动万分,趋步向前。“我当然知道你是谁!”于漪老师握着我的手眯着眼睛笑了。
从这天開始,我成为一名正式的于门弟子。我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向于老师好好学,用心学,学习语文教学,学习学科育德,学做教师,学为人师。
作为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的一名学员,我每两周到杨浦高级中学参加学习活动,近距离聆听于漪老师,学习于漪老师。从2011年到2014年,我和基地学员们幸福地听着于老师讲学科育德,并且在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一步步学习学科育德,学做教师。
其间,我有幸参与了于漪老师主编的“青青子衿传统文化书系”的编写。在“多元文化与拿来主义”基地辐射活动中,我被选为代表外出公开执教《拿来主义》;在“我和中国梦:筑梦人的前行路”基地联动中,我又作为代表和我的学生同台做“书香作伴,激扬梦想”主题发言。在基地研修毕业时,我被评为“德育实训基地优秀学员”。忘不了,到外校辐射活动执教前一天,于老师专门打来电话告诉我专门为我准备了上课用的“小蜜蜂”。于老师还说:“外出上课不用紧张,就是上自己的课,按自己的想法上,上出自己的特点。”
忘不了,公开执教结束后,于老师又专门打来电话给我信心和鼓励。于老师又说:“课没有十全十美的。不要被别人的看法左右了自己,你要相信你自己。”听了于老师的话,我心里暖乎乎的。
2014年5月22日,于漪德育实训基地展示活动在杨浦高级中学进行。我参加了高中组“语言价值本真的发现与回归”论坛。论坛结束后,由于漪老师和导师为我们学员发毕业证书。因为论坛时间比较紧,主持人提前跟我们打好招呼,说届时台上随机发放证书,过后再各自交换。终于,到了发毕业证书的时刻,我们基地学员一字排开上台领取毕业证书。当我站定脚步,转身,发现于老师刚好站在我面前。这时,于老师又一次握着我的手眯着眼睛笑了。
走下台后,我顺手打开了手中的毕业证书。天哪,这是我本人的证书!看着还在忙着交换着各自证书的其他老师,我激动万分。这是巧合吗?还是于老师的刻意安排?我一定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于老师!“是吗?”于老师眯着眼睛看着我笑。
三年里,我们的活动是密集频繁的,我们的身影印在我们研讨过的每一个地方,也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知道,那是在杨高,在华一,在交附,在松江,在无锡,在合肥,在山东,在山西,在浙江……
在于漪德育实训基地学习期间,我将自己教学之余所思考的文字归类整理。于老师看后,亲自写序推介。但是,几经修订也没有得以出版。几次和于老师提起此事,于老师总是开导我说:“没关系,不是你的水平不够,而是机会没到,机会来了,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基地毕业后,于老师还多次约我们这些已经毕业的学员去参加一些重要的活动。于老师一直关心我个人的发展。有一次,于老师问我的近况。我说:“还好。”
“还好就好。还要越来越好。好好发展,发展自己就是捍卫人格尊严!”于老师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好,还好,还要越来越好。我要努力向前,我要砥砺前行,我要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好好发展自己,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在于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激励鼓励下,我一直用心思考,学做教师。2017年,在于老师给我题下寄语十年后,我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于老师亲笔题序的《文体透视》也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19年3月,《文体透视》再版印刷。10月,我被推荐到湖北宜昌参加第八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大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和最佳板书奖。我将获奖的消息告诉于老师,于老师开心地向我祝贺。从话语中我已感受到于老师在电话那头眯着眼睛笑的样子。
近年来,于漪老师载誉无数。2018年,于漪老师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于漪老师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稱号。但是,于漪老师不为名利所羁绊,不因年老而懈怠。她淡然地说:“荣耀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义务,意味着更要艰苦奋斗,更要持之以恒,更要对党对祖国无限忠诚。”2019年4月,于漪老师又邀我加入到“德智融合”大课题的研究当中,期望我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德智融合”,找到路子,做出样子,为学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我顿感责任在肩。但我会在于漪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砥砺前行,“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启迪、滴灌学生德性和智性成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一辈子学做教师的路上,我会牢记于漪老师的话,“在笔耕中成长,在笔耕中走向成熟,成为优秀教师,恩泽莘莘学子”,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撒播勤奋与智慧,一路风景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