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滨海低丘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方案研究

2021-07-22郝程程李科杰黄新华

中国水利 2021年12期
关键词:合浦县水系整治

唐 岗,孔 猛,郝程程,李科杰,黄新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530023,南宁)

合浦意为江河汇聚于海的地方,水系发达,有大小河流107条,南流江、周江(西门江)、大风江、白沙河等在境内汇聚,流入大海。本文以广西合浦县为例,旨在通过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岸上岸下协同推进的系统治理思路,探索西南滨海低丘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措施和方法。

一、西南滨海低丘区农村水系特点及综合治理思路

广西沿海为我国大陆海岸线的西南端,沿海地貌大多为低丘滨海岗地和平原区,河流的中下游大多地处平原,海拔较低,河势较为平缓,河道宽而多弯,常见滩、洲、汊道,多数汊道为自然分洪出海的通道,具有“通江达海”的独特性。但河道较浅,地表涵水性能差,枯水期水流浅窄,水流不畅,干支流连通性差,加之沿海降雨集中,流量年内变化较大,导致洪水期水量宣泄压力较大。

西南滨海低丘区农村河流除具有上述自然属性外,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其在防洪和灌溉体系构建、资金投入、管护机制创建等方面,均较东南沿海地区存在一定差距,综合治理短板明显。据此确立的思路为:

1.立足发展,合理定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农村水系是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善密不可分的要素,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意义重大。开展西南滨海低丘区农村水系综合治理,不仅要立足于解决农村水系自身存在的问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要考虑其“达海”的特性,使其成为向海经济的发展通道,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底蕴。

2.对标乡村振兴,挖掘河道多种功能

农村水系的存在,解决了用水、排水的双向通道,也可为乡村增加灵气和活力。但由于点多面广,缺乏投入,农村水系普遍存在淤积堵塞、水体萎缩、围垦侵占、缺水断流、生态退化等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环境也随之恶化,农村水系已然成为被遗忘的区域。

对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应注重恢复农村水系灌溉供水、行洪排涝、纳污净化、生态、养殖等多种功能,以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农村产业兴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农村安全建设,同时还需发挥水系的社会价值,通过构建人水和谐空间,满足人对自然风光、乡野情趣的向往,以水系为载体保留心中的乡愁与记忆。充分挖掘河流水系的水文化价值,以恢复水系的连通性为关键手段,串联历史遗存。

3.找准关键问题,开展综合治理

深究农村水系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因地势低平及长年无序采砂导致的水体流动性差及淤积平衡破坏成为引发行洪能力不足、水体纳污能力不足、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乡镇企业的污水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村面源污染加剧,迅速发展起来的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以及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乱排乱放等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开展滨海低丘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应找准“连通”这一关键动力,确保“通江达海”的活力;同时按照“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的思路,秉持“水岸同治”这一根本思想,确保“岸上”防污控污工作先于或同步于“水”的治理。

4.政府主导,示范带动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以县域为单元,是涉及范围广、资金投入大、受益主体多的系统性工程,除立足做好“水”文章、补齐乡村振兴水利短板外,还需要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全程行动参与,做好防污控污及人文景观建设。“资源整合,协同推进”在西南滨海低丘地区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这就要求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必须由政府高位推动,统一思想,统筹部署,举全县之力开展高标准建设,从治理模式、组织方式、运行管护等各方面进行示范带动。

二、合浦县周江水系治理

1.周江水系现状

周江水系(包括支流七里江、清水江及龙门江)流域面积284 km2,河流全长42.75km,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黄金水道、合浦县人民的母亲河,是南流江下游一条自然分洪出海的河流,具有滨海低丘区河流水系的显著特点。周江干流下包家村以下河段经合浦县城后出海,注入北部湾;周江干流周江口(周江与南流江汇合口)至下包家村段(包含支流七里江和清水江)为典型的农村河段,涉及3个乡镇14个行政村5.5万人,村庄沿河连片分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周江流域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已实现市场化运作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已建立的县、乡、村三级河长湖长体系,使管护责任明确,管护人员和配套设备均具备一定的规模。

2.以问题为导向,满足人民需求,制定多层次目标

(1)存在问题与需求分析

长期以来,受上游堵江开地、下游围海造田影响,周江干流水域急剧萎缩,航运功能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丧失;近年,由于南流江下游过度采砂,河床不断下切,河道水位常年低于周江口河床底高程,南流江水体已无法自然分流至周江干流,加之汛期水土流失及上游清水江水库拦蓄灌溉,周江干流上游农村河段淤积堵塞、行洪断面不足、脱水断流、水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频繁发生。

周江水系自古即为商贸往来、文化传导的重要载体,水系两岸拥有如大浪古城遗址等众多汉代历史文化遗存。由于航运功能丧失及缺乏维护管理,现状水系或成为天然的垃圾堆放场或呈现出河岸崩塌、野草乱生的颓败形态,不但没能成为优质的水景资源承载乡愁,缺少拉近人水距离的下河台阶、停靠埠头及安全防护设施,更缺失了历史上水系对经济、文化的传导功能,使“遗存”成为“遗憾”。

上游农村河段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导致水系丧失了部分基本功能,也成为制约下游合浦县城区河段水环境彻底改善的重要因素,周江水系水环境质量已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两岸村民对母亲河的期望,亟待通过治理改善提升。

(2)治理定位及目标

由于综合治理需要一定的周期,其效果具有滞后性,需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超前认识和考量,由此确定的河道功能和治理方向,才能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河流水系的实际需要。

立足合浦县“向海经济”“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及“北部湾城市群”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明确合浦不仅需要安全、生态、美丽的周江还民以乡愁,更需要以周江为承载,盘活沿岸现存文化遗迹,缩影通江达海、商贾往来、船舶纵横的黄金水道,共享其连通世界的历史印记,将周江水系综合整治定位为“缩影千年黄金水道,续写盛世海丝华章”并提出三个层次的目标。

基本目标:看得见水,打造安全的河、生态的河、美丽的河,通过综合治理恢复周江水系灌溉、输水、防洪、生态等基本功能,着重修复周江水系空间形态,改善周江水系水环境质量,提出可量化的具体指标和标准。综合目标:实现“两山”理论转化,打造驱动配套的河、激发产能的河、人民幸福的河,以优质的水环境质量为基础,整合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住建、农业农村等各部门力量,在实施范围内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驱动营商政策倾斜,优化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布局,带动就业增岗、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展望目标:共享乡愁,打造“海丝之路”水上博物馆。在试点期内全面实现基础目标,持续投入分阶段实现综合目标,为展望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3.抓住“连通”关键环节,做好“水”文章,提升水系多种功能

率先解决好“没有水、不流畅”这一关键性问题,对周江干流,支流七里江、清水江(一干两支)实施包括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土涵养及水土保持等多项措施,形成“一干两支、三闸两渠”的工程总体布局。

针对南流江无法自然分流至周江、周江上游清水江水库拦蓄等导致周江干流水面逐年萎缩的问题,采取清淤疏浚,新建、重建3座水闸和2段渠道(三闸两渠)等综合措施,实现从南流江引水至周江,恢复周江水系水力联系。综合考虑海上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路水上游览,鱼类繁殖、洄游及水生生物的生长等需求,控制周江非汛期和汛期引水流量分别达到15 m3/s和30 m3/s,补水后目标需水量的日保证率将由补水前的0.2%提高到66.1%。因现状南流江水质较差,为减少因引水对周江水质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周江南流江引水口下游150 m处新建生态湿地,保障湿地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水质Ⅲ类标准。合浦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总体布置示意见图1。

图1 合浦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总体布置示意图

针对局部河段岸坡崩塌、岸坡不稳、防洪能力差、滨岸带破坏等问题,在保障防洪安全前提下,建设周江干流及支流七里江、清水江24.491 km护岸(坡)。对于零星村庄、农田的河段,充分利用当地材料,采用较为经济、常用的生态网固滨笼、叠石、仿松木桩等防护形式;凸岸、山地、高地、无人居住区段及河岸生态植被发育较好河段,减少人为扰动,维持河流自然形态;对已建的直立式硬质堤防,在具备条件的河段通过软化、绿化、重建等措施进行生态化改造。考虑护岸工程的维护需要与治理的亲水和便民性,在护岸及防洪堤顶部设置步道,方便防护的日常巡查、维护及村民的生产通行,同时满足村民亲水、休闲的需要。采用的叠石护坡方案效果见图2,仿松木桩护岸典型断面见图3。

图2 采用的叠石护坡方案效果图

图3 仿松木桩护岸典型断面

4.水岸同治,合力驱动资源聚集,效益连片

政府主导,各部门通力合作保障水岸同步治理。发挥水利红利的杠杆效应,以水利措施的实施为支点,对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将治理范围及其效益辐射区作为一个整体,缺少什么配套什么。针对人文景观缺失问题,以人口集聚的村庄为中心,建设综合整治示范区。契合民俗,建设“情系龙舟”综合整治示范区,打造龙舟新赛段,实现以水文化助推乡风文明;促进节污,建设“细流润物”综合整治示范区,打造豇豆高效节水园区,实现以节水促进减排;结合遗址保护与汉文化传承,建设“古城遗韵”主题节点,满足合浦县城至大浪古城遗址河段游船通行要求;结合乡村风貌提升,建设“水润农家”主题节点,打造水美乡村,实现以水环境增色乡村风貌;融合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七里村“水岸茶香”主题节点,实现以水景观联动旅游发展。

针对防污控污缺位的问题,重点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运营成果的长效维护,优先放权开展实施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改厨改厕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确保“岸上”防污控污工作先于或同步于“水”的治理;打开绿色通道,协调沿岸村屯纳入2020年村域规划申报名单,确保村庄风貌、区域交通与水系面貌同步焕新。

5.以用哺治,多种思路筹措资金

多元化筹集,稳定投入保障农村水系综合治理顺利开展。工程总投资5.38亿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占比59.1%,非水利措施投资占比40.9%。水利措施投资除争取中央资金、自治区资金外,按照“以用哺治,利益从河道中来用到河道中去”的思路,以合法采砂收益作为专款在合浦县财政收入中支出剩余水利部分投资;非水利措施投资除落实合浦县南流江西门江环境综合整治社会资本 (占非水利措施投资比例33.6%)外,整合其他部门资金(占非水利措施投资比例24.5%),用于生活污水治理、清洁乡村建设、乡村风貌提升、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其余资金全部由合浦县财政兜底。

6.以管促享,激活村民意愿,多主体维护

共享经济红利,激发村民管理意愿保障综合治理成果长效。合浦县委县政府委托合浦县国有独资企业——浦源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本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实行“行政管理+市场运营+村民参与”的管护模式,划定项目管理单元,分别由相关单位、企业和村民进行管护。明确主要管护任务在水利部门,增加县水利局水科站5个专职管护编制。激励村民自我监督、维护治理成果,将支持并积极参与综合治理作为文明示范户评选的重要因素,规定文明示范户有权优先进入因综合治理带动的新增就业岗位。规范管护制度,推行一名河长、一名领导、一本台账、一块责任牌、一支管理队伍、一名管护员、一套村民规约、一套考核标准的“八个一”管理模式。

三、结 语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开展综合整治应抓住水系特色、明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对“水”的要求,深刻理解“表现在水体,根源在陆域”,找准制约水系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协同“岸上”,做好“水”文章,切实为乡村振兴及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

猜你喜欢

合浦县水系整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2018年合浦县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分析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创建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的思考
合浦县盛华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发布会暨南珠月饼2017年新品发布会盛大启幕
合浦县盛华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发布会暨南珠月饼2017年新品发布会盛大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