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路径研究

2021-07-22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旅游

陶 静

(天津职业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天津 300350)

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份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并特别提出“支持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等指导意见,恰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发展”“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内容相呼应。可见,高等职业院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将大有可为。

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力地契合和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繁荣稳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1]。因此,思考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旅游类相关院校与专业群服务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双师型”教师服务行业产业是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前提[2]。可见,研究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路径变得尤为重要。

一、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新发展阶段的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乡村旅游的提升发展能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3]。

(二)乡村旅游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和重要科学命题[4]。近些年,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在后疫情时代与“健康中国”背景下,人们更加注重在自然环境中的休闲、养生与健康相关的行为与活动,乡村旅游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三)乡村旅游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乡村旅游面临着转型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挑战,存在着模式单一、产业联动效果不佳、文化挖掘深度不够等问题[5]。乡村旅游在资源保护、产品创新、文化融合、服务细化、社区参与等方面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可以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力量。

(四)乡村旅游发展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与智力资源支撑

乡村旅游对于高端旅游人才缺乏吸引力,其经营者大部分是本地农民,很多缺乏基本的经营管理与旅游专业知识,使得乡村旅游在规划、设计、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6]。在旅游者日益追求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和对旅游服务品质化要求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的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日益明显,为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提供了空间与机会。

(五)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创新的需要

一方面,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等发展理念和趋势不断推动产业创新与发展,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与视野以适应理论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旅游产业是服务性、操作性、实践性特征极为明显的产业,教师需要具备与产业接轨的服务素养与操作技能以进行实践教学。因此,旅游类“双师型”教师通过服务乡村旅游提升实践技能、丰富理论素养进而服务教育发展创新十分重要、极其必要。

二、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的优势与挑战

(一)优势

1.理论结合实际,技能发挥作用

“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可以将对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积累与研究在服务乡村旅游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检验与反思。同时,“双师型”教师在导游讲解、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健康管理、人力资源、调酒、茶艺等方面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应技能,能够在促进乡村旅游讲解、营销、管理、产品开发与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直接作用。

2.基础设施完善,便于信息沟通

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交通建设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升级发展,为“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不仅能够满足阶段性驻地、全身心服务乡村旅游的“双师型”教师的交通往返等需求,也为“双师型”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往返于学校工作空间与乡村旅游服务空间的“非驻地”服务提供了可能,还能通过互联网进行知识讲解、技能培训、文案策划、视频指导等“云服务”。

(二)挑战

1.实践能力依然需要提升,学校工作与服务工作的要求差异明显

由于长期脱离实际工作岗位,“双师型”教师很多实践技能已经生疏或者落伍。学校教学的实训需求与乡村旅游者的真实需求差异明显,学校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思维等明显异于以农民为主的乡村旅游从业者,这都需要“双师型”教师去适应、调整与提升。

2.乡村环境考验综合素养,不同的理念思维与工作习惯需要融合

部分乡村地区环境依然艰苦,对于旅游类“双师型”教师的耐心、爱心、劳动能力等素养形成一定考验。同时,农民等参与者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与工作习惯与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日常工作思维与方式存在着较大差异,需要教师去适应并融合。

三、“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的成长闭环系统

在产教融合的思路下,以旅游产业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为核心,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充分对接区域乡村旅游业发展人才需求,服务产业升级转型与改革发展,是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以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为主要联系,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旅游地在理论创新、技术培训、技能提升、产品开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多领域形成耦合发展、共生共享、互惠双赢的校地命运共同体。

图1 建立在校地命运共同体基础上的“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的成长闭环系统

在上述两大需求的引导下,旅游类“双师型”教师通过直接实践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社会培训、技术技能推广等多方面的系统供给,实现“双师型”教师对于乡村旅游的全方位服务,不断促进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旅游地的互动共进。

在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对产业产生了新认知,并对产业实际运营拥有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在产教融合的校地命运共同体平台上,不断培育出乡村旅游产品、营销手段、服务技能、管理方式等应用型成果和乡村旅游内涵、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理论型成果,这些成果直接促进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与基础管理完善,并孕育乡村旅游在改革创新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上述认知、经验和成果等反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双师型”教师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的可持续成长,可以在今后更好地服务乡村旅游发展,同时更高质量地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工作任务,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这样彼此促进、永续成长,形成了建立在校地命运共同体基础上的“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的成长闭环系统,如图1 所示。

在成长闭环系统中,以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为中心,以乡村旅游反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为支撑,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成长为关键,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服务产业的重要动力。

四、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路径

立足于建立在校地命运共同体基础上的“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的成长闭环系统,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路径包括四大层次,具体而言,如图2 所示:

图2 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服务乡村旅游路径

(一)战略性层次——乡村旅游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协同发展

乡村旅游需要高度融入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并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保持内在一致。旅游类“双师型”教师应该从产业规划、产品设计、服务提升、文化开发等方面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慧与力量,从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方式与技巧入手,结合农家乐开发、农产品整合、特色旅游纪念品构建、乡村旅游营销等,使乡村旅游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同时,需要从区域乡村旅游线路设计、差异化旅游产品设计、特色化旅游要素开发等方面入手,促进乡村旅游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科学定位与良性互动。

(二)基础性层次——促进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与基础管理完善

在战略性层次的指引下,基础性层次主要是促进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与基础管理完善。具体而言:

1.教师通过实践锻炼直接服务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凭借其多元的资源依托、广阔的空间载体成为“双师型”教师实践锻炼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实践锻炼基地或培养培训基地,充分挖掘“双师型”教师理论积淀、创新视野、规划与策划能力、管理思维、技术技能等,建立乡村旅游研究中心、新业态培育中心、产业规划工作室、产品策划工作室、技术培训服务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样化、综合化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推动教师在实践锻炼中全方位支撑乡村旅游发展。

本装置加氢尾气中H2S含量波动较大;由于酸性气来自于催化干气,酸性气CO2含量高,导致尾气CO2含量高;本装置催化剂运行已有3年,活性有所下降,所以反应产物中副产物有机硫含量高。加氢尾气主要分析数据如表2所示。

2.教师通过社会培训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社会培训可以很好地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技能精细度不高、管理细化度不够、营销技巧度不强等现实性、紧迫性问题,旅游类“双师型”教师要针对乡村旅游服务者、管理者、参与者的理论与技能基础、学习习惯、接受能力和工作特点等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发展,广泛开展理论与技能输出。

3.教师以高职“百万扩招”为契机促进乡村旅游从业者全方位提升

如果说上述两方面的服务是将旅游类“双师型”教师“引进”到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与平台中,那么高职“百万扩招”则是通过旅游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型服务使乡村旅游从业者“走出”乡村的惯常生活与工作环境,获得全方位提升。

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民等群体是高职“百万扩招”的重要对象,而旅游类“双师型”教师则是从事相关教学与管理的核心力量,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教学管理要求,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使农民等群体可以走出乡村、走进课堂,拓视野、识理论、提技能、学管理、会营销、敢创新。

(三)升级性层次——孕育乡村旅游改革创新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

旅游类“双师型”教师在服务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与基础管理完善的基础上,通过更为深度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互动及服务孕育乡村旅游改革创新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主要路径为:

1.教师以“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乡村旅游传统业态改革与新业态发展

旅游类“双师型”教师要立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不足,为传统业态改革和新业态发展探寻道路,探索农家乐服务、乡村民宿管理、自驾游营地服务、乡土菜品烹饪与宴会设计等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围绕传统业态发展的“痛点”与新业态发展的“难点”科学设计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的考核要点与核心能力点。通过校地合作在乡村旅游发展地区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充分围绕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与新业态发展加强实践性教学,着力培养乡村旅游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教师通过职业教育集团、产业学院等全方位、深层次服务乡村旅游发展

在“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下,依托部分发展成熟、模式典型、效益突出、影响较大特别是具有企业化运营背景的乡村旅游地,探索校地合作、面向企业真实服务管理环境的模块化、任务式培养模式,探索组建乡村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或产业学院等校地命运共同体创新形式,推进实体化运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能力互通互生,使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既是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更是乡村旅游企业的管理者、服务者,通过校企“双身份”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进而使其能够通过科学研究、技能培育、管理创新、策划创意、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全方位、深层次服务乡村旅游发展。

3.教师通过协同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科学性、效率性与持续性

在职业教育集团、产业学院等平台构建的基础上,协同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的作用在校企命运共同体间得到较大发挥。

旅游类“双师型”教师要立足于乡村旅游发展中长期困扰的产品开发、文化挖掘、精益管理、网络营销等方面难题与仍需改善的品质服务、卫生健康等方面不足,将“文章”写在“田野”中,充分探索建立集科技攻关、智库咨询、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研发、乡村旅游服务工艺开发与技术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与科研转化平台,服务区域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4.教师在创新创业和志愿服务中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思维、新力量

通过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赛事融合,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大学生团队实践扶持培养项目等平台,“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以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为切入口,将乡村旅游作为创新创业的思维启发地、模式探索地,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思维、新力量,通过校地合作的形式实现创新思维与创业模式的落地与培育,推动乡村旅游改革、发展、升级。

(四)拓展性层次——保障乡村旅游生态文化本底与健康文明发展

在上述战略性、基础性、升级性层次服务基础上,拓展性服务具体表现在:

1.教师助力生态保育与文化传承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可持续资源与动力

在“两山理论”指导下,旅游类“双师型”教师从农业景观设计、生态庄园开发、农业资源保护等方面入手,立足于保护好乡村地区的“绿水青山”的专业型服务,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实现“金山银山”的长效性、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乡村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从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整合、要素梳理、产品展现、旅游解说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增加产品吸引力,并促进传统工艺、民间技艺传承创新。牢固守好乡村地区旅游发展的生态红线与文化底线,进而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可持续资源与动力。

2.教师立足于素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文明程度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上,旅游类“双师型”教师要将艰苦奋斗、共克时艰等品质和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工匠精神”内涵进行凝练与转化,通过乡村旅游精神文明系统建设,从价值引导、宣传教育、思想提升、精神培育等多客体、全方位途径,逐步树立乡村旅游服务者、管理者、参与者的职业精神与乡村旅游者的素养意识,建立起主、客素养不断提升并相互促进的乡村旅游文明体系,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旅游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旅游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