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饲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不同性别稻鸭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及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
2021-07-22侯丽娥顾天天陈国宏
■侯丽娥 顾天天 赵 帅 张 扬,2 徐 琪,2 陈国宏,2*
(1.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2.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扬州 22500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无公害鸭肉越来越感兴趣,因此决定了饲养模式由常规网上平养向户外散养发展[1]。大量的研究表明,户外散养作为中国地方家禽传统饲养方式,在提高禽肉品质、改善动物福利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2-3]。稻鸭共作的养殖模式是将水稻种植与鸭养殖相结合[4],稻田为鸭生长发育提供健康生长的自然环境(包括鸭在稻田里可摄入的丰富动植物饲料以及光照、运动量、水质、空气等因素),鸭为稻田除虫、除草、施肥、刺激生长、疏松土壤,此种养殖模式被认为是农业生态循环的典型模式[4-9]。
与传统饲养模式相比,稻鸭共作模式下的鸭胴体品质和肉品质均显著提高[10]。但在这种生长模式下,鸭在稻田里摄入的杂草、害虫和浮游动物并不能满足鸭生长发育所需,需通过少量补饲满足鸭的正常生长发育[11]。一般而言,补饲的饲料选用企业生产的鸭全价配合饲料,然而在生产过程中,对稻鸭少量补饲全价配合饲料出现了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全价配合饲料成本高,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稻鸭共作模式下鸭体型普遍偏小,生长速度缓慢,少量补饲的全价配合饲料无法满足稻鸭的生长能量需求[12]。我国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小麦可以作为家禽的主要能量饲料被使用[10,13]。小麦是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相较于全价配合饲料成本低。与其他膳食能源相比,小麦的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E和氨基酸含量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胴体品质,也是一种天然黏合剂,易磨细制成流动性好的颗粒饲料[14-15],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豆粕的消耗[16]。此外,小麦潜在代谢能量比许多其他膳食补充剂都要高[17]。总的来说,小麦可作为稻鸭适宜的补饲原料。有研究表明,随着日粮中小麦比例的增加,鸭的代谢率降低、日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提高,并提出鸭日粮中小麦的比例为45%~50%[18]。为促进稻鸭共作生态养殖模式下稻鸭优质发育,我们提出用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并比较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稻鸭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和肌肉组织学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稻鸭养殖补饲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试验于江苏省扬州市鼎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进行,水稻品种选择江苏省优质水稻品种“南粳9108”,鸭品种选用耐粗饲、觅食力强、生长发育快、适于放牧饲养的“高邮麻鸭”为试验材料。试验设计见表1,根据补饲日粮不同,将270只体重相近且健康无病的20日龄高邮麻鸭随机分为试验A组(对照组)、试验B组和试验C组,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公母各半)。养殖方式采用稻鸭共作。试验中除稻鸭补饲日粮不同以外,放鸭密度、试验条件、稻鸭共作的田间管理等措施均一致。
表1 试验分组设计
1.1.2 试验日粮
合价配合饲料的成分及营养需要按照NRC(1994)鸭饲养标准(NYT 2122—2012)制定,另外各组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表2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1.3 试验管理
试验于1 000 m2、水肥条件好、食物丰足的稻田中进行,试验期间不得对水稻喷施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稻田四周用75~80 cm 高的尼龙网围隔,防止天敌捕害和稻鸭逃逸。此外,搭建鸭棚,作为稻鸭补饲、休息和避雨的场所。饲养员每天定时定点且避开强活动力的时间段补饲A、B和C三种日粮,补饲时间分别为:7:00、19:00,次日将剩余的饲料清理干净。在整个试验期间,保证稻田鸭舍的干燥、清洁,并定期严格消毒,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做好试验稻鸭免疫接种工作。
1.1.4 样品采集
稻鸭60 d 龄时,禁食12 h 后,进行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及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测定。饲养试验结束后,分别采集全价配合饲料、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以及小麦饲喂的稻田麻鸭肌肉,每组随机选择6 只鸭(3 个重复,每个重复1♂+1♀),一共屠宰18 只。屠宰前用PB5001-S 电子天平进行活体称重(梅特勒-托力多仪器有限公司,上海),屠宰后立即用高压消毒灭菌的手术剪、手术刀和手术镊进行肌肉样品的采集和屠宰性状的测定。采集1.0 cm×1.0 cm×0.5 cm 大小的胸肌、腿肌立即放入4%多聚甲醛(Sigma-Aldrich)中固定,固定液是组织10 倍体积,组织不贴壁,用于制作石蜡切片。最后将剩余的胸大肌与胫骨前肌和胫骨长肌部位的腿肌放入编号的无菌自封袋中,用于肌肉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
1.2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1.2.1 屠宰性能的测定
稻鸭颈部放血处死,去除羽毛、脚角质层、趾壳和喙壳,测定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胴体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肌胃重和腺胃重等,具体方法参照《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3—2004)[19]。
1.2.2 常规肉品质的测定
将无菌自封袋中胸肌、腿肌在4 ℃中放置24 h后,利用FoodScan 肉类成分快速分析仪(丹麦福斯公司,FOSS)测定胸肌和腿肌蛋白质、脂肪、水分和胶原蛋白的含量,具体参照《畜禽肉质的测定》(NY/T 1333—2007)。
1.2.3 肌纤维密度、直径的测定
胸肌、腿肌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将封藏的石蜡块沿水平轴切割成3 μm厚的切片,并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待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奥林巴斯,CX21FS1)观察组织切片,并对切片视野进行拍照。用Image Pro Plus 软件测量胸、腿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每个指标测量5次。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经Excel软件统计处理后,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均值的多重比较使用LSD法进行,数据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不同试验处理及性别间采用两因素方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其中,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不同性别稻鸭屠宰性能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知,不同比例小麦日粮和性别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稻鸭活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胴体重、胸肌重、肌胃重和腹脂重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不同比例小麦日粮和性别分别对腿肌重有显著影响(P<0.05),公鸭腿肌重显著高于母鸭(P<0.05),且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料配合饲料饲喂鸭的腿肌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不同比例小麦日粮和性别对腺胃重指标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小麦日粮饲养的稻田母鸭腺胃重显著高于小麦日粮饲养的公鸭(P<0.05),且小麦日粮饲喂的稻鸭腺胃重显著高于全价配合饲料和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的稻田公鸭与母鸭(P<0.05)。
表3 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不同性别稻鸭屠宰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不同性别稻鸭胸肌、腿肌常规肉品质的影响(见表4、表5)
由表4 可知,稻鸭胸肌蛋白质、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均受不同比例小麦日粮和性别两者间互作影响(P<0.05),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稻鸭(公鸭和母鸭)胸肌的蛋白蛋白、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全价配合饲料和小麦饲喂的稻鸭(P<0.05),且公鸭蛋白质的含量显著高于母鸭(P<0.05)。此外,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稻鸭的胸肌水分含量均显著低于全价配合饲料和小麦饲养的稻鸭(P<0.05)。不同比例小麦日粮和性别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胸肌胶原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性别与不同比例小麦日粮分别对胸肌胶原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公鸭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母鸭(P<0.05),且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稻鸭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其他两种补饲日粮(P<0.05)。
表4 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不同性别稻鸭胸肌常规肉品质的影响
表3(续) 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不同性别稻鸭屠宰性能的影响
由表5可知,稻鸭腿肌蛋白质、脂肪、水分和胶原的含量均受性别和不同比例小麦日粮两者间互作的显著影响(P<0.05)。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时,母鸭蛋白质和胶原的水平显著高于小麦、全价配合饲料和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的稻田公鸭(P<0.05);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养的公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此外,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时,无论是稻田公鸭还是母鸭,其水分含量都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表5 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不同性别稻鸭腿肌常规肉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不同性别稻鸭肌肌纤维发育的影响(见表6、表7)
由表6可知,胸肌肌纤维直径受性别和不同比例小麦日粮间互作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小麦饲喂的公鸭胸肌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全价配合饲料、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以及小麦饲喂的稻田公鸭(P<0.05);不同比例小麦日粮和性别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胸肌纤维密度的影响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6 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不同性别稻鸭胸肌肌纤维发育的影响
由表7可知,腿肌纤维密度在性别和不同比例小麦日粮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的母鸭胸肌肌纤维密度显著大于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的公鸭以及小麦和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的稻鸭(P<0.05)。从单因子的结果分析,发现性别与不同比例小麦日粮对腿肌纤维密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不同性别稻鸭腿肌肌纤维直径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7 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不同性别稻鸭腿肌肌纤维发育的影响
3 讨论
为了评价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稻鸭屠宰性能的影响,测量并比较了稻鸭活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胴体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肌胃重和腺胃重。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稻鸭对其屠宰性能无不良影响。上文中对性别和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的交互作用对屠宰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当对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的个体效应分析,发现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时,可以显著提高稻田鸭腿肌重。这与余有贵[18]试验中肉鸭日粮小麦占谷物组成的比例为45%~50%提高鸭腿肌率的结果一致[19]。鸭的生长发育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相同的稻鸭共作饲养环境下,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的公母鸭腿肌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所以笔者推测遗传基础的差别是造成公母鸭生长发育差异的原因。腺胃是稻鸭对食物进行消化的关键场所,当食物通过腺胃时,腺胃会分泌消化酶与食物混合进行消化,故腺胃发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食物化学性消化的进程[20]。有研究表明,小麦中大量的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和其他抗营养因子,使肠道食糜黏度增加,以致底物与消化酶扩散混合速度减慢,降低了家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黏度增加使消化器官增大,消化液分泌增多[21-22]。本试验A 组采用全小麦饲喂稻鸭,其腺胃重显著高于其他组别,腺胃的增加可能是对消化酶需要量增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另外Frieson[23]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小麦单独作为稻田鸭的能量饲料不利于稻鸭的生长发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饲养试验基础上发现小麦基础日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后加可改善动物消化器官的发育[24-26]。综合屠宰性能多项指标,可知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有利于稻鸭的生长,可作为20~60 日龄稻鸭的补饲饲料。
肌肉中蛋白质、脂肪、胶原蛋白与水分的含量是衡量肉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蛋白质、脂肪、胶原蛋白含量越高时,肌肉的营养价值就越高,肌肉的多汁性、风味会更加[27-28]。本研究从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和胶原含量高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对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发现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稻鸭可以显著提高肌肉中蛋白、脂肪和胶原蛋白的含量。有相关研究同样表明,当肌肉中水分含量低时,则肌肉中的干物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也偏高,即肌肉中总的营养成分就越高[29]。小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营养素[30]。与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稻鸭相比,采用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稻鸭显著降低了肌肉中水分的含量。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小麦含量的增加是稻鸭营养价值提高的主要原因。此外,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料补饲时,母鸭的蛋白质和胶原蛋白水平大于其他两组,公鸭脂肪最高,公母鸭没有一致的趋势,具体原因需进一步探究。从常规肉品质蛋白、胶原蛋白、脂肪和水分含量上看,50%小麦等量代替商品饲料对稻鸭补饲能有效的利用小麦饲料中潜在的营养物质并改善稻鸭的肉品质,可进一步应运于市场。
肌肉嫩度是评价肌肉品质的重要指标,肌纤维特性又是影响肌肉嫩度的主要因素,很多学者研究表明,肌纤维发育对肌肉风味[31]、色泽和滴水损失[32]、屠宰性能[33]等都有一定影响,而家禽采食的营养水平和运动量会直接影响肌纤维的直径和密度。本试验对不同比例小麦替代全价配合饲料饲喂的稻鸭肌纤维密度与肌纤维直径进行了研究分析,添加3种不同日粮后,发现50%小麦代替商品饲料可以显著降低胸肌纤维直径。一般认为肌纤维直径越小,肉的嫩度越好[34]。可见,稻鸭生长在生态种养模式下,小麦等量替换50%全价料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变肌纤维组织学形态改善稻鸭的肉品质。
4 结论
综合考虑不同比例小麦日粮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和个体的单一效应,用50%小麦代替商品饲料,可提高鸭腿肌重量、增加肌肉常规肉品质蛋白质、脂肪和胶原的含量、降低肌肉中水分的含量,并通过改变肌纤维组织学形态改善稻鸭的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