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中医眼科古籍书目信息的计量分析与思考
2021-07-22佟琳刘兵邓景鹏刘大军杨永升胡雪原亢泽峰霍蕊莉
佟琳,刘兵,邓景鹏,刘大军,杨永升,胡雪原,亢泽峰,霍蕊莉
中医眼科学历史悠久,眼科古籍专著是记录眼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眼科学术进步与发展的历史鉴证,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理论与治疗实践经验。《中国中医古籍总目》[1]临证各科之属二级类目“眼科”下著录文献共计259 种(包括民国时期成书文献100 种),本文依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书籍著录信息,对这些眼科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揭示古代中医眼科专著文献的存世状况与发展演变规律,并提出中医眼科古籍中知识发掘与利用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的1949 年以前(含1949 年)著述出版的259 种中医眼科专著书目信息。
1.2 版本统计纳入标准
纳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临证各科之属二级类目“眼科”下著录文献的最早版本进行统计,即对每种中医眼科古籍版本年代、版本类型展开研究时,仅纳入其现存最早版本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如《银海精微》现存52 种版本,在对该书的版本年代与版本类型进行统计时,仅纳入其最早版本(即明嘉靖刻本)信息,其余版本不在统计分析范围内。
收载于丛书中的眼科古籍,纳入收载于丛书的现存最早版本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如《眼科心法》收载于《聊复集》中,对该书的版本年代与版本类型进行统计时,纳入《聊复集》现存最早版本(即清嘉庆刻本)信息进行统计。
1.3 研究方法
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书目信息中的成书年、版本年、版本类型、孤本情况、收录于丛书中的情况等进行频数统计与分析。同时通过查询《现代版中医古籍目录》及网络资源,了解并记录中医眼科259种书目的现代影印与整理出版情况,并对结果进行频数统计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眼科古籍书目信息输入Microsoft Acess 2007中,并建立眼科古籍数据库,采用SPSS 17.0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成书年代
259 种中医眼科古籍文献中,成书于1911 年(含1911 年)前的古代文献共计159 种,成书于1912 年—1949 年的民国时期文献共计100 种(表1)。《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显示现存成书最早的中医眼科专著是由唐代孙思邈所撰《银海精微》,但据资料考察而知[2],该书是托名孙思邈所撰,《银海精微》的实际成书时间在明代景泰至嘉靖年间,故现存成书最早的中医眼科专著应为成书于唐代的《龙树菩萨眼论》。
表1 259 种中医眼科古籍成书年代分布表
2.2 版本年代
1911 年(含1911 年)以前著述出版的有90 种(33.59%),1912 年—1949 年间著述出版的有104种(11.58%),版本年代不详的有65 种(54.83%)(表2)。
2.3 版本类型
中医眼科古籍版本类型主要为抄本(154 种,占59.46%),其次为刻本(65 种,占25.10%),再次为铅印本、石印本、稿本、油印本、复制本等,数量依次为铅印本21 种、石印本12 种、稿本5 种、油印本1 种、复制本1 种。明代与清代的版本类型以刻本居多,清代与民国现存版本呈现多样性,版本类型多为铅印本与石印本(表2)。
表2 259 种中医眼科古籍历代版本类型分布表
2.4 存世古籍版本数
现存世版本数最多的古籍为明代傅仁宇所撰《审视瑶函》,版本数量为63 种,其次为《银海精微》,版本数量为52 种,其余的古籍现存世版本数量均在30 种以下,版本数量在2 种及2 种以上的中医眼科古籍有87 种(33.59%)(表3)。
表3 259 种中医眼科古籍存世版本数量(版本数≥10)
现存世眼科古籍版本为孤本情况统计显示,孤本文献共有162 种(62.55%),孤本眼科医籍的版本类型以抄本居多,抄本为129 种(79.63%),刻本为19 种(11.73%),铅印本为5 种(3.09%),石印本为4 种(2.47%),稿本为4 种(2.47%),复制本为1 种(0.62%)。
2.5 收录于丛书中的眼科古籍
共有21 种(8.11%)被收录于丛书中,其中以《孙真人眼科秘诀》《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定静轩医学四种》等丛书收载中医眼科古籍较多。有10 种(3.86%)中医眼科古籍仅存于丛书中,主要有《眼科心法》《眼科验方》《简明眼科学》等。
2.6 现代影印与整理出版的眼科古籍情况
至今共有42 种(16.22%)被影印或是整理校点出版(表4)。既被影印出版也被整理的古代眼科专著共计12 种(4.63%)。有30 种(11.58%)仅被影印出版,其中影印出版刊刻于1911 年(含1911 年)前的眼科古籍28 种,民国时期2 种;共有24 种(9.27%)中医眼科古籍被整理点校出版,其中整理出版刊刻于1911 年(含1911 年)22 种,民国时期2 种。
表4 中医眼科古籍影印、整理出版情况表
3 讨论
3.1 现存不同历史时期眼科古籍
对眼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公元前十三世纪的甲骨文中已有了“疾目”“其丧明”等记录[3]。商周秦汉时期为中医眼科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有关眼病的知识逐步增多,形成初步的理论,《黄帝内经》一书中已有关于眼的生理解剖、病理病症、诊断治疗方面的记载,但这一时期尚无眼科专著,眼病论述多散在附属于内、外科疾患中,缺乏系统总结。魏、晋、隋、唐、五代为中医眼科学迅速成长阶段,这一时期不仅在综合性医书中收载了丰富的眼科资料,而且出现了早期眼科专著《龙树眼论》,惜已亡佚,现存与该书迹近的有《龙树菩萨眼论》与《龙木总论》两书[4],北宋太医局将眼科单独教授,将《龙树眼论》作为教材之一。宋、元以来眼科领域先后出现五轮八廓、内外障七十二症等学说,如《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论述了八廓的具体名称及其与脏腑的关系,宋、元医家辑前人眼科著述而成的《秘传眼科龙木论》提出了内外障七十二症学说,并有相应的治法与方药,初具眼科辨证论治体系[5]。明清时期,眼科学术的发展到达了顶峰,社会发展较繁荣使得诸多古籍被翻刻数次,中医眼科学著作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版,同时由于距今时间较短等原因,现存中医眼科古籍版本的年代也以明清刻印的版本居多。明代是中医眼科学术鼎盛时期,产生了许多眼科专著专论,出现了一些大型总结性眼科专著,如《审视瑶函》,该书首卷主要内容为杂论,次卷则为摘录前人学说,卷三至卷六为各眼病之分类,附录为眼科针灸要穴图及前贤补遗诸方[6]。这一时期还有以病因病机架构的诊疗理论框架,如《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等。清代所著述出版的中医眼科医籍占全部中医眼科医籍量的半数以上,这一时期对原有理论框架进行了调整与充实,同时注重对指导眼科诊疗一般性规律的提炼[7],出现了黄庭镜所撰《目经大成》、叶天士撰《眼科良方》、顾锡撰《银海指南》 等一大批对中医眼科发展影响深远的著作。民国时期著述出版的中医眼科古籍虽占全部中医眼科医籍数量的1/3 以上,但较清代数量有所下降,且多为抄本,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医眼科古籍的传播与流传,中医眼科学乃至中医学发展几近停滞,未能取得明显成绩,有创见的著作也不多,大量刊刻的是教材讲义以及普及入门书,同时也吸收西医学的知识[8],较具代表性的包括陆清洁编《眼科》、康维恂撰《眼科菁华录》、陈滋撰《中西眼科汇通》、陈新田编《眼科全书》等。
3.2 中医眼科古籍亟待保护与发掘
孤本是指某书刊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9],《中国中医古籍总目》 著录现存世259 种中医眼科孤本医籍的统计结果显示,眼科孤本文献共有162种,占到全部总量的62.55%,近2/3 眼科专著已经沦为孤本。然而现存这些中医眼科孤本医籍中却不乏一些珍贵稀见版本,如明代龚廷贤编《新锲鳌头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10],其中记载八廓学说虽然也按八卦方位所属脏腑,但与其前 《世医得效方》《银海精微》等书都不相同。再如明代程玠撰《经验眼科秘书》,清代周赞亭传,王伯舆抄录的《秘授眼科》等孤本医书中均记载一些眼科特色理论与诊疗经验。从统计的数字发现眼科古籍孤本数量多、占比大,不乏珍稀与实用的专著,故当今对眼科孤本医籍的抢救、保护、整理与利用十分紧迫,否则随着时间的流逝,仅存的孤本眼科医籍也将灰飞烟灭。此外,现代影印或是整理校点出版统计结果显示,仅有42 种即16.22%的文献被影印或是整理校点出版,出版量不足全部文献数量的1/6,其中仅有24种中医眼科古籍被整理点校出版,不足全部文献数量的1/10。中医的继承工作是促进学科创新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和任务,从中医眼科古籍的现代整理出版现状,发现中医眼科古籍整理力度亟待加强,一方面,现存古籍的损毁和自然老化非常严重亟待保护;另一方面,需要制定有效的保护整理计划,深度挖掘其中的中医眼科理论知识与宝贵实践经验,为现代临证提供支撑。
3.3 眼科古籍中知识发掘与利用的建议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加强典籍研究利用。”眼科古籍见证中医眼科学的发展,蕴含着历代医家宝贵的经验,对眼科古籍抢救发掘有助于为完善现代中医眼科基本理论,为指导临床奠定基础,故应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眼科古籍的知识发掘:(1)重视眼科古籍的原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是不改变文献的原始特征和载体形式对古籍原本进行妥善保存与修复[11]。因古籍是不可再生性资源,故应首先重视眼科古籍的原本保存保护。原生性古籍保护是知识发掘与利用的基础,改善古籍存储条件、采用传统的古籍修复与现代保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古医籍的原生性保护;(2)推进眼科古籍的数字化。古籍数字化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方式,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医古籍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12]。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或古籍内容的再现和加工,是建立数据库、知识库进行广泛传播的关键环节,也是古籍整理与利用的重要基础。对眼科古籍数字化可使其更大范围、更便捷、更有效地为研究人员与临床工作者所利用;(3)加大眼科古籍整理力度。利用版本、目录、校勘、训诂等文献学研究方法,对中医眼科古代文献进行整理以便于现代人阅读,连接古今,使其中有益的知识传承。(4)建立眼科专题古籍知识库挖掘精华。利用数字化、文本化的眼科知识相关的文献资源,充分运用中文信息处理、数据挖掘、语义本体、知识组织、知识图谱等新技术与方法[13],实现眼科知识深度挖掘利用与知识服务,挖掘和传承古医籍中的精华精髓,使古代文献更好的服务于眼科医教研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