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监测导向下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策略

2021-07-22陈丽洪

辽宁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当堂人教版监测

陈丽洪

(福建省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

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2015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为了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相关要求,教师应正确确立课堂教学质量监测的目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优化监测与教学之间的衔接,从而有效地完成各级教学质量监测。在具体的实践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若缺乏有效性,教师会教得懊恼,学生会学得乏味,课后还需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查缺补漏。在质量监测导向下,备课的有效性尤其重要,备课要彰显有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情,同时还要备素养。备课不应只是为知识点而备,还要为素养而备。

(一)备教材

备教材是彰显有效备课的基础环节。教师要吃透教材、钻研教材,应力求做到以下四点:浏览全套教材,通读本册教材,细读本单元的教材,精读即将施教的具体课时教材(备重点、难点、关键点和板书)。通过这样的研究,关于教材中知识内容的产生、发展及呈现方式,教师就会了然于心。

(二)备教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操作法、自学法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备教法其实就是“这节课你准备用什么抓住学生的心”。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备课彰显有效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一课时,采取演示法和操作法是学生的最爱,他们对亲眼目睹及亲身体验的学习印象最为深刻。

(三)备学情

备学情是彰显有效备课的“润滑剂”。学情主要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学生在上课之前,已具备哪些知识体系?对于新课已知多少?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适当的知识前测或交谈做一些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

(四)备素养

素养的本质要素之一是能力,能力是蕴含在解决问题之中的。从近年来质量监测命题与评价的改革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命题的特点是图文多、题干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科视野、迁移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因此,在备课时不能只是依题说题,还需看到例题背后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图3

如有图1所示例题: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点为圆心,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10cm²,求圆的面积。教师备课时应思考:这道例题要教什么?怎么教?首先,我们要教学生用数学的眼睛看——正方形和圆的位置关系;还要教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想——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关系,学生都知道S圆=πr²,如果思维定势地去求个体r等于多少是无解的。这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调整思维,既然个体r是无解的,那我们可否退而求整体r²?这样,通过引导、讨论、交流,最终得出S圆=π·S正。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本例题应教给学生“整体代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当然,数学模型不是学生认知的终点,还要考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得以延伸应用和生根发芽。备课时,还可准备图2所示例题: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S正=40dm²,求圆的面积。图2中与图1的正方形和圆的位置不一样,似乎和图1没有关系,但若能引导学生得出图3,就可以用图1所构建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图2的问题了。从图1—图2—图3,就是问题链—思维链—素养链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经历模型的建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素养。

二、探索有效检测措施

教学不能脱离测评的导向。质量监测导向下,测评什么?怎么测评?这些都需教师去关注。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综合素养,要实现知识和综合素养相融合,这就需要进行有效测评准备,需要探索有效检测措施。

(一)进行有效检测准备

1.细化内容

对于本学期、本单元、本课要培养的数学素养,教师应了然于心,并细化为一系列“能力群”,再把这些“能力群”分布在知识点和当堂小测中。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这一单元,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函数思想、演绎推理、几何直观等基本素养。备课时,要细化为“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画图能力”等“能力群”,然后把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课堂上。

2.确保时间

每节课至少要预留5~10分钟时间进行当堂小测,因此课堂教学节奏要快,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学生的主体学习状态要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的适时引导要精讲,保证有效的当堂小测时间。

(二)把握有效检测环节

1.注重联系

当堂小测题目要从日常生活中取材,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的生活情境或数学实践活动主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能展现解题思路的过程,而不是简单求出答案。

2.注重阅读

新命题的趋势之一是文字阅读量的增大,学生需要从文本阅读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去解决文本中所涉及的问题。因此,当堂小测题目也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如可以通过如下题目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2017年12月31日,厦门人民期盼已久的地铁一号线正式运行,开启了厦门的“地铁时代”。一号线起点为镇海路站,终点为岩内站,全程共设24座车站。

(1)正在建设中的地铁二号线全长41.63千米,比一号线的1.2倍还多5.27千米,地铁一号线全长多少千米?

(2)地铁的票价采用里程分段计价制,计费方法如下表。

里程数4km大于4km小于等于12 km大于12km小于等于18 km计费标准2元每4km加收1元(不足4km按4km计价)每6km加收1元(不足6km按6km计价)

(3)刘叔叔坐地铁去上班,按照上面的计价标准,要买4元的车票。他的上车和下车的站点之间最长里程是多少千米?

3.注重表达

当堂小测的题目要适时设置说理题,让学生能用准确、流畅、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表达,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计算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还要会说算理。如学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后,当堂小测可以设置选择说理题:

小红在笔算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先计算13×8=104,再计算13×30=390,最后计算104+390=494,小丽计算的这道题是( )。

A.13×83 B.13×38 C.38×31 D.83×13

三、丰富练习设计方式

质量监测导向下,要丰富练习方式,可以抓住机会,采用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巧用机智,采用变式练习;可以注重积累,采用优质练习。

(一)抓住机会,针对练习

课堂教学的即时练习机会一般在新知探究过程中,针对某一个易混淆是非的问题进行巩固练习,需要视教学内容预设情况而定。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比多少’问题”一课时,当学生对“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圈”和“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圈”是同一个问题换一种说法不理解时,应当即以“小红比小明多5元”与反过来“小明比小红少5元”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比多少”中的转化思想。

(二)巧用机智,变式练习

课后巩固练习的设计要改变只注重考察基础知识的练习形式,更应注重对变式的变通拓展。学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认识”一课后,在考查学生是否牢记“平均分”时,可以出示判断题:把单位“1”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然后,可以把纯粹的判断题变式为:

(三)注重积累,优质练习

优质练习的设计需要一定的积累,积累又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平时生活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养成善于发现素材和积累素材的好习惯。要有练习设计的敏感性,把日常积累的素材连同相关的学科知识点记录下来,专门做一个记录本,需要时就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优质练习。在练习中,不能使用题海战术,出题要精练,不出偏题、怪题,不出死记硬背的练习题,要正确处理课程标准、教材和练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多设计结合现实情境的问题和发散思维的优质题目,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个人见解,引导他们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数学,让他们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如果是练习卷的形式,还可以使用双向细目表进行更精准的练习。

四、反思课堂教学效果

负责任的“教”才能成就学生的未来,要辩证地处理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关系。每一节课后,都要及时反思教学的效果及教学中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进一步明确在质量监测导向下该“教什么”和“怎么教”,设计与布置优质的有机练习,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的认识”这节复习课时,我先直接呈现出一些数和一些数的名称,然后让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合作自行整理分类。紧接着,展示学生不同的分类结果。最后发现,这两个环节已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后面的引导、矫正、归纳和巩固练习都显得非常仓促,效果很不理想。

经过课后认真反思,我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数的认识”作为总复习的第一课,概念性知识点多且散乱,知识学习时间跨度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对数的概念模糊不清,对数的认识缺少整体性,缺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因此,复习课的教学,特别是作为总复习的第一课,不能把所有的任务都推给学生,让他们在没有教师方法的引导下没有方向地整理。教师应有所作为,引领学生从回顾到整理再到应用,引导他们理一理、串一串、想一想、用一用,逐步构建有关数的系统的横向知识网络,从而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鉴于此,我改进了这节复习课,按三个环节进行设计:一是“梳理知识、建立网络”,先由师生合作板演出有助于学生进行分类的板书(如图4),再让学生进行数的分类,最后利用数轴为主线串起各种数的意义,使学生更系统地构建数的横向网络;二是“学以致用,巩固练习”,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复习的第一节课里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后续复习的自信心,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总结归纳,延伸提升”,结合学生实际收获与感受,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下一节课作好学习目标的铺垫。这样设计,能够达到“课断而思不断、言尽而意不尽”的效果。

图4 数的分类

总之,质量监测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不应再是为了教而教,而应是为了学而教。教学前,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情、备素养,达到有效备课;教学中,要能触发学生的灵动思维;教学后,要能及时反思课堂效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等略。

猜你喜欢

当堂人教版监测
小学数学当堂训练的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不怕死的留下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学习监测手环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