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1-07-21贾飞霞
摘要:手机媒体作为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渗透到了高校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道德要求。手机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信息导向,转变教育模式,提高手机媒体素养,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手机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手机媒体的特征
(一)传播速度快捷性
手机媒体的一大优势体现在它不需要纸质媒体的承载,它通过即时通信技术将文本、视频、图片以及声音等结合起来,只要处在信号接收范围内即可接受和传播信息。第三代手机媒体的出现,有效弥补了在互联网中出现的网页清晰度低、页面打开耗时长、加载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人们通过使用手机媒体可以体会到更加流畅的视频、音频播放,更快捷地信息浏览和登载。此外,手机媒体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它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覆盖范围更广,不管是国内社会资讯,还是国外重大事件;不管是科学文化知识,还是人类文明成果;不管是校园教学信息,还是生活小贴士等等,都能在手机媒体上找到相关信息,不出家门就知天下事,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
(二)传播信息丰富性
手机媒体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发布的信息更加全面多样。当下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已经涉及到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和内容,包含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谓是应有尽有。此外,通过手机媒体,一些新闻、艺术、娱乐以及财经方面的信息,以及国内外实时资讯和热点新闻等都通过手机媒体迅速传播开来,使人们第一时间接受和了解信息。这些信息纷纷以本文、图片、动画、音频以及视频等各种形式存储于一定的媒介当中。并且手机媒体的沟通交流模式也多种多样。人们可以在手机媒体上搜寻资料并展开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在手机媒体上向他人提问,并为他们留言解惑,共同进行问题探讨; 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己所得的信息,并进行资源共享。
(三)传播受众互动性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手机媒体这一交流平台更加具有互动性。[1]通过手机媒体这一交流平台,人们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够发送信息、发表评论、浏览新闻、视频聊天等等,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特殊功能和优势,在手机媒体上人们更加拥有主动性,能够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双向的沟通和交流。手机媒体使手机用户同时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它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单向性,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互动,更受人们喜爱。例如,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接收和浏览实时资讯和热点新闻,了解身边事和天下事,并在此基础上参与互动和评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二、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给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带来挑战
当下校園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网络而忽视学习。[2]这些学生每天所思所想的都是上网,他们将大把的时间花在了网上,充耳不闻天下事,在现实中与身边的人的沟通和交流较少,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大学生在现实交往上产生交流障碍的现象。而这种现实交流的弱化也会进一步导致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受阻。此外,手机媒体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大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发布言论,传播信息,这种自由有时会趋向过度自由化,使得大学生丧失了行为标准,是非分辨能力下降,在网络上毫无顾忌、肆意散播不良信息。[3]而与此同时,有些大学生会将现实情绪带到网络上,在网络上只顾发泄不满,恶意诽镑、批评、传播,而完全不考虑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有的甚至是通过某些网络平台进行自我炒作,在公众价值观以及社会道德底线边缘徘徊,甚至违背道德底线,引发相关的社会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给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挑战
手机媒体能够有效地打破时空间的限制,这是手机媒体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和优势。而手机媒体的这种无边界性,又加深了其不可控的特性,在多种多样、海量复杂的信息面前,使得大学生对于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降低。而手机媒体又能够实现自由地收发信息,但是却不能有效地选择和过滤虚假、落后的不良信息,这使得不良信息,以及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在网上肆意传播,这些信息出现在手机上,这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给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挑战
当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很大程度还是通过课堂讲授自上而下的单一化的方式进行。这种教育模式下教育对象相对有限、教学模式单调、受教育者也过于被动。而手机媒体迅速发展具有便捷性、即时性、私密性、受众广等特点,较好地弥补了教育模式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但大学生思政教育却并未与其保持同步发展,教育改革还是相对落后。尤其是现在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不能很快的接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新事物,且掌握新媒体技术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在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的同时,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手段和方式,就导致了现在很多学校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对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进而使得此工作现阶段处于被动的地位。
三、手机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积极利用手机媒体增强信息的导向性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重视教育的互动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要注意传播媒体的导向性和理论性。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及认知能力,进而要把握好教育的方法和节奏,逐渐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境界,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具体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高校范围内的信息平台,二是搭建全社会范围内的信息平台,从而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增强信息的导向性。
(二)转变教育模式聚焦大学生主体地位
当代大学生年轻有活力,朝气十足,且他们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有时他们也会表现出一副特立独行、唯我独尊的姿态,然而内心却是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和被认可。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要使思政教育活动切实围绕、依靠大学生本身展开。加之手机媒体具有较强的隐私性,它能够较好地消除一些大学生的抵触心理,减轻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使大学生能够拨开云雾主动观察,进一步密切教育双方的联系,满足大学生对开放、平等、自由的交流和学习方式的需求,进而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使得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使得其能够有更佳的教育效果。以手机媒体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和改善教育效果和质量。
(三)提高大学生手机媒体素养增强抵抗力
现今,手机媒体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第一要教育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抵制不良信息和行为,不损人利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做事之前要仔细考虑可能会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利用手机媒体做违法乱纪的事。同时,还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坚决维护的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积极与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第二要指导大学生以正确的心态使用手机,要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定期对学生展开心理咨询工作,针对大学生的新媒体不健康利用的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引导他们理性看待新媒体。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发现有过度依赖手机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沟通帮助,引导他们走出手机的世界合理使用。学校还要积极展开对学生手机媒体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责任感,理性运用手机媒体技术,要培养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善恶分明,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基金項目: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基于生产力视角的新发展理念研究”(L18BZX005);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路径研究”(GXDJ2020B197)。
参考文献:
[1] 梁明,周文生,万桃.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7,22(06).
[2] 李安然.手机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36(03).
[3] 沈典妹.第五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6).
(作者简介:贾飞霞,河北北方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