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重要价值

2021-07-21孟子超

公关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

孟子超

摘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由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等组成的理论观点的总称。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要不断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科学的理论观点,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丰富和创新。特别是在实践路径方面的研究,不仅是对其理论的丰富,更是为我党在今后的工作中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于巩固我党的地位和实现民族的复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内容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也就是说,人民大众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活动推动着整个社会进程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所生存的整个社会之所以可以不断地向前发展,正是因为其自身所产生的社会财富不断增多。而社会财富的产生不是依靠统治者和精英人物,恰恰是依靠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来实现的。其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人民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时往往会将各种美好的东西以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了人们所追求的无形的财富。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历史发展证明,人民群众的向背是一个政党或统治阶级生死存亡的关键,人类社会的革命运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斗争。

(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回首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它政党甚至上百年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和目标,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党始终坚持为百姓服务,为百姓办事。同样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它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从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同志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明白一个政党的存亡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他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中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

(三)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

马克思主义政党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政党。而人民群众在选择具体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选择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道路。因此,一个政党,一个社会,其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就是因为它选择顺应社会历史潮流,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标。列宁曾强调:“只有在改善劳动者的经济状况的条件下,群众才会投入运动……并对伟大事业忠心耿耿。” 江泽民同志同样提出了实现人民利益的群众观。只有人民自己的利益实现了,人民才会自觉主动的维护和支持这个政党和社会,才会主动的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并积极主动的配合政党工作,完善党群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价值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有助于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各种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之后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唯物史观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与群众观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其必然要围绕着人民群众来展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所以不同于以往的唯物主义,正是因为唯物史观所特有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使其选择了正确的研究角度,在遇到问题时是站在广大群众的角度去看待和研究,从而使其能够对社会历史进程做出正确的阐释。也正是因为对群众观的坚持,使得唯物史观在研究社会历史问题时没有脱离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建立了科学的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和群众观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观点,它们都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属于实践,例如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劳动以及运动。因此,唯物史观和群众观他们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如果没有了广大人民进行社会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将不会再产生财富,社会就无法再继续发展,终将停滞不前;而整个社会不再继续发展和产生财富时,那么等待这个社会的就只有灭亡了,而人类的历史也同样将不会存在和发展。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唯物史观和群众观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有助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革命先辈们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之后产生的。而中国共产党自身在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形成了自己的群众观,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武器装备简陋,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带领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人民群众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腐朽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建立属于人民自己的新中国。正是因为我们党从一开始就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观点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众多的成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从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使中國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不断向前发展。回首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最有战斗力的时期就是党和人民群众关系最融合的时期。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之所以灭亡,正是因为苏联共产党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甚至损害了苏联人民的利益,最终被苏联人民所抛弃。

一个政党成功的标志是成为执政党,一个执政党成功的标志是为它所代表的阶级谋取最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唯一的执政党,其最终目标就是为普通群众谋取最大的利益,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执政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观点,并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而赋予它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不断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促使我们中国共产党不断向前发展。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有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成为执政党之后,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去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们党脱离人民群众以及党内腐败加剧的风险。作为代表人民利益的阶级政党,如果在思想和行动上背离了人民,甚至是损害了人民的利益,那么它必将失去人民群众对它的支持,这个政党也必将会被它所代表的阶级所抛弃,最终走向灭亡。古今中外的历史向我们证明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任何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都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否。一个政党,只要它放松了警惕,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那么它一定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和推翻,并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我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之所以能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前进,正是因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到邓小平同志对其进行补充的我党的群众路线和观点,再到江泽民“最广大人民利益”和胡锦涛“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及现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提出的关于群众观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都说明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发展群众观,始终将普通的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时刻关心群众的生活。我们不应该忘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让人们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同样不应该忘记是广大群众在我党最困难、最艰苦的时候仍不离不弃进行帮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是一栋高楼大厦,而普通民众则是地底的基石,虽然它平时不起眼,但正是这些基石才是真正决定这栋高楼大厦成败的关键。因此,坚持群众观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有助于增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虽然正确的思想理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其只有在与国家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他们的思想决定着他们的行为,从而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历史经验也一次次的向我们证明,任何时期党群关系的好坏对社会的安定团结有着直接的影响。党群关系融洽,政府政策可以顺利实行,人民群众也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而如果党群关系紧张,人民内心会抵制和排斥政府,不仅政府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而且会引发一定的社会冲突。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处于低潮。在国际上我们要面对西方国家的分化和腐蚀,在国内我们要与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我们要时刻警惕非法组织和邪教组织对我们的迫害和引诱。同时在改革开发之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增多,我们党内的一些干部思想素质不过关,经受不住这些诱惑的考验而开始背離组织和人民,进行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自甘堕落。那么,面对这些现象和所面临的风险,我们党依靠什么来解决呢?

只有依靠人民,通过人民群众来监督我们的党员干部,通过人民群众用无产阶级思想来斗争非无产阶级思想,抵制非法组织和邪教组织对我们人民群众的侵害。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到最大,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有助于增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2]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43.

[3]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2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1.

[5]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3.

猜你喜欢

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行政不作为”现象探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